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审题立意.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637715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 题 审题立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 题 审题立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 题 审题立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 题 审题立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 题 审题立意.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 审题立意备课人:汪向华【审题的重要性】认真审题,符合题意,是中考作文第一关,也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它需要正确地把握试题所涵盖的审题立意的角度、主要内容、中心、文体、字数等。要使所写的文章“符合题意”,就要对作文题面的每个字、词、符号、图表等仔细品读,细心揣摩,全面审核和理解其含义,正确地把握命题意图,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确立中心意旨。【审题指导】一、审读题目的内涵和外延 汉语词汇,含义丰富,不少词语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所以,要使作文在考场中取胜,还是要细致审题。要思考好文题的内涵和外延。许多命题作文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谓语,这种形式浅显而醒目,较为容易

2、,学生不大会离题,但是如果没有审好题并剖析好词语的含义,不大容易出好文佳作。还有一些文题是一个短语或句子,但是文题中会有一些词语语意多关,使文题出现内涵和外延上的多义性,是审题需要挖掘的题点。二、捕捉关键词,理清词语的结构关系 第一,抓题眼。题眼是题目精神会聚之处,它能集中反映题目的指向性,如题目的范围、重点和要求等。抓住了题眼就是扣住了题旨。具体地说,题眼就是题目中最核心、最关键、最突出的词语。第二,理结构。文题无论是短语或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结构,对较长的题目,对它进行语法结构的分析就能准确地领悟题意,掌握其要求和重点。(1)主谓关系着力点在谓语上。如成功不难写作重点是“不难”,“不难”是主

3、角。因此,我们要围绕这个词展开,“不难”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说它不难等。如果写是如何成功的,明显就偏题了。(2)偏正关系着力点在限制成分上。如心灵的选择,写作重点不在选择,而在于如何经过心理斗争,做出抉择,“心灵”才是重点。(3)并列关系着力点在于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如自卑与自强两个词语是相反相对的关系。(4)动宾或动补关系着力点在动词上。如留给明天,就要抓住“留”字做文章,把什么留给明天呢?是崇高的精神、美好的传统,是丰富的物质、充裕的资源,还是发达的科学、优良的环境?第三,明限制。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

4、,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达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如2010年二模松江作文题:这也是我的使命 在文题中,对这个“也”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也就是说,在作文中,使命的对象不只一个,应该是2个或2个以上。限制主要体现在:时间、处所、数量、人称三、明确写作的范围,填空补缺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非常重要,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要切中题旨文意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描,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2要源于自己的生活储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是否有感己感人的素材

5、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3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让人触读了题与文之后俱为之一震,这就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4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5工于小与巧,范围不宜过大填词所选范围有时体面有所限定,但是仍然给了作者独立选择的空间,这时候所填词语决定了写作的范围,如果所填词语涵盖内容较为广泛,则认为增加了作文难度。【常见误区盘点】一、以偏概全,舍本逐末 就是不知道题目的含义和

6、适用范围,仓促下笔。 容易导致如下几种情况:1主次失衡。指文题要求表达内容较复杂时,由于作者对题意理解不周,未从整体着眼分清主次,致使作文主次失衡,不合题意。2修饰失度。指文题有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而作者审题时注意不足,造成文章没有显示那些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致使文间修饰不足或超出限度,不能恰到好处地满足题意要求。3角度失准。审题时,对题意把握失准,着眼点、思考点有误,人称使用不当,或角度弄错。明明是正面写的题目,文章却站在反面来写,或者反之。二、不解题旨,东拉西扯 命题作文,一般文字简洁,没有什么提示,审题失误率也最高。容易出现对文题理解流子肤浅的毛病。有些题目的命题意图,并不在外表,而在深层或题外,考生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寻觅题外之意,倾听弦外之音。三、不看要求,忽略指向 1忽视背景语。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定向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的文脉相贯通。2忽略提示语。在命题作文中,提示语往往就会隐藏在文题中。【家庭作业】根据课堂上的构思,完成作文:我因 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