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影像.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701202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影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消化系统-影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消化系统-影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消化系统-影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消化系统-影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影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影像.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系统一、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主要用于检查不透X线异物,肠梗阻等。(二)造影检查:(主要检查方法)1、造影剂:医用纯净硫酸钡造影技术:传统法;医用纯净硫酸钡加水调成不同浓度的悬混液口服或灌注。气钡双重造影技术:利用吞咽空气或加服产气剂可造成气钡双重对比影像,也可同时使用低张药物,有利于细微病变的显示,一般观察充盈相、粘膜相及加压相。造影检查范围:食道吞钡:无需特殊准备,钡水比例34:1,取立/卧位、左右斜位,专门观察咽和食管的病变,疑有X线可透异物应加棉钡。传统法观察二相:充盈相、粘膜相。利用吞咽或加服产气剂可造成气钡双重对比,也可同时使用低张药物,有利于细微病变的显示。胃肠钡餐检查:

2、准备:禁食6-12h 储积多应抽空胃液 停用一切作用于胃肠道功能的药物,如阿托品、泻剂等。钡水比例1:11.5重点观察胃、十二指肠病变,食管、胸部及近端小肠也应观察。传统法主要观察充盈相及粘膜相、压迫相。加服产气剂可造成气钡双重对比,也可同时使用低张药物,有利于细微病变的显示小肠钡餐检查(全消化道钡餐检查):A.准备:造影前三日进低脂、少渣饮食、大量饮水,检查前1天服接触性泻剂。B.口服钡剂后依次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须定时多次检查,主要是检查小肠,观察至少应待钡剂达回盲部。钡餐检查禁忌症:肠梗阻、胃肠穿孔、新近胃肠道大出血(2周内)应禁忌钡餐检查。 钡剂灌肠检查:准备:清洁灌肠或于造

3、影前三日进低脂、少渣饮食,大量饮水造影前1天服接触性泻剂。A.传统法:经肛门插管直接注入稀钡,钡剂应达回盲部,然后转动病人,并结合触诊和挤压,摄充盈相和粘膜相,主要观察大肠病变。B.气钡双重造影法:也可同时使用低张药物,可以观察结肠细微的病变。二、胃肠道异常影像学表现(一)轮廓的改变:龛影:胃肠道内壁因炎症或肿瘤产生溃烂凹陷,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切线位呈突出于腔外的钡斑(壁龛),正位呈类圆形存钡区。憩室:管壁某一薄弱区向外膨出或邻近器官粘连牵引所致,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囊袋状影,边缘光滑,其内见粘膜皱襞。部位:十二指肠降段食管结肠胃底部。充盈缺损:病变向腔内突出致造影剂不能充满,称“充盈缺损”,多表

4、示肿物;良性肿物边缘较圆滑,恶性肿物边缘多不规则。(二)管腔大小的改变:管腔狭窄:超过正常限度的管腔持久性缩小,称之为管腔狭窄,有肿瘤性狭窄,炎症性狭窄、痉挛性狭窄等管腔扩张:超过正常限度的管腔持续性增大,称之为管腔扩张。梗阻引起近端扩张,紧张力降低引起肠管腔扩大,器质性狭窄所致的近端继发性扩张。(三)位置及移动度改变:1.压迫性移位2肠管粘连、牵拉造成的位置改变3、腹水4、肠管先天性固定不良5肠管先天性位置异常。(四)粘膜皱襞改变:粘膜皱襞破坏恶性肿瘤,粘膜皱襞平坦恶性肿瘤破坏区的周围或粘膜及粘下层的炎症性水肿,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慢性炎症、粘膜下静脉曲张,粘膜皱襞集中溃疡性疤痕收缩、浸润性肿

