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回回哈的司”研究.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67507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回回哈的司”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元“回回哈的司”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元“回回哈的司”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元“回回哈的司”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元“回回哈的司”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回回哈的司”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回回哈的司”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回回哈的司”研究早在上古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就有过交往。山海经中的大荒西经、穆天子传对葱岭(今帕米尔)以东的山川风物描绘比较详细,而且记录了大戎和大月氏的一些情况。降至秦汉,以张骞出使西域作为里程碑,中西交通规模不断扩大,陆上和海上两路交往日益频繁。但是大批外国人到中国来定居,并形成聚居的区域则是在唐朝才开始的。唐宋政府为此专门制定了法规,如禁止蕃客置立田宅,与华人婚嫁为亲,与华人杂居;立蕃坊,以蕃客中之有声望者为蕃坊长,负责教务和民事纠纷;蕃客之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唐宋法律论处,等等。13世纪初,蒙古崛起后,中西交通大大畅通,入华的域外人激增,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

2、占大多数,他们统称“回回人”。元朝政府对回回人的管理自有一套办法,“回回哈的司”就是管理办法之一。早在20年前编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古代史卷时,南京大学陈得芝教授就注意到把“回回哈的司”的内容列入“木速蛮”词条中,笔者在撰写中国回族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时,作了较多阐述。近年来已有学者注意到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发表了专文。(注:王东平:元代的回回、回回法和回回哈的司,载民族史研究第1辑,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但笔者认为“回回哈的司”的研究还有深入的必要,对它的建置、职能、行废等进行更全面的讨论。一、蒙元时期来华的域外人元史太祖本纪说成吉思汗“灭国四十”。被成吉思汗所灭的国家和政权中

3、,有中国境内的西夏、畏吾儿、哈剌鲁、西辽等政权,但绝大多数是境外的国家和民族。成吉思汗西征之后,又有绰儿马罕西征、拨都西征和旭烈兀西征,加之元朝时东侵高丽、南征安南、占城、缅国、爪哇,蒙古军队兵锋所及,几为亚洲和东欧的大部。蒙古远征结束后,这些被征服的国家、地区或民族中的军士、商人、工匠、教士等,大批随之来华。他们之中,除信奉东正教的斡罗思(俄罗斯)人、阿速人以及啰哩(吉普赛)人,术忽(犹太)人外,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当时称回回人)。这些穆斯林中有阿拉伯各国人和波斯人,有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如哈剌鲁、阿儿浑、康里、钦察)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其他各族人(如占城人、南亚次大陆的马八儿、俱兰人

4、,非洲黑回回等)。这些穆斯林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军士。成吉思汗西征时,所至凡遇抵抗,多实行屠城。但对放下武器归顺蒙古的城镇,又常取其军士、工匠以充实自己的军队。如“蒙古人把忽毡(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的青壮年强编入军,赶往那里,同时还从讹答剌、不花剌、撒麻耳干及别的城市、村落,取得援兵,这样,该地共集中了五万签军和两万蒙古军”(注: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下同),第108页。);在不花剌,蒙古军队来攻时,不花剌人“打开他们的城门”(注: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120页。)投降了,该城中“适于服役的青壮年和成年人被强征入军”(注: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123页。),著名

5、的回回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就在这时随其父苦马鲁丁一起从军的;在撒麻耳干,“从青壮年中挑出同样的三万人,编为一支签军”(注: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140页。)。所以元代有许多来自阿拉伯、花剌子模的军人成为大大小小的军官。工匠。除上引蒙古军在忽毡等地掳掠工匠外,在撒麻耳干、不花剌等地也大批掳掠工匠。仅撒麻耳干一地就掳掠了三万工匠,窝阔台时拨三千户到荨麻林(今河北万全西洗马林),置荨麻林人匠提举司,专事织造纳失失缎匹,荨麻林成了撒麻耳干人居住最集中的城镇,“此城大多数居民为撒麻耳干人。他们按撒麻耳干的习俗,建成了很多花园”(注:拉施特:史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下同),第324页。)。中政院使

