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67310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一、美国家庭农场的基本特点从美国家庭农场的形成、发展看,美国家庭农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农场土地私人所有。1776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在建国初期,美国新政府就主张美国发展为一个小农业国家。因为在独立以前,美洲殖民地基本上是为英法等国提供农产品,现代化工业在美国基本上是空白。因此,独立后发展国家经济,首先是发展农业经济。而发展农业经济,对刚刚独立的美国来说,除丰富的土地资源外,几乎一无所有。为取得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国家所需要的资金,政府大规模出售公有土地,从而建立起了农场主自己拥有土地的家庭农场制度。2经营规模化和组织方式多样

2、化。从经营规模看,美国家庭农场的发展趋势是农场数目逐渐减少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1935年,美国家庭农场的数目为681.4万个,到1989年减少为214.3万个,每个农场平均用地从1920年的47英亩增至1989年的457英亩。据统计,占农场总数的25%的大农场生产了全国农产品总量的85%。3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一两种农产品。北部平原是小麦带,中部平原是玉米带,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主要饲养牛、羊,大湖地区主要生产乳品,太平洋沿岸地区盛产水果和蔬菜。总之,在这种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农场专业化指一个农场只生产一、二

3、种产品。如专门种植大田作物,专门种植蔬菜或水果,专门饲养牲畜或家禽。二战以后,美国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大大促进了农场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发展。随着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农场规模不断扩大。4农场主拥有的土地权利是稳定而有保障的。政府握有较大的对农地的控制、管理和收益权利。比如,政府用于公用目的进行土地征用,必须征得社区成员的同意,并给予土地所有者补偿;如果社区成员坚决反对,土地征用也很难实现。同时,土地所有者拥有对土地收益分配和处分的权利,土地所有者在土地转让、租赁、抵押、继承等方面都具有完全的权利。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从美国的家庭农场形成及发展看,美国农

4、业的发展是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及政府调控与保障的结果。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现状看,实行土地私有化必然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同时也就失去基本生活保障。这是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不相容的。因此,这条道路难以走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营模式,实质上就是“包产到户”或“均田制”。这一经营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经过近30年的发展,作为家庭联产责任制这一经营模式已暴露出与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大生产不相容的矛盾。鉴于此,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国外农业生产发展的先进经验,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

5、式的创新。(一)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最佳选择是构建民营农场制度民营农场指由投资者出资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农民以资金、技术、机械、土地等人股并借以取得股份分红的独立经营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考虑到我国农村的现状,现阶段我国民营农场可采取股份制方式,这样既可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也可使农民得到土地所提供的基本保障。我国民营农场不同于国外的家庭农场,其基本区别为:第一,土地性质不同。我国的民营农场在土地性质上仍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而西方国家的土地则归私人所有。第二,经营模式不同。我国民营农场的重大决策应由股东代表大会决定,而西方国家的农场经营则由农场主做主。第三,报酬分配方式不同。我国

6、民营农场的农业工人,既可取得薪金收入也可取得土地分红,西方国家的农业工人仅仅取得薪金收入。第四,接受宏观调控方式不同。我国民营农场的生产、经营管理要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宏观调控手段的影响,既有政策调控也有市场调控,而西方农场的经营管理与生产主要依赖市场调节。(二)民营农场制度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效应1可解决土地分散经营产生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走规模经营道路。在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生产方式下,土地被分割细化,分散经营的边际效益已接近于分散经营的边际成本,难以发挥规模效应。这可从大部分的农户弃田抛荒看出。在农村,不管是土地还是其他资源都存在一个集中的趋势。只有集中才能

7、获得规模效益,只有集中才有可能使土地经营的边际效益大于土地经营的边际成本。通过建立民营农场可从根本上解决规模不经济问题。同时,由于农场生产规模较大,在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中可实现批量购买,降低生产成本。2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走与国际农业接轨之路。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生产模式下,农户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国际市场走向缺乏了解和把握,一般农户都靠经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极强的随意性,不利于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更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农场制可以市场为导向并顺应市场的变化,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3可提高农业商品化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商品化程度较低,基本维持

8、在小农经济状态,实物分配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建立民营农场制后,农户转变为农业工人,其收入也必然实行货币化分配。随着劳动收入的货币化,必然带动相关领域的商品化进程,在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的小农经济状态。4可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大大降低,农民就业渠道也日趋多元化,非农就业收入比重逐渐增大,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已大大淡化。民营农场制度建立后,可使更多的农民脱离土地对自身的束缚,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5有利于吸引资金向农业领域流动,解决农业发展中资金不足问题。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资金缺口始终未能有效解决。通过建立民营农场,可吸收社会富余资金,缓解农业发展资金不足。同时,民营农场是按照企业化模式运作,投资者可成为农场的股东。6可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目前,由于农业生产的单元作业,农户在生产品种及农业生产的管理方面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尽管基层政府在农业生产的引导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盲目性,弱化_了农业 生产的专业化水平。民营农场可实现生产组织专业化、销售组织专业化、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因为只有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