5、瘤,(五)功能性改变:1.张力改变:增高管腔缩窄、变小,降低管腔扩大。2.蠕动改变:蠕动增强,蠕动减弱, 逆蠕动, 蠕动消失。3、运动力改变。 4、分泌功能改变。三、胃肠道疾病X线表现与诊断:食管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多见于肝硬化,钡剂造影是发现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效、简便而安全的方法。 早期表现为食管下段粘膜皱襞增粗或迂曲 ;中晚期食管粘膜皱襞明显增粗、迂曲呈串珠状或蚯蚓样充盈缺损,管壁边缘呈锯齿状 ,病变加重时食管张力、管腔扩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 进展期食管癌: 临床:好发于4070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病理分型:1.髓质型,2.蕈伞型,3.溃疡型 4.缩窄型。进展期食管

6、癌X线表现:(1)、粘膜中断、破坏、消失,(2)、管腔狭窄、管型僵硬,(3)、腔内充盈缺损,(4)、不规则的龛影。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理:粘膜溃烂粘膜下层肌层,口部周围呈炎变水肿。复合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临床:好发于2025岁,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具有反复性、周期和节律性的特点。并发症:大出血、幽门梗阻、恶变。线表现:1、胃溃疡:直接征象:(1)龛影:正位呈圆形或类圆形钡斑,切线位呈突出腔外的乳头状、锥状形态。良性溃疡口部特征: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口部周围粘膜呈放射状纠集直达龛影口部。(2)间接征象:A.功能性改变:痉挛、分泌增加、蠕动增强或减弱。B.瘢

7、痕性改变:主要是胃的变形和狭窄,如“B”形胃、葫芦胃、幽门狭窄和梗阻。胃溃疡恶变征象:周围出现小结节状充盈缺损、指压迹征粘膜杵状增粗、中断不规则、边缘尖角征龛影增大2、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直接征象:龛影:呈类圆形或米粒状、粘膜纠集;变形:瘢痕收缩、粘膜水肿、痉挛。间接征象:激惹幽门痉挛分泌增多压痛胃癌:中晚期胃癌病理分型:型:蕈伞型。型:局限溃疡型 。较大龛影伴全周性环堤,形成半月征,环堤外缘与正常胃壁分界清楚,呈锐角,附近胃壁浸润少。型 :浸润溃疡型 。环堤较低,宽窄不一或不完整,半月征显示率低,堤与正常胃壁呈钝角 型 :浸润型 。充盈相“皮革胃”;粘膜相:粘膜皱襞增宽、挺直、结节状,

8、加压不变形;双对比:胃小区、胃小沟破坏,代之以粗细不均或极不规则的沟槽阴影。临床:4060岁,胃窦、小弯和贲门区常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易缓解、呕咖啡色内容物或柏油样便、肿块。X线表现:(1)充盈缺损(2)胃腔狭窄、胃壁僵硬(3)龛影(4)粘膜破坏、中断、消失(5)蠕动消失鉴别诊断:(1)良恶性溃疡鉴别肠结核:继发于肺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及空、回肠,首选口服钡餐检查,配合钡灌肠检查;病理:溃疡型肠结核与增殖性肠结核。线表现:溃疡型:肠管痉挛收缩,粘膜皱襞紊乱,常见末段回肠、盲肠和升结肠的一部分充盈不良或只有少量钡剂充盈,呈细线状或完全没有充盈,而其上、下肠管充盈如常,为“跳跃征”。增殖型:盲肠

9、和升结肠狭窄、缩短和僵直,粘膜皱襞紊乱、消失,常见多数小息肉样充盈缺损,末段回肠受累。结肠癌: 病理:1、增生型 2、溃疡型 3、浸润型临床表现: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肿块、便血、腹泻或顽固性便秘,脓血便、粘液血便;直肠癌:便血、粪便变细、里急后重。钡剂灌肠:充盈缺损 龛影3、 肠管狭窄肝一、肝脏影像学检查的目的: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出定性、定位诊断。鉴别右上腹肿块的来源,以及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了解肝的结构和其他病变的原因及程度,如门静脉高压,肝静脉淤血等。二、采用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5.0MHz。检查肝血管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正常肝实质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光点,中等回

