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副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67412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副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煤矿副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煤矿副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煤矿副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煤矿副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副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副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副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编制依据:该施工组织设计依据集团煤矿项目副井井筒施工图,现有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工业广场布置和建设单位的有关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本单位的施工队伍、设备情况和国家及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编制。 参加编制人员:序号姓名专业职称职务备注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设计概况-4 第二节地质及水文地质-4 第二章施工准备第一节建井测量-9 第二节四通一平-10 第三节建井期间总平面布置-11 第四节施工准备期工程进度安排-12 第三章施工方案的选择第一节表土段的施工方案-15 第二节基岩段的施工方案-15 第四章施工方法第一节临时锁口施工-16 第二节表土

2、段施工-16 第三节基岩段施工-18 第四节井筒相关硐室的施工-22 第五节井筒过围岩破碎带施工-23 第六节井筒通过煤层施工-23 第七节井筒基岩段防治水-23 第五章辅助系统第一节井架选择-24第二节提升系统-24 第三节凿井设施平面及提绞布置-24 第四节排水系统-25第五节&n换行bsp;压风系统-25 第六节通风系统-25 照明、信号及放炮设施-26 测量-26第九节吊盘及安全梯-26 第十节混凝土搅拌系统-27 第十一节地面排矸系统-27 第六章工程进度计划和劳动组织第一节工程进度计划-27 第二节劳动组织-29 第七章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施工技术管理-31 施工安全措施-31

3、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33 第四节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_-36 第八章井筒发生突发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节矿井概况-38 第二节井筒重大事故危险分布-39第三节应及救援指挥部组成和职责分工-39 大事故的抢救措施-41 附录1副井提升选择计算 附录3&换行nbsp;吊盘计算 附录4施工设备设施搬运清单表 附录5凿井设施计算成果表 附录6副井井筒基岩段炮眼布置图 附录7井筒施工平面布置图 附录8主井天轮平台布置图 附录9翻矸台系统图 附录10翻矸台钢梁布置图 附录11副井提绞布置图 附录12封口盘结构图 附录13固定盘结构图 附录14吊盘总图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设计概况煤矿位于内蒙锡林浩特

4、市境内,矿区外部交通较便利,区内交通不利,以公路为主。设计能力5000万吨/年,立井开拓,主、副、风井位于工业广场内。副井井筒深度为255m,井筒净直径为7m。设计有关参数详见下表。第二节地质及水文地质 一、工程地质特征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井筒施工没有译实的井检钻报告说明,只是通过勘探并结合“普查报告”的地层资料,井田内发育地层自上而下有: 第四系褐黑色腐植土、浅黄褐黄色砂土、浅黄灰白浅灰色细砂、灰褐色粗砂、浅黄灰褐灰色粉砂、土黄棕红色亚砂土、灰白黄色砂砾和少量土黄浅黄色亚粘土、黄土等组成。全区厚度为,平均。 第三系一般发育有棕红深红灰浅黄褐褐黄色粘土或砂质粘土,底部含灰白灰黄色砂砾层,局

5、部含锰质结核,粘土塑性强,有滑感,风干后易碎。全区厚度为,平均。 白垩系组以灰、深灰、灰绿色粉砂岩、粘土岩为主。次为浅灰色砂岩、砂砾岩。胶结松散,风化易碎。中部含主要煤层,含煤112层,煤层累计厚度最大为。从水文地质资料提供的数据没有具体的含水层及水流量描述,施工时注意井下含水情况并做好排水准备工作。 二、水文地质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砂岩空隙潜水含水层、一、二煤组砂岩承压孔隙含水层和三煤岩组承压含水层,其中第四系砂岩空隙潜水含水层为主要直接充水含水层。第四系砂岩空隙浅水层:含水层厚米,平均米,水位平均深埋米左右,根据水B0号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渗透系数为。一、二煤组含水煤岩裂隙承压水:顶板

6、埋深米,平均米,含水层厚米,平均米。 三煤岩组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平均厚度米,厚度稳定,含水层层厚,平均,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为。三、煤层瓦斯、煤尘与煤的自燃 瓦斯勘探资料提供,所采瓦斯样,用解吸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各煤层CH4为0,其中二煤组属氮气带。一三煤组属二氧化碳、氮气带,各种气体成分的含量最大为/t,最小为/t,属低沼气矿区。 煤尘勘探资料提供,所采煤尘样结论一致为煤尘有爆炸性。 煤的自燃利用吸氧量测定法,煤在一定温度下吸氧量越大,表明它越易氧化。因而越易自燃,实验指标的吸氧量均大于,该区的煤级自燃级容易自燃。在井筒施工中要加强煤尘、防火等方面管理,过煤层时加强通风、降尘、洒水,避免此

