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小结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630010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小结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小结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小结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小结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小结岳麓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小结岳麓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小结岳麓版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征集制,引发农民的不满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A BC D解析:本题主要反映的是苏俄建立后,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来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农业集体化

2、政策的实行是在1928年,错误;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错误。故选A项。答案:A2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的数据,重工业占75%,日用消费品仅占25%,可以看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是苏联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故选B项。答案:B3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

3、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解析:实行余粮征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内容。答案:D4下图表明()A1932年的工业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36.2亿美元B此表证明了苏联这个时期重工业急速发展起来的史实C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工业生产不断扩大D世界范围的大萧条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图表,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图表中反映的是世界工业生产指数而不是产值,故A项错

4、误;B项在图表中没有反映;C项与图表内容不相符,可排除;D项体现了大萧条导致的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的下降,符合题意。答案:D5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调整工业生产 B实行“以工代赈”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解析:罗斯福关注下层民众的改革措施是以工代赈。正确选项为B。答案:B6新政期间,罗斯福进行了四次有名的“炉边谈话”,其中第三次他说:“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材料中引用

5、的第三次谈话主要是针对当时美国社会经济中哪一领域的问题()A金融 B工业C农业 D社会福利解析:关键信息是“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政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来指导工业生产,B项正确。答案:B7“人民资本主义”的积极意义在于()缓和了社会矛盾吸收大量的资金投入再生产适应了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现了企业职工当家作主的愿望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人民资本主义”即普通职工持有企业的股票,股票呈分散化趋势,符合题意。股票分散化后,企业的决策权仍控制在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不对。答案:A8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

6、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改变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性质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当今占公司3%5%的股票,就能获得公司控制权说明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股票日益分散,即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A、B两项表述正确;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项表述正确;但它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性质,少数大股东仍控制着企业决定权,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领导英国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丘吉尔却丢掉了首相的位子,仔细观察下图,图中艾德礼的承诺是指()A继承丘

7、吉尔已有的政策B建立国有企业,调节国民经济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社会秩序解析:根据“每一位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可知,艾德礼实际上提出了建立福利国家及社会保障体系,以稳定社会秩序。答案:D10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经济全面滑坡,其原因包括()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美苏军备竞赛的加剧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导致国家解体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苏联经济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其具体原因之一;与史实不符,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经济全面滑坡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原因,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答案:

8、C11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改革近乎偃旗息鼓,“改革”一词也在正式文件和报纸杂志中悄然无踪。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效B苏联改革的任务已经完成C美苏争霸日趋激烈,使苏联无暇改革D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冲破旧体制的束缚解析:由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冲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束缚,改革陷入困境。故选D。答案:D12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

9、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社会混乱C苏联解体导致社会混乱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解析:注意时间提示:1990年。B项是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改革,可排除;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C项错误;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说明当时苏联经济改革的失败,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

10、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6分)(2)材料二中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4分)

11、(3)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8分)解析:第(1)问注意列宁所说的“后退”,即有限度地恢复资本主义;第(2)问概括材料信息,找出与农业政策相关的信息“集体化”;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大林体制对农业、工业的作用。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变化: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原因: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需要。(3)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

12、济的持续发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批失业和半失业工人,饥寒交迫,被抛上街头,各城市“贫民窟”迅速扩展。以破铁皮和木板搭成的“胡佛小屋”鳞次栉比。胡佛被称为“饥饿总统”。胡佛声称救济失业是政府的耻辱,不过他却拨出巨款给垄断公司以支持他们免于破产。材料二美国法西斯的威胁也一度增长,新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和“美国军团”迅速扩大。1930年5月,众议院通过成立“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集中破坏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势力,使法西斯势力一时甚为猖獗。以上选自彭树智世界现代史材料三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

13、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内森米勒罗斯福传材料四斯大林说:“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首领中间,罗斯福是一个最有才能的人物新政意味着稍微抑制一下个别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原则。”(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通过什么方式来抑制它?(6分)(3)材料三中罗斯福“烤百万富翁”的出发点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现象”可根据材料一中“胡佛”判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根本原因”;第(2)问中“问题”可根据材料二归纳,“方式”应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3)问应综合所学知识分析。答案:(1)历史现象:19291933年经济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2)问题: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方式: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来抑制它。(3)出发点:保障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