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675409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苏教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苏教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苏教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苏教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课题第五单元 认识比教学调整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包括比的意义、比的表示方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按比例分配问题和实践活动。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第一,编排四道例题教学比的基础知识。前两道例题循序渐进地教学比的意义,先认识两个同类量的比,再认识两个不同类量的比,逐渐建立比的概念。后两道例题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从化简整数比到化简分数比、小数比,使比的概念得到深化。有了这些扎实的基础知识,就能解决不同情境里的、不同方式呈现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第二,联系生活和已有经验,建构比的知识。教学比的意义和性质,有大量资源可以利用。例如

2、几种物体的份额关系、常见数量关系等。教材用比表示果汁和牛奶的杯数关系,表示白色方格与红色方格的个数关系;利用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总价除以数量求单价,理解路程与时间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联系分数基本性质得出比的性质让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知识,在建立新概念的同时深化原有认识。 第三,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要把已知的各部分的比看成各部分的份数,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测量大树、旗杆、楼房的高,要发现并理解“同一时间、相近地点,杆长与影长的比是一定的”。可见,比的概念是解决实际问题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教材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具体应用比的

3、知识,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教学。 一、 写比感悟意义。 在用比表示两个具体数量的关系时,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表示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另一种是表示两个不同类的数量间的关系。教材编排两道例题,分别教学这两种情况,然后概括出比的意义。 二、 求比值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例3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用表格呈现了4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教学活动从写出各瓶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并求出比值开始。先把比值相等的3个比写成等式,再得出比的基本性质。由于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商不变规律的经验,尤其是提示了“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学生理解比的性质应该是顺利的。教材编写放得很开,正是出于上面的考虑。 三、 转化解答按

4、比例分配问题的策略。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解决一些常见的、较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能在实际应用中加强比的概念。 四、 发现、应用规律实践活动的重心。 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测量树、旗杆、楼房的高度。这些物体比较高,它们的高度很难用尺直接度量,要通过“在同一地点,同时测得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相等”的规律,间接获得。发现和应用这个规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为此,教材把活动设计成两部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中理解比的意义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求比值及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能解决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

5、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重点:(1)使学生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掌握比的有关知识。(2)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2、难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五、课时安排:共6课时 课题第一课时 比的意义教学调整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8-70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

6、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例1实物图2、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指出:我们已学会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总人数关系。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

7、用一种新的方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板书:比)二、学习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1、教学比的意义。(1)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板书)(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指出 :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4)引导学生认识比号、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相机板书:(

8、5)出示试一试。 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例2(1)出示例题后 ,让学生填表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2)说明指出:速度=路程时间,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板书: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 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明确:900:15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3)揭

9、示比的意义启发:仔细观察一下例1中的2:3和3:2,例2中的900:15和900:20,还有“试一试”中的一些比,想一想,比与什么有关系?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引导发现:比与除法有关系,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小结: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补充板书:提问:你能说出例1、例2中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3、教学例2后的“试一试”(1)学生独立填表,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引导观察:请大家观察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后小结: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然用比的读法来读。(2)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组织观察,启发:从这个等式中你还有发现

10、什么?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什么?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呢?比值呢?师生共同整理如下:项 目 相互关系 区别比 前项:(比号)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关系除法被除数 (除号)除数 商 一种运算分数分子( 分数线)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小结: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相法。三、巩固深化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后,要求说说是怎样

11、想的?第2题,填空后,追问:这一题的比值就是笔记本的什么?(单价)第3题,指名口答,并要求说明思考过程。2、练习十三15题第1、2题,让学生独立填。第2题填好后追问:三小题的比值就是每种水果的什么?(单价)第3题,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后,再交流结果。追问:根据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第4题,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如有困难,教师可适当启发:根据“长与宽的比是2:1”这句话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表示长与宽之间的关系?(长是宽的2倍,或者说宽是长的 )学生画好后,再展示不同的画法。明确:长与宽的比是2:1的长方形可以画出若干个,与2:1的相等的比也有若干个。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通过学

12、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布置1、预习:第70-71页的例3、例4,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6-8题。2、完成练习与测试第46页上相应的内容。课题第二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调整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0-71页的例3、例4,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6-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13、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比的基本性质。(1)学生填表,并比值相等的比填入等式。(2)建立初步猜想: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比会有什么性质?(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5)引导观察:上面三个相等的比,哪个更简单一些?4:5能使数量间的关系更加简明。联系分数的知识引出:最简

14、整数比的意义。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2、教学例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1)让学生试做第(1)题师: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同时除以6?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2)化简第(2)题。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为什么要同时乘12?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3)化简第(3)题。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师:为什么要同时乘100?(4)小结方法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把不是整数比的化成整数比,再把不是最简整数比的化成最简整数比。)三、巩固反馈1、第71页“练一练”。2、做练习十三第6-8题。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化简的方法。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现:每种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是一定的,老师3:2。第8题,(1)学生计算每组正方形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