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62611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颐和园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教学实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颐和园教学实录 李晓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及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颐和园一课,

2、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师: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听写几个词语。准备好笔和本。(提前强调:快写。写上后强调写字姿势,不对的扶正一下。)长廊、大殿、佛香阁、金碧辉煌、朱红、堤岸、雕刻、狮子、师: (课件出示这些词语并带有图片)师: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同桌互换检查,全对的同学用一个动作或眼神告诉老师你是最棒的,有错的同学,对照大屏改写一遍。改完后马上坐好。2、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说出了颐和园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你能快速的找出这句话吗?(渗透:让学生说出第一段。)3、课件出示:北京的

3、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三、精读课文,加深认识(一)找出中心句,质疑1请同学们读一下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颐和园是个怎样的地方啊?生:美、大。(渗透)(师板书)3、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美和大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重点写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圈画一下。课前让学生找出来不要圈,课上再圈。(二)、浏览全文,整体感知1、师:谁来说一下你圈画出来的景点。生:长廊、万寿山、排云殿 、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彩色图片,让学生随便贴在黑板上。)2、师:作者游览颐和园的时候,最先到了什么地方,然后到了什么地

4、方?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呢?请同学们还是快速地读一下课文,按照作者游览的顺序把这些景点重新排列一下。(生到前面来排。)师:像这种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写出所看到的景物的写作顺序就叫游览顺序。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写作顺序。(三)品读课文,感知长廊美1、师: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按着他的游览顺序去颐和园游玩一番。首先,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来到有名的长廊。课件出示(第二段文字:上面图片、下面文字)2、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结合图片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生:长、美。(渗透:让学生必须说出长和美。)3、师:你从哪个地方体会长廊长的?说出你的想法。生:(渗透:通过“一眼望不到头”看出

5、长。)出示课件:“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师:请你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生:读。4、师:我们还能从哪个地方看出长廊的长呢?生: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师:700多米到底有多长?同学们请看,咱们这个教室大约长10米,700多米相当于多少个这个教室的长?生:70多个。师:想像一下,70多个这个教室这样长,长不长啊?读一读这句话,读出长廊的长。(课件“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师:他读得长吗?谁能读的更长?5、师:长廊还有什么特点?生:美。或者:同学们还从哪个地方体会到长廊的美呢?生

6、汇报:(1)“绿漆的柱子。一眼望不到头。”(可说可不说)(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6、师:“横槛”上的画是什么样的?谁能具体说一说?生:没有相同的。五颜六色的。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课件出示图画自动: 横槛上的画)师:这五彩缤纷、几千幅都不重样的画,怎么样啊?自己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生自由读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生:指名读。师:你读的真美啊!7、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长廊的美?生:后两句 花 树 (两句一块说出来,渗透一个孩子)(课件出示:第五六句: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

7、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8、师:长廊两旁常年有美丽的鲜花开放,请同学们想像一下那鲜花开放的情景,假如此时你就置身于那鲜花丛中,还时不时有从昆明湖上吹过来的微风,你感觉怎么样?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渗透:生:我看到了鲜花盛开,感觉到芳香宜人。生: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柔柔的风从脸庞拂过好舒服呀!生:我闻到了花香,花香扑鼻,微风吹来,感觉神清气爽。)师:那就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生:读。师:此时此刻,站在这样的长廊之中,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高兴、兴奋、激动、惊讶、赞叹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齐读这一部分。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条长廊年被评

8、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让我们再齐读一遍这段话,由衷地赞叹一下这条又长又美的长廊。生:齐读。(四)品读体验,学习三段师:走完美丽的长廊,我们又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课件展示带图片第三自然段。)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你能知道些什么?生:读。师:谁来说一下,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渗透:我知道站在万寿山脚下能看到佛香阁和排云殿,佛香阁是。排云殿是。看课本说就行)师: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展示5张不同角度佛香阁和排云殿图片,最后定格在既有佛香阁又有排云殿的画面上。)这八角宝塔形的佛香阁,巍峨耸立,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下面一排宫殿金碧辉煌,古朴雄伟,感觉怎么样?生:美。师:对,很美。这是一种古朴的美、壮

9、观的