谈庐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1.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705662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庐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庐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庐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庐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庐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庐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庐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_1.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庐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浅谈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 XX县区规划勘测设计院:赵宇 小城镇规划是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调控手段,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在小城镇建设上,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当前,一些地方由于经济滑坡、环境恶化出现了路边镇、半截子城镇现象。究其原因,都和缺乏科学规划有关.因此,在推进小城镇建设时,应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思考,在科学发展观的大框架下研究,突出规划的统筹引导作用。 一、统筹因地制宜与因时发展的关系.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项部门性的业务工作,而且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经济、社会工程。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小城镇建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规模适度,注重

2、实效,着眼长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等条件,认真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制定规划,观念要新,思路要宽,眼光要远,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整个规划必须确立“高起点一步到位,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连片发展和工业小区合理开发结合起来,与市场流通、社会设施、住宅区域及公用事业等兼顾起来。通过规划,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重点,围绕特色产业,以点带面,长期坚持。特别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科学

3、布局的原则,对用地范围进行全面规划,努力把握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脉搏,给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尤其要树立大局意识,从整体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以便实现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二、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建设的相互促进 衡量一座城镇是否宜居,不在于它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大广场、宽马路,而在于它是否拥有方便、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硬件 支撑。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能只重视“速度,更不能拔苗助长,其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以及城镇的承载能力相适应.要做到这一点,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城镇化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4、.健康的城镇化必须保证完善、合理、高效的基础设施的有序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城镇建设水平同步,必须能够满足就业、环保、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的需求。可以肯定地讲,没有完善的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小城镇就不能完成城镇化所赋予的任务,更不能发展经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居住人口.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能源紧张、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恶化等虚假城镇化现象,基本上都与小城镇建设规划忽视以人为本,不重视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承载能力弱有关。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因此,一个合法、合理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必须统筹来自各方面的公共资金,解决小城镇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保护

5、居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就要求,在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时,要重视基础设施的编制,一定要有市政、道路、交通、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的详细规则。应重点解决与推进镇居民的居住、生活和服务等相关的水、路、垃圾治理、卫生整治和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量大,面广,涉及到大、中、小城市及村庄。因此,在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时,可以把目光放远一些,在区域规划及较大范围的规划中统一配置。 三、统筹保护地域民族特色与坚持时代创新相结合 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传统特色在逐渐淡化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些地方不重视千百年来形成的各自独特的景观和风貌特色,盲目建设。山地城镇模仿平原城市,平原追求水乡风

6、格,与山比高低,与水比深浅,喧宾夺主,抢人视线,导致景观风貌破坏。建筑本身就是在铸造历史。小城镇的风格,不仅仅是一种景观,而且是一种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的象征.因此,小城镇的规划,一定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因地制宜,突出自己的特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中小城市建设中的优秀经验,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创新,规划出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历史传统特色的小城镇。要坚 决避免照搬大城市规划的技术标准和方法,盲目跟风,搞一刀切,导致小城镇建设千镇一面,万屋一统,毫无特色和活力。同时,也要坚决杜绝脱离实际、违反民意、劳民伤财、大拆大建现象,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注重自然资源、历史文化

7、资源的保护。 小城镇建设不可避免涉及到工农业及民用建筑问题,应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质量,建造节能省地型住宅和紧凑型小城镇。从设计到施工贯彻“四节原则,外部造型要突出当地民俗文化特色,力戒崇洋媚外,刮欧陆风,设大飘架等。再不能把城市的流行风复制到小城镇建设上,使今天的建筑成为明天发展的障碍,重走“平改坡”的老路。要创造性的挖掘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保留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建造出与山、水、天空、草木相协调的中国特色的小城镇建筑。 四、统筹区域发展与局部进步的关系 制定好坚持好小城镇规划,一要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出发,全面规划小城镇

8、发展的方向、布局、规模、结构,使小城镇的发展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二要加强小城镇自身发展与规划决策的科学性。现在,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区域性的发展战略规划的还不是很多,通常情况下多是规划小城镇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小城镇在区域空间分布上缺乏合理的定位,梯次分布上缺乏发展的层次,城镇功能、经济功能、带动功能、辐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例如:小城镇规模小,布局散,齐头并进,无序发展;镇自为战,自成体系,自我循环,形成小范围内有序、大范围内无序的现象。争相攀高、华而不实、武断决策、盲目发展。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区域规划的控制和引导,缺乏小城镇自身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连续

9、性。 五、统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协调发展 发展小城镇是时代的要求。规划不仅应当具有战略性和整体性,而且应当具有权威性和连续性,不仅应当具有约束力,而且应当具有调控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调控、组织空间布局的优化组合,使之符合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那些经济水平高、区位 优势好、发展潜力大、辐射能力强的小城镇,应当创造条件,促其发展。对于那些规模过小、地域接近、自身难以发展的小城镇,应予以兼并组合,优化布局。小城镇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同时还要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是一个连续性的纲领文件。规划的实施,应当是有步骤的。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城镇发

10、展的因素在发生变化,在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规划不可能包罗万象,一成不变,应当在执行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加以调整补充。但这绝不能成为一些地方建设中,只管盖楼铺路,不讲配套设施,只管面子好看,不问长远发展的理由,也不能成为一些决策者“新官不理旧事”的借口,更不能出现“前任开路后任填,前人栽树后人砍”的劳民伤财的恶果。这些情况如不重视,将会把小城镇大战略搞成大问题。 小城镇建设从作为大问题提出,到形成社会主义发展的大战略,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起飞的新阶段,一个城镇化发展的高潮期即将到来。应对城镇化高潮到来的挑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只要我们加倍努力,坚持改革,勇于创新,一个中国特色的、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必将赢得世界羡慕的目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