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小议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683403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文化小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业文化小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业文化小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业文化小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业文化小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文化小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文化小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浅谈企业文化谭其银文化是人们随着智力、能力、修养、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而形成的为了生存而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方式,它对其主体有着微妙与强大的感召力。“文化”一词源于社会人类学,其内在本质是考查特定人群的特定生活方式,是 “人类群体或民族世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综合。”企业文化属于文化的子系统,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它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还包括企业的信仰、观念、态度、工作方式、工作气氛和工作行为等。企业文化理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

2、z理论、西方企业文化、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和成功之路企业文化理论“四重奏”为诞生标志。传统的企业观认为,企业是“向市场提供有效新产品与服务、以收抵支取得赢利的经济组织,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其本质是物质属性”。企业文化观认为,企业不仅仅有物质属性,而且是一个有生命的组织,企业像人,具有灵魂、有情感、有理想、有目的,追求的是生产快乐,创造的是社会幸福,是一个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的生命体。据统计,大多数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至40年,有些做到了80年、100年,甚至几百年。也有一些企业虽资金雄厚、设备先进,规模能在短期内迅速膨胀,但其生命却犹如昙花一现,只有10年或短短几年的生命周期。这是什么

3、原因?没有资金?设备?产品市场?生产技术?80年代初,欧美和日本学者研究认为,企业的发展、生命周期不能完全取决于资本、技术,也不能完全取决于企业一时的市场动态,而取决于企业一以贯之的精神、信念, 即职(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企业社会观。这些控制企业的生命周期、组织行为、工作态度、价值观以及区别于其它组织的关系设定和规范,统称为企业文化。因此,决定企业的发展、生命周期的因素是由企业的遗传基因企业文化所决定的。有位老师这样说,企业管理前后可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历程。而文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与靠管理者的经验或靠制度的管理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根据前述,企业文化由低至高包括三个

4、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价值观;而文化管理在企业中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制度文化。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它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管理制度、员工队伍和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而要使企业的价值落到实处,深入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就必须将企业价值观的精神贯通在企业日常的管理和员工行为以及物质文化之中。可以说,文化管理在本质上是柔性管理,讲求“人性化”和灵活性,但不能因此否定硬性制度的作用,制度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和补充形式,是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创建企业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形象体现和视觉识别,属于企业文化中最表层的物化表现,它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可分为基本要素和应

5、用要素两部分。基本要素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色、企业口号等;应用要素包括办公用品、场地、员工服饰以及广告宣传等的统一。每个企业都可根据自身文化的需要创建有自己特色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不仅直观地给外界予企业总的意象,它还服务于企业价值观。从高的层次来看,它对企业员工有着凝聚、激励和号召等力量,加强员工对团队、对企业和对社会的归属感、荣誉感,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从低的层次来看,它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物质文化的构建必须紧密联系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并以之为出发点和归宿,勇于创新,出奇制胜,巧妙安排和搭配构成物质文化的各要素,才能达到精、准、新地动态体现企业文化并为之服务的效果。创建企业的制

6、度文化。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企业文化的相对固定的表现形式,它是企业家实现其管理效能的必要手段,能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约束和保障体系。它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决策方式和人事、用工、分配的基本制度及对工作生产流程、标准化、信息、规章制度等的规定,最终体现在企业的人、财、物及经营、运行和维护等各个方面。现代企业中,组织结构要求体现团队精神;在经营决策方面要求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准绳;在用人时则体现公平竞争,因才而用;分配就要求体现责、权、利的统一;设立岗位责任制、作业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和员工守则来规范企业的人和事等。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

7、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当由于制度原因导致企业的理念不能得以正确的贯彻落实,如造成顾客不满意时,就要修正制度。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心理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变成空壳,留下的是参与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既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又是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积

8、淀深厚历史、古今承接、中西兼容的文明成果。上古时期尚书五子之歌中就有 “民为邦,本固邦宁”之训。 “以人为本”之语,曾现于西晋陈寿所撰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三国时期刘备向江陵退守时曾与众将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唐贞观政要务农篇也有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就农业问题谓侍臣:“凡事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 治国应 “以人为本”, 管理企业也应如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古典管理学派把企业员工视为机器的附庸,把人当作“工具人”。20世纪50年代末行为科学派提出“社会人”观点,80年代美国学者根据日本企业的经营经验,提出了“文化人”观点,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不断激

9、励企业员工的创造精神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机器效率的最大化无论怎样发挥都不可能跳出能量守恒定律,其输出总量无论如何都不会大于输入总量,惟有人力资源能够扩展和开发。通用电气公司原总裁韦尔奇说:“从人类精神深处流出的创造力永无止境,你所要做的只是挖掘这口智慧之井”。西方企业管理中的“文化人” 理论相似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以人为本”的观点。我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6个方面来全面规划和谐社会。党和国家领导把“以人为本”提升为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新高度,赋予其更

10、科学、更深刻、更全面的含义。从大得方面来看,这是我国实施的政策纲领,执政理念,属政治文化;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纲领指导。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含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民主法制就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即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平正义就是企业用工、人事、分配三项制度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诚信友爱是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内涵,是企业如何对待利益相关方的根本要求;充满活力就是企业的创新体系;安定有序是运行机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要求企业科学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境界。企业和谐在本质上反应为文化和谐、利益和谐、能力和谐,其中文化和谐是基础,利益和谐是关键,能力和谐是保证;在内容上包括内部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与政府和谐、与供需方和谐等。如何实现企业和谐,怎样构建和谐,其主体均离不开人的因素,因此,“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质上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又是建设现代企业文化体系的指导思想。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