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采场矿山压力监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673527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采场矿山压力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七章采场矿山压力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七章采场矿山压力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七章采场矿山压力监测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七章采场矿山压力监测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采场矿山压力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采场矿山压力监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采场矿山压力监测第一节 概述矿山压力监测就是利用矿压仪表实测采场及巷道的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围岩变形、位移、 顶底板破坏特征、支架受载及压缩等一系列矿山压力显现现象,采用合理的数学方法对各种矿 山压力显现监测信息进行分析,总结采场及巷道矿压显现规律,预报矿压显现的发展趋势,用以 解决具体的生产技术问题。同时,在汇总大量监测数据与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矿山压力的普遍 规律,促进矿山压力理论研究的发展。由于现场监测获得的资料是反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实际情况,利用这些较为可靠的 资料论证分析,就可以解决某个矿井或某个采煤工作面的具体矿压问题。一、矿压监测的目的和任务根据煤炭工业有关技术政策和煤

2、矿生产需要,矿压监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 掌握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确定需控岩层范围,建立采场支架与顶板相互关系,进行 老顶来压的监测预报。根据采场顶板来压的特点提出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如支护方式、支护 强度、特种支护、回采工艺等等,为工作面高产、高效、安全、低耗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2) 划分采场煤层直接顶的类别和老顶的级别,为支架选型和确定其合理技术参数提供依 据;(3) 对正在使用的新型支护的适应性进行考察。即从矿山压力控制的角度对在既定条件下 使用的支架从型式、特性、参数和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评价。研究提出合理的支架结 构、架型、工作阻力、支柱可缩量等;(4) 研究分析采场底

3、板破坏规律。对工作面底板进行分类,并提出松软底板控制技术措施, 达到提高支护质量的目的;(5) 研究掌握采动影响和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包括改进相邻采区或近距离煤层的开采顺 序、确定煤柱的合理位置和尺寸,确定回采巷道断面形状、规格、及支架参数,确定煤壁前方 巷道加强维护范围、沿空留巷和沿空送巷的支护措施、确定采场端头支护技术措施等,以便保 证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回收率,提高技术经济效果;(6) 掌握巷道围岩活动规律,实现围岩控制的科学化。包括:选择巷道开掘的合理位置和时 间,确定围岩松动范围,研究巷道围岩变形规律,进行围岩稳定性分类,确定合理的巷道支护型 式、支架参数,对巷道、硐室的稳定性进行监测预

4、报;(7) 对采用采掘新工艺、新技术(包括新采煤方法、新支护型式、新工艺组织等)进行资料 积累,从矿山压力角度对应用效果提出评定性意见,例如研究和评价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的顶煤 可放性;(8) 对采掘工作面进行支护质量监测。其任务包括:监测日常生产过程中支架工作质量、 围岩活动状况、不安全隐患情况等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技术因素,监测和评价支架的井下实际支 撑能力,以达到保证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良好,安全生产可靠的目的,在保证采掘工作面顶板 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支架的有效工作阻力;(9) 解决矿山压力与围岩运动控制方面的难题。监测分析采场矿山压力分布和围岩运动规 律、巷道大变形特性,从矿山压力与围岩控制原

5、理出发,提出采场坚硬顶板和破碎顶板的控制 技术、软岩和动压巷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等;(10) 研究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现象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冲击地压的监测、危险区域的 确定、煤层注水和松动爆破措施的制定,开采解放层的设计等。二、现场矿山压力监测步骤(一) 准备工作监测准备工作一般包括:收集监测工作面内的地质、生产技术资料;根据监测目的和任 务确定监测内容;选定监测方案和测区布置系统;编制矿山压力监测计划;培训监测人员; 准备矿压监测仪器和工具及井下监测所必须的数据记录和整理表格等等。收集监测范围内的地质及生产技术资料,对监测预报过程中数据分析整理有指导作用。地 质资料一般包括:围岩性质及柱状,分层

