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科技发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69547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科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南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科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南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科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南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科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南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科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科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科技发(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河南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十一五”是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奋力实现中原崛起进程的重要时期,为此要全面贯彻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落实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实施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河南奠定基础。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形势(一)“十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在“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可持

2、续发展”战略及“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导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应用开发研究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加快,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逐步加强,初步建立了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中原崛起的意见、关于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见、关于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河南省专利战略推进工程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旨在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河南省专利保护条例、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

3、例等地方法规的出台,推动了自主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全面开展。围绕加强科技创新活动,针对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奖励、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动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为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科技投入多元化,政府科技投入引导作用不断增强。全省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由2001年的28.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2.4亿元。以实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和新药研究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为主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解决了一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4、的重大科技难题,进一步提高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全省289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有86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郑麦9023优质专用小麦”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实现了我省优质专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优质专用小麦、杂交玉米、抗虫棉、杂交芝麻等一批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保障。通过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到“十五”末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左右。坚持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实施一批结构调整项目,实现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升级,

5、促进工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并大大提升了我省支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突破。医药卫生领域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十五”期间,获得三类以上新药证书37个,其中化药一类新药证书6个,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452个。目前已建成5个国家级、7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我省一些类型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和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大力发展具有河南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5%。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截

6、止2005年底进区企业达3721家,产值上亿元企业100家。全省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56亿元,工业总产值860亿元,工业增加值277亿元,利税总额148亿元。目前已经建立起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中部软件园、国家火炬计划濮阳生化产业基地、郑州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等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和郑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省级产业园。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目前全省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43个,其中国家级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0个,在高校、企业共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61

7、个。“十五”期间全省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分别为29093件、15199件,比“九五”期间分别增长78.3%、53.3%,其中2005年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12位、授权量居全国第11位。全省共取得科研成果4843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169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55项;技术贸易更加活跃,全省共有技术贸易机构6000余家,共签订技术合同16000份,技术合同成交额100.8亿元,其中2005年签订技术合同3770份,技术合同成交额26.4亿元。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得到支持和加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支持306名省内优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和国内外及海外归来学者的创新活动。全省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3

8、6.4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4.44万人,居全国第10位。民营科技不断发展壮大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已达11836家,技工贸总收入2280.5亿元,实现利税300.7亿元,出口创汇26亿美元,研发投入35.3亿元,超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295家。已认定建设5个省民营科技园,在我省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三分之二以上,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七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领域和形式不断拓宽全省已经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组织实施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解决了一批产业升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举办科技活动

9、周和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实施科普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建设科普示范点,以及组织开展了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普进企业、科普进村户活动,建立了省市两级科普网络,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二)“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形势2005年我省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成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并要求我省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为我们加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强大动力。同时,我省科技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5%,

10、大大低于1.3%的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和队伍建设薄弱,优秀科技人才匮乏,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15人,大大低于全国43人的平均水平;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河南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二、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全省“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贯彻全省科技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科学

11、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推动中原崛起”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科技支撑。要力争实现五个方面的重大突破:突破约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积极研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共

12、性技术。突破制约我省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夯实科技发展基础。突破限制自主创新的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阻碍自主创新的政策束缚。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要立足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尽快形成开放竞争环境,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突破不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制约。弘扬创新文化,引导全民增强创新的自信心和勇气,要在全社会积

13、极倡导创新的价值观,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强化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突出抓好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逐步形成以自主创新为主动力的增长机制。深化体制改革。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突出战略重点。针对发展目标、围绕战略部署、集中科技资源,实现跨越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营造环境,优化机制,凝聚优秀科技人才,大力激发创新创业精神,打造“中原人才高地”。统筹发展布局。注重加强应用开发研究,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促进项目、基地、人才有机结

14、合,提高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协调发展。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协调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二)战略目标总体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工业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力争在主要领域缩小差距,在优势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局部领域实现突破。发展目标:1大幅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到2010年大中型企业实现关键装备、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

15、比重达到2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2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推进人口与健康、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为构建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城镇体系,提供科技支撑。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及土壤、水等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基本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4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科学研究实验支撑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到2010年建成5

16、0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100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00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个。5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加快科技队伍建设。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提高科技人才质量,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凝聚一批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造就一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专家;培养一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人才队伍。到2010年,企业R&D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社会R&D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达到65%左右。6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和突破。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增强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推动原始性创新,发明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