10、声。肝内管道结构呈树状分布,肝内胆管与门静脉伴行,肝内动脉一般难以显示。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检查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流。一、CT检查方法(一)检查前准备:扫描前30分钟空腹口服1-2%的泛影葡胺或开水800-1000ml。(二)平扫 仰卧位,扫描时屏气,层厚10mm,从膈顶扫至肝右下缘。(三)增强扫描 1、团注非动态扫描;2、团注动态扫描:(1)进床式动态扫描(2)同层动态扫描;3、螺旋CT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四)动脉造影CT(CTA)、门脉造影CT(CTAP)等。二、正常表现1、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上腹部其它脏器如脾脏等。2、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

11、表现为肝内条状、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大。3、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4、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三、疾病诊断(一)脂肪肝1、病理 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又名肝脏脂肪浸润。多见于肥胖、糖尿病、柯兴氏综合症、激素治疗后。2、临床表现 轻者无症状,重者肝区不适、胀痛等。3、CT表现 平扫:肝体积正常或增大,肝密度弥漫性或局灶性减低,低于脾脏密度。增强扫描:脂肪肝增强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持相对低密度;肝内血管强化显影特别清楚,走行及分布正常。肝脓肿(hepatic abscess):临床与病理:肝脓肿有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可单发或多发,

12、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肝肿大和肝区疼痛。早期表现: 肝组织的局部炎症、充血、水肿,然后坏死液化形成脓腔,脓壁由炎症充血带和纤维肉芽组织组成,脓壁周围肝组织往往伴有水肿。脓肿可单发或多发,单房或多房,右侧远多于左侧。临床表现: 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叩击痛,肝肿大,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声像图表现:早期肝脓肿:肝内局部出现低回声区,其内回声不均匀,或呈等回声光团,边界欠清晰,边缘不规则,或有由周边开始液化所致的无回声环。液化不全肝脓肿:脓肿呈无回声区,或称液性暗区,边缘不光滑。无回声区见较多粗回声光点,分布不均匀,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典型肝脓肿:脓肿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切面常呈圆形或类圆形、伴后方回声增强

13、效应,内有细小光点回声。3、CT表现(1)平扫肝内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缘清楚或不清楚。脓肿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的环形带,称为环征或靶征。病灶有气体时诊断可肯定。(2)增强扫描脓肿壁环状强化。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临床与病理:本病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无症状,瘤体大小不一,可单发或多发,病理上,瘤体由血窦组成。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外观紫红,质软,可压陷。临床上多无症状,也可有肝区痛表现。声像图表现:肝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或分叶状、结节状回声。以高回声多见,其内部回声呈筛孔状。

14、病灶后方常可出丙回声增强效应。彩色多普勒检查病灶内及周边血流不丰富,有时频谱多普勒可探及静脉频谱。3、CT表现 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形态规则,境界清楚;密度均匀,较大者也可不均匀;病灶大小不等数目不一。增强扫描:(1)技术要求“两快一慢”(快速注射、快速扫描、延迟扫描)(2)增强特点:a . 动脉期病灶边缘结节状强化。b .增强区域进行性向病灶中央扩散。c .延迟扫描,病灶等密度充填。原发性肝癌组织学上90%以上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还有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共三类。多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大体病理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常

15、合并肝硬化声像图表现。1病理 我国肝癌协作组将肝癌分四型:巨块型:直径5cm;结节型:直径5cm;弥漫型:结节小,弥漫分布且均匀。小癌型,即小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其最大直径总和3cm。组织学上分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以肝细胞型最多见。声像图表现: 肝内出现肿块图像,边界清或不清,外周可见声晕。内部回声可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高回声型、混合回声型和弥漫型。肿块继发征象,肿瘤边缘血管受压、变窄、闭塞或移位,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内可有癌栓形成。彩色多普勒检查肿瘤边缘和内部常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频谱显示为高流速高阻力型。2临床表现:肝区痛、腹胀、纳差、消瘦乏力、上腹肿块等,血ATP增高。3CT表现 (1)平扫:肝内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型低密度灶,可有分叶,密度不均,大小不等。边缘有一圈透亮带,所谓“晕圈征”。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