6、厚度及力学特性;围岩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及对开 采的影响程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生产技术资料一般包括:工作面或巷道技术参数; 开采方式、支护形式及参数;支架型式及性能;邻面开采情况;生产作业方式等等。具体内 容应根据监测目的和分析需要来确定。矿压监测计划是现场矿压监测研究工作的准则,编制矿压监测计划是现场矿压监测研究 的主要工作之一。矿压监测计划包括以下内容:监测区域的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矿压监测 的目的及任务;测区布置、监测内容及方法;监测效果预计;监测工作制度;监测记录表格 及资料整理表格设计。回采工作面矿压监测主要指标有:常规观测工作面矿压观测内容综米面单体面顶底板移近量亠顶底破

7、碎程度4支柱阻力亠活柱缩量顶底板下沉量及速度4超前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及速度-回采工序影响专题观测W-回柱、放顶 放炮、采煤 -坚硬顶板老顶来压预测预报V底板比压测定 特种支架承载匸上覆岩层变形、断裂可见,采场矿山压力监测指标广泛,应根据监测目的和任务有选择地进行。(二) 日常监测预报 现场矿压监测工作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及时性,监测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 了解矿压观测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任务,掌握基本的矿山压力监测方法,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诚实细心地测读每一个测量数据;(2) 正确使用矿压仪器仪表。仪器仪表安装、测读必须符合要求, 保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准确性;(3) 明确

8、所监测数据的用途,测取最有代表性的观测数据,即最能为观测目的和任务服务的数据;(4) 观测数据必须在井下及时记录,对于特殊情况或必须说明的问题,应在备注栏内记录清楚, 对典型矿山压力现象应附有现场实际素描草图;(5)连续观测时,要严格执行井下交接班制度.本班记录交给下一班,以便连续记录。上班 记录及时带到井上交资料整理人员,并说明监测情况;( 6)如果在井下监测中,发现监测仪器不正常或顶板异常,应及时向负责同志汇报,以便及 早处理。正常的矿压监测阶段,要及时初步整理观测资料,以便发现和检查观测中所存在或出现的 问题,发现资料缺少时应及时进行补测。同时,可以及时掌握监测过程中的矿压显现和岩层运

9、动规律,预报矿压显现情况。必要时,可以发出矿压监测简报,指导生产。特别是进行老顶来压 监测预报时,应及时分析顶板活动状态及支承压力分布情况,来压前夕发出简报,及时为生产 服务。整理资料时要实事求是,不许对原始资料进行随意涂改,以保证井下原始资料的真实性。日常资料整理一般应及时绘制各种矿山压力监测曲线图。(三)矿压监测的技术总结现场矿压监测完成一个阶段后(如完成一个采场的监测工作或一条巷道的监测工作以及 某一专项监测工作),要对监测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在平时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按数理 统计方法分析规律,对监测内容按不同地质条件和生产技术条件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各矿压参 数之间以及矿压参数与地质

10、及生产技术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阐述 所监测采场或巷道的矿压规律。对所监测采场或巷道从工艺、支护、矿压规律、围岩适应性 等方面给予评价和建议,并依此提出围岩控制的合理技术方案。汇总编写成矿压监测报告。第二节 采场矿压监测的常用仪器一、围岩变形破坏监测(一)围岩相对移近量监测仪器围岩相对移近量监测仪器有测杆(DDS-2.5)、测枪(BHS-10)、顶板下沉速度报警仪(DSB-1) 及顶板动态仪等。下面重点介绍在煤矿现场广泛应用的顶板动态仪,并以KY-82型顶板动态仪 为代表进行介绍。1)用途K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普及型机械式高灵敏度、大量程位移计,主要用来 监测采场顶

11、底板相对移近量、移近速度,是监测巷道和硐室稳定性、研究顶板活动规律、支承 压力分布规律以及进行采场来压预测预报的常用仪器。2)原理及结构 仪器结构如图7-1所示。主要部件是齿条7、指针9、与指针轴啮合的齿轮 (图上见不到)、微读数刻线盘8及粗读数指针(齿条下端的游标)13和粗读数刻度套管10。使用 时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依靠压力弹簧5固定。粗读数或大数由游标13指示,从刻度套管 10上读出,每小格2mm,微读数或小数由指针9指示,从刻线盘8上读出,刻度盘上每小格为 O.Olmm,共200小格,对应2mm。例如,图7-1画面上初读数2+1.30=3.30mm。经过一定时间t (例 如2h)后