6、买述丁的曾祖马合谋是不花剌的工匠和天文学家,他和许多“细巧工匠”的不花剌人一起被俘到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他们之中有的又迁于弘州(今河北阳原)、荨麻林,马合谋后任洪城屯卫百户。(注:朱德润:资善大夫中政院使买公世德之碑铭,存复斋文集卷一,四部丛刊续编本。)著名建筑师也黑迭儿、造炮师阿老瓦丁、亦思马因等阿拉伯人,在元代成为工艺世家。商人。大蒙古国建立前就有回回商人阿三(哈只哈散)与成吉思汗同饮班朱尼水,成为建国元勋;太宗时回回商人法迪玛受宠于脱列哥那皇后,引荐奥都剌合蛮以220万两扑买中原课税。之后,回回商人足迹几乎遍及全国,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时中都(今北京)的回回人户达2953户

7、,“于内多系富商大贾、势要兼并之家,兴贩营运百色,侵夺民利”(注:王恽:为在都回回户不纳差税事状,秋涧先生大全集卷八八,元人文集珍本丛刊本。);泉南有巨贾回回佛莲,为蒲氏之婿,拥有海舶80艘,死后留下珍珠130石。(注: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佛莲家赀,中华书局点校本。)元朝时从海陆两道来华的阿拉伯、波斯商人甚多,杭州之埃及巨商欧斯曼伊本安法尼,“是当地一大巨商,他十分欣赏此地,因而定居于此,该地因此而出名。他的子孙在此地继承了他的声望”(注:马金鹏译:伊本白图泰游记,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下同),第557页。)。元时来华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每到一地几乎都会遇到穆斯林商人。教士。在元朝

8、文书中有答失蛮(波斯语Danishimand的音译,伊斯兰教士)、迭里威失(波斯语darwish的音译,苏非派修道士)、哈的大师(阿拉伯语Qadi,伊斯兰教法官)等神职人员称号;吴鉴清净寺记(注:见泉州伊斯兰教石刻,宁夏人民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下同),第3页。)中有主教(阿拉伯语Shaikh-al-lslam,译为摄思廉)、亦绵(阿拉伯语iman,译为伊玛目)、都寺(阿拉伯语Mutawalli,译为没塔完里)、喝拜者(阿拉伯语Muazzin,译为谟阿津)等神职人员称号。伊斯兰教中的各种神职人员称号,元代大体上已经出现,可见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是合法的、规范的、全方位的,故中山府

9、重建礼拜寺记中说:“今近而京城,远而诸路,其寺万余,俱西向以行拜天之礼。”(注:碑文见文物1961年第8期。)此外,还有许多从事科技、教学、医疗、文学、艺术等人才,也有许多被掳来的妇女儿童。例如应邀来华的天文学家扎马鲁丁、造炮师亦思马因、阿老瓦丁等,还有一大批在宫廷和民间从事音乐、舞蹈的艺人,在官方医疗机构广惠司和民间从事医疗事业的回回医生,在政府机构中的吏员回回译史、回回掾史、回回令史等,在回回国子监、回回国子学和民间回民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总之,各行各业都有回回人。二、穆斯林聚居各城市状况大批来自中亚、西亚的穆斯林以军士、工匠、学者、教士等身份进入中国中原及沿海地区,甚至漠北、西北等地也处

10、处有回回人,故称元时“回回之人遍天下”。兹将全国各城市中穆斯林居住状况分述如下。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太宗窝阔台时建为大蒙古国首都。成吉思汗西征后大批穆斯林工匠、军士被俘到漠北。公元1254年,法国圣方济各会士卢布鲁克到达和林,他目睹的情景足以证实那里确实存在着萨克森人(伊斯兰教徒)区和伊斯兰寺院。他说:“城里有两个地区:一个是萨拉森人区,市场就在这个区里。许多商人聚集在这里,这是由于宫廷总是在它附近,也是由于从各地来的使者很多。另一个是契丹人区。”还说城里有“两座伊斯兰寺院(在寺院里公布着摩诃末的教规)”(注:道森编、吕浦译:出使蒙古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03页。)大

11、都。早在辽代时,辽南京(今北京)城内已有穆斯林定居。今牛街礼拜寺即建于辽统和十四年(公元996年)。以后牛街就形成为穆斯林聚居地。牛街礼拜寺内现存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二十年两通阿拉伯文墓碑,证明该寺在元代仍为穆斯林的礼拜场所。如前文所述,早在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时,中都城内有回回人户2953户,多系富商大贾、势要兼并之家。后来中都改称大都,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大批回回达官贵族住在京城,加上侍卫亲军如西域亲军都指挥使司、哈剌鲁万户府(掌守禁门等处应直宿卫)等,制造回回炮的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其人数十分可观。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伊本白图泰到达大都,曾会见了全国穆斯林首领鲍

