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64259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统 计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统计方法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学生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用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

2、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教学关键: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与对比。2、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课时安排:8课时内 容课 时 数1、复式条形统计图12、复式折线统计图13、练习四14、整理和复习(二)15、生活中的数4 编写者: 执教时间: 课 题复式条形统计图课 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

3、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课本80页图表。 根据这幅图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从

4、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两组数据分别反映投球者单手投球距离和双手投球距离。 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两张单式的条形统计图,并指出: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条形统计图,它们又叫做单式条形统计图。 怎样把这两幅统计图合并为一张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2、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 出示课本81页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统计图是把上面的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张画成的,这样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 认识图例。 你能读懂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吗?表示单手投球的距离和双手投球的距离分别是哪些直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右上角的图例,可以知道这一点。 讨论问题。 思考: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些?与你猜测的一样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含着信息的。通过交流,还要让学生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是单手投球远,只有4号同学双手投球远,6号同学两种情形下投球一样远。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82页“试一试”。 指名读题,了解题意。 操作。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讨论: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第题。先独立计算,

6、再集体订正。 四、回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同时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习惯,弄清统计图中的每个细节。板书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统计了两项或两项以上项目便于比较作业设计1、课本82页的“实践活动”。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教后反思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事例进

7、行猜想,并通过实践检验猜想,在具体情境中逐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机会,使学生冲费感受到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写者: 执教时间: 课 题复式折线统计图课 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8、。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又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课本83页的统计表。 师:这张统计表反映了什么内容?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从统计表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你能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表示2005年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吗? 展示课本83页、84页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完成问题

9、并组织交流: 甲市_月份降水量最高,_月份降水量最低; 乙市_月份降水量最高,_月份降水量最低; 甲、乙两城市几月份平均降水量最接近?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问题的答案很难从图上看出来。我们能不能把这两幅统计图合在一起以便很容易就得到问题的答案呢? 2、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 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本85页的图。 师:这样统计图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 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你能看懂这复式统计图吗?表示甲、乙两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通过回答,让学生认识图例,并知道图例的作用。 讨论问题。 思考:两城市_月份的平均降水量相差最多,相差_毫米。 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相差30毫米

10、的是_月份 甲市平均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乙市呢? 从总体上看,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理解以上四个问题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86页“试一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练习四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页、88页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

1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基础练习,全班交流。 P87第1题 鼓励学生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逐题讨论,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个小题的答案。 P88第2题 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看看我们国家每天创造多少财富,又消耗多少财富。首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根据数据的特点,应选择

12、画复式折线统计图。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等。 操作。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以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操作时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展示。 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相互评价,让学生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交流。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意义会读会思作业设计课本88页实践活动。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教后反思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

13、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编写者: 执教时间: 课 题实践活动课 时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通过实践,学生更进一步的整理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发现问题,从而决定用什么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活动的意义。 统计学生的身高,为学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在测量身高的活动可以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示有所不同。 本次测量身高,旨在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保留下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这个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运用学习的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1、课前布置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 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完成统计表。教材提供了一个身高段的划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身高段。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以及统计图的特点,你选择什么统计图来表示?(选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3、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汇总后的数据和统计图发现信息,比较男女生身高分布的不同。 让学生主动去探讨。让学生进行比较,从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