7、类换行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施工准备 第一节建井测量 一、近井点及测量资料煤矿副井井筒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点及有关测量资料均发包方提供。 二、井口标定根据井筒中心的设计平面坐标和高程,用井口附近的测量控制点,求出标定要素,进行现场标定。 三、井筒十字中心线的设置井筒十字中线点均发包方设置测定,井筒十字中线点资料均发包方提供。每个方向不少于三个点,点间距一般应不少于20米,两条十字中线的垂直误差10秒。 四、井筒施工中的测量工作1、井筒掘砌施工主要依靠固定在井盖上的井筒中心垂线进行控制; 2、标高导入用50米比长钢尺搭接的钢尺测定,两次导入高程的互差不得超过井深的1/8000。 第二节四通一平一、交

8、通运输场外公路及场内临时公路已经形成,满足建井期间材料、设备和其他物资的运输,具备施工条件。 二、供电与通讯 1、供电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建井期间副井均使用已形成的双回路6KV永久电源。根据凿井期间用电负荷的总体布置情况,供电方案是:永久变电所将6KV电源引到井口绞车房,供绞车使用,另在井口附近建一临时变电所,内设一台6/电力变压器,总容量500kva,低压配电盘,凿井期间用电负荷全部此接引(见供电系统图)。井筒施工期间,井下供电专设一条3*70+1*25电缆,随吊盘绳下放。 2、通讯建井期间通讯联络全部采用无线通讯。 三、供水、排水 1、供水建井期间的生产用水取自甲方提供的水源井,利用临时管

9、路将水送达施工现场和生活区 2、排水井下涌水及现场污水经地面排水沟自然沉淀后排至永久排水系统。第三节建井期间总平面布置 一、布置原则1、尽量利用永久工程,必不可少的凿井设施、施工暂设及管线要避开永久建筑物和永久设施;2、材料场地:大综材料及设备场地的选择既要避开永久建筑物,又要避免频繁迁移;3、井筒临时锁口,按绝对标高施工,其余凿井设施的基础表面,按高于自然地表的300mm考虑。具体布置方式见附录7 二、排矸方式考虑到井筒施工的同时,可以回填部分工业广场,故决定先期采用汽车排矸,井筒矸石通过溜子到达地面,汽车运到广场。井筒施工后期排矸按业主要求运到指定的地点。 三、混凝土搅拌系统在井口附近设一

10、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里安设两台自动配料JS750型强制式搅拌机,混凝土通过底卸式吊桶下放到井下。第四节施工准备期工程进度安排施工准备期间工程从20XX年05月25日开始,到20XX年7月25日结束,具体工程内容如下:井架组装、天轮平台梁加工、翻矸台加工、天轮房组装;井架及天轮房吊装;上天轮平台、翻矸台;压风机安装,调试;绞车安装调试; 大临及措施工程土建项目施工,具体井架基础、稳车群基础、绞车基础、压风机基础,压风机房、绞车房、井口房、仓库、办公室、住宅、维修房等。第三章施工方案的选择根据井筒的特征和我公司现有施工设备实际,考虑到工期等因素,副井采用型井架,一套单钩提升,主提为/30型提升机,

11、;吊桶。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选用掘砌混合作业的施工方法,井筒出岩选用一台HZ-6型中心回转抓岩机装岩,一台750搅拌机,4m高组合大模板。双层吊盘,井内压风管、排水管管、均地面稳车悬吊。风筒采用井壁吊挂方式。 第一节临时锁口及表土段的施工方案副井临时锁口深度为米,下部为米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为5米高、米厚红砖砌体。锁口施工采用挖掘机挖土的方法,采用1m段高金属模板施工。挖掘过程中要考虑地表水的影响,在井筒中心预留超前小井,用电动潜水泵排水。 锁口砌筑时要预留好永久建筑及通道位置,并严格做好防水处理工作。 于第四系表土段含水丰富,经建设单位论证最终确定采用打泄水孔降水的方式施工,泄

12、水孔深度30m,双层钢筋砼井壁,壁厚700mm。 为加换行快施工,尽量减少因措施工程工期长造成的影响,拟采用临时小井架,矿车提升施工30m左右,这样在措施工程结束后马上就可以转入正常施工。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井径部分分两次施工封水效果最好,即先施工外壁再下至上整体套壁。当然这需要业主和设计部门确定。第二节基岩段的施工方案表土段施工结束后,安装吊盘及抓岩机,采用掘砌混合作业的施工方式,作业的掘砌段高为米。在含水地段施工时,应在基岩段掘进施工前,采取探水方法,边探边掘,遇水超过20m;/h时采用工作面预注浆的方法注浆堵水,必要时可打一临时水泵房,以保证基岩段施工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施工方法井筒内布置;吊桶,一套单钩提升,压风管、风筒、排水管等系统都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小语种语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