12、尔汗丁刷额尔智,元朝皇帝赐号为“刷德尔知汗”。他还亲眼见到大都城内有黑人穆斯林。(注:伊本白图泰游记,第562页。)泉州。泉州港从宋代开始就崛起为对外贸易大港。在回回人蒲寿庚、蒲师文父子数十年经营下,泉州在元代海外贸易中居于特殊地位。据现存泉州伊斯兰教石刻,元时在泉州活动的穆斯林,来自也门、哈姆丹,土耳其斯坦的玛利卡,波斯的施拉夫、设拉子、贾杰鲁姆、布哈拉、花剌子模、霍拉桑、伊斯法罕、大不里士、吉兰尼等地。(注:见泉州伊斯兰石刻,第3页。)。这些在泉州定居并葬于斯地的穆斯林,许多是从事外贸的商人及其眷属。1954年厦门大学庄为玑教授访得晋江陈埭丁氏所存元代地契8份,反映了元朝前期阿拉伯商人侨居

13、泉州后置买家产的情况。商人沙律忽丁就曾购得晋江县三十七都东塘头花园、山地、房屋等,子孙在此定居;到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沙律忽丁之子麻合抹又将家产卖给另一回回商人阿老丁。(注:见施一揆元代地契,历史研究1957年第9期。)这些地契和伊斯兰教石刻一样,是各国商人“乐江湖而忘乡国”的真实写照。各国商人久居泉州,以泉州为家,并参与泉州的建设。元代泉州城内,回回人有比较集中的居住区。伊本白图泰说:“泉州穆斯林单住一城”,有谢赫伊斯兰(总教长)和穆斯林法官。(注:伊本白图泰游记,第551页。)广州。元代另一个贸易大港广州,虽因宋元战争破坏,海外贸易一度遭受损失。但随着战争的结束,凭借其悠久的外贸传

14、统,居住在广州“蕃坊”内数以万计的蕃客与海外的联系,广州的外贸很快得到恢复。据大德南海志载,与广州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140余个。广州市舶的收入极其可观,元人吴莱说:“岁时蕃舶金、珠、犀象、香药、杂产之富,充遍耳目,抽赋帑藏,盖不下巨万计。”(注:吴莱:南海山水人物古迹记,渊颍集卷一,四部丛刊本。)广州的富庶是与外贸的发展和包括回回商人在内的“贾客”商业流动分不开的。元代广州的回回人依然聚居在唐宋蕃坊的所在地城南怀圣寺和光塔周围。伊本白图泰说:“城的一个地区是穆斯林居住区,内有清真大寺和道堂,并设有法官和谢赫。”(注:伊本白图泰游记,第552页。)杭州。唐宋时即有阿拉伯、波斯人居住。著名清

15、真寺凤凰寺始建于唐,元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阿老丁重建。元代杭州回回人聚居于荐桥一带,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称:“杭州荐桥侧首,有高楼八间,俗谓八间楼,皆富实回回所居。”(注:南村辍耕录卷二七嘲回回,中华书局排印本。)伊本白图泰说:“杭州第三城,穆斯林们在此城内,城市美丽,市街布局和伊斯兰地区的一样。内有清真寺和宣礼员。”(注:伊本白图泰游记,第546-547页。)镇江。据至顺镇江志,至顺年间(公元1330-1332年)侨寓人户中,有回回户59,口374,躯(单身)310。以户计,回回户占侨寓户3845户的1.45%;以口(含躯)计,占侨寓口(含躯)13503中的5%以上。(注:至顺镇江志卷三户口侨寓,江苏古籍出版社点校本。)四明(今浙江宁波)。据至正四明续志,有回回户21户。(注:至正四明续志卷六赋役,宋元四明六志本。)扬州。唐宋以来,扬州一直是阿拉伯、波斯商人的聚居地,以著名的仙鹤寺和普哈丁墓为证。元时在扬州居住、经商的回回人更多。扬州南门挡军楼城基曾拆出多通阿拉伯人石刻墓碑,有四通碑文是用中文、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刻成的。这里是元代扬州穆斯林的墓地。(注:朱江:伊斯兰教在扬州,伊斯兰教在扬州,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元代回回人除居于上述城镇外,比较集中于云南和西北地区。云南。宪宗三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