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薪酬制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64496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10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薪酬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薪酬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薪酬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薪酬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薪酬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薪酬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薪酬制度(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薪酬制度目录第一章 公司简介4一、 基本信息4二、 公司简介4三、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5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7第三章 绩效管理系统9一、 一般理论基础9二、 绩效管理系统的目的11第四章 绩效的内涵14一、 绩效的影响因素14二、 绩效的含义16第五章 绩效评价的内容19一、 工作能力评价19二、 工作潜力评价20第六章 绩效评价的流程22一、 绩效评价的目标22二、 绩效评价的原则23第七章 绩效反馈概述27一、 绩效反馈的内容27二、 绩效反馈及其重要性28第八章 绩效诊断与改进31一、 绩效诊断的过程31二、 绩效诊断的方法33第九章 职位评价35一、 职位评价的方法35二

2、、 职位评价的发展趋势40第十章 薪酬管理概述44一、 薪酬管理的流程44二、 薪酬参数保持业内竞争力44第十一章 薪酬战略的演进与发展46一、 传统的薪酬战略46二、 全面薪酬战略50第十二章 薪酬战略概述61一、 薪酬战略的制定61二、 影响薪酬战略决策的因素63第十三章 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71一、 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作用71二、 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含义72第十四章 市场薪酬调查77一、 薪酬调查的实施过程77二、 根据薪酬曲线确定薪酬水平89第十五章 薪酬制度设计概述90一、 薪酬制度的含义及其设计目标90二、 薪酬制度设计的依据92第十六章 职位薪酬制度体系设计96一、

3、 绩效薪酬制度体系的主要类型96二、 技能薪酬制度体系的主要类型107第十七章 员工福利设计与管理110一、 员工福利设计的流程110二、 法定福利114第十八章 员工福利概述121一、 员工福利的定义121二、 员工福利的作用121第一章 公司简介一、 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董xx3、注册资本:62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2-9-97、营业期限:2012-9-9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 公司简介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

4、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

5、,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三、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表格题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5873.684698.944405.26负债总额2030.801624.641523.10股东权益合计3842.883074.302882.16表格题目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

6、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14410.3711528.3010807.78营业利润2495.181996.141871.38利润总额2081.531665.221561.15净利润1561.151217.701124.0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61.151217.701124.03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混合动力汽车上游主要是为原材料,包括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金属材料等;中游为电池、电控、电机等零部件;下游是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制造,按照混合动力汽车的功能细分为乘用车、商务车以及专用车。目前,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上游的电解液供应商包括天赐材料、多氟多、江苏国泰等;正极

7、材料供应商包括当升集团、厦门钨业等;负极材料供应商包括璞泰来、天赐材料等;隔膜的主要供给企业包括沧州明珠恩捷股份等;金属材料的主要供给企业包括混合动力汽车中游主要为零部件,包括电池、电控、电机、汽车电子等,其中汽车电池供应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欣旺达等;电控主要供应企业为汇川技术、万向海潮、蓝海华腾等;电机主要供应企业为正海磁材、方正电机、大洋电机等;汽车电子供应企业主要为宏发股份、均胜电子等。混合动力汽车下游主要为整车制造,乘用车代表企业有比亚迪、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等;商用车代表企业有中通客车、宇通客车、福田汽车等;专用车代表企业有比亚迪、迪马股份等。从我国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区域

8、分布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其中,山东省企业数量最多。西部地区企业数量较少。从混合动力汽车代表性企业分布来看,广东、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广西代表企业较多。如比亚迪、广汽集团、中通客车、科力远等。从混合动力汽车制造行业代表企业产量情况来看,比亚迪混合动力汽车产量遥遥领先,2020年产量达到51767辆。福田汽车、宇通客车和中通客车产能主要集中在混合动力商用车领域。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地势

9、西北高,东南低,呈依山傍海态势,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2019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共有12个县级市,44个县,29个市辖区。常住人口397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42395.00亿元,增长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139元,比上年增长6.7%。第三章 绩效管理系统一、 一般理论基础(一)控制论控制一词来自古希腊语,原意为掌舵术,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层含义。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

10、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N.Wiener)把控制论定义为:“设有两个状态变量,其中一个是能由我们进行调节的,而另一个则不能控制。这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根据那个不可控制变量从过去到现在的信息来适当地确定可以调节的变量的最优值,以实现对于我们最为合适、最有利的状态。”控制论的研究表明,无论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生命系统,以至经济系统、社会系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控制。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管理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控制系统,管理系统中的控制过

11、程在本质上与工程的、生物的牙统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信息反馈来揭示成效与标准之间的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使系统稳定在预定的目标状态上的。从控制论的角度分析,绩效管理也是一个控制系统,这一控制系统首先表现为员工、部门、组织绩效因果链中前一环节对后一环节的控制,绩效计划的制定属于前馈控制,绩效执行属于过程控制,而绩效评价与绩效改进则属于反馈控制。(二)系统论系统是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存在的,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大小各异的系统,大系统都是由许多小系统构成,而每个小系统则由更小的子系统构成,这些众多的子系统构成一个具

12、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或组织。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系统论为绩效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种理念上的指导,使人们从系统和全面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绩效管理及其相关问题,帮助人们在研究绩效管理各个具体问题时注重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的影响.绩效管理涉及组织的各个层面、部门和领域,其绩效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显然,绩效管理系统作为组织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必然与其他子系统及母系统之间存在着互动与适配关系。(三)信息论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充满矛盾不断发展的,物质的运动主要是靠内部矛盾运动所产生的能量,事物之

13、间的普遍联系则靠的是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规律,而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就是立足于这个基本性质。信息论是一门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变换规律地科学,它主要是研究通信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究最佳解决信息的获取、度量、变换、储存和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信息论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两者间的关系。随着信息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信息观念被引入组织管理系统,逐渐形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观念。绩效管理实质上就是对绩效信息的管理,信息论的原理对绩效管理系统的形成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获取、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信息论

14、思想的引入还有助于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形成一种信息优势,从而更好地实现绩效管理的目的。二、 绩效管理系统的目的绩效管理系统对于组织而言有多方面的目的。主要包括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开发目的、信息传递目的、组织维持目的以及档案记录目的(1)战略目的。绩效管理系统的首要目的在于帮助高层管理者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绩效管理系统通过把组织战略目标与部门目标、员工个人目标相联系,从而强化了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行为。在运用绩效管理系统实现组织战略时,通过战略目标的承接和分解,将组织的战略目标逐层落实到部门和员工个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相应的绩效评价和反馈系统,使员工的努力与组织战略保持高度一

15、致,促使组织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2)管理目的。组织在多项管理决策中都要使用绩效管理信息。绩效管理系统的管理目的在于对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惩以激励员工。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的结果是组织进行薪酬管理决策、晋升决策、保留/解雇决策等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时的重要依据。(3)开发目的。绩效管理系统的开发目的主要是指管理者通过绩效管理过程来发现员工存在的不足,以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使员工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工作。当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时、绩效管理系统就应该试图改善他的工作绩效。通过绩效反馈环节让员工找到绩效差距和绩效不佳的原因,继而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制订相应的绩效改进计划。另外,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员工获得关于自己的绩效信息,也有助于帮助员工自己去设计或改进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4)信息传递目的。绩效管理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通过它可以让员工知道自己的表现如何,同时,绩效管理系统也为员工提供了哪些领域需要改进的信息。另外,绩效管理系统向员工提供的信息可以使他们明白组织以及自己的上级对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