12、,由于顶底板相对移近,作用力通过压杆3压缩弹簧5并推动齿条7,齿条再推动齿轮 带动指针9顺时针方向转动, 于是读数增大, 将后次读数减前次读数即得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 移近量s,于是得出此段时间的平均移近速度V=s/1,单位为“毫米/时“(mm/h)。3)主要技术特征分辨率( mm)0.01精度粗读数误差1%,微读数差误2.5%量程( mm)200使用高度(m)13总质量( kg)7由于KY-82型顶板动态仪需要观测人员在现场测读,工作量较大,研究单位又相继开发了 RD1501数显式动态仪,DD-1A型电脑动态仪及DCC-2型顶板动态遥测仪。这些仪器读数误差得 到有效清除,并可自动储存和分析测读

13、数据。(二)岩体内钻孔位移监测仪器1用途为了深入研究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正确评价围岩和支架的稳定或局部破坏情况,合理选择维护措施, 不仅要了解表面位移和变形规律, 而且还必须在较大范围内了解 围岩内部的活动情况, 测定围岩深部各个位置上的径向位移和应变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即 开展岩体内部位移和应变监测。为此必须在围岩内打观测钻孔, 在孔内布设(固定)若干测点, 利用测试仪器和机具在孔外测定不同深度测点的位移情况。由于必须依靠钻孔才能测量岩体 内部位移, 所以, 岩体内部位移亦称钻孔位移, 而测量钻孔位移的仪表及测点构造和测点布置 等则统称为钻孔位移计, 常用于监测巷道深部围岩移动状况、采

14、场上覆岩层和底板活动规律 等。2基本原理 在进行钻孔位移监测时, 一般都以钻孔底的最深测点为基准点, 而测定其 它各测点(包括孔口表面点)与孔底点的相对位移。如果钻孔有相当的深度, 使孔底基准点处于 采动圈以外, 则可认为它是不动点。相对于此不动点所测得位移就是绝对位移。若钻孔深度不图7-1KY-82动态仪结构示意图1-顶盖;2-万向接头;3-压杆 ;4-密封盖;5-压力弹簧;6-万向接头;7-齿条;8-微读数刻线盘;9-指针;10-刻度套管;11-有机玻璃罩管;12-底链;13粗读数游标;14-连接螺 母;15-内管;16-卡夹套;17-卡夹;18-外管;19-带孔铁钎够,所测得的位移是相对

15、位移。测量时,通常量测各测点对应于钻孔口附近固定点间的径向相 对位移。经过计算,获得各测点的位移。3钻孔位移计的结构 在钻孔内安装一个测点的称单点位移计,安设两个或多个测点的称为两点或多点位移计。钻孔位移计的结构如图7-2所示。主要由连接杆、测点锚固器、测量头、测量计等组成。1 )连接件连接件为岩体位移的传递元件,将位移正确地传递到孔口测量头处,以便进行测量。连接件主要有两种形式:(1)钢丝连接件(也称导丝) 用钢丝作为连接件的也称为钢丝钻孔位移计。常用的有铟钢丝和镍铬合金钢丝,丝径为0.51 mm;(2)杆式连接件(也称导杆) 用杆作为连接件的也称杆式钻 孑L位移计。一般用直径0812mm的圆钢或小钢管制作。2)测点锚固器钻孑位移观测中常用的锚固器有下列几种类型:(1)木锚固器常用的是压缩木式锚固器;3)机械式锚固器如弹簧式、楔胀式、支撑式等;4)混合式锚固器由(1)与(3)合理组合而成。图7-2钻孔位移计结构1-钻孔;2-连接件;3-测点 锚固器;4-测量头;5-保( 2)注浆式锚固器 注入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以固定测点;3)测量头测量头是在孔口监测钻孔内各个测点位移的装置。测得各点的位移量是钻孔口至各测点 的相对位移,是以孔口固定板为基准的,所以测量头必须牢固可靠地固定在孔口处。位移的测 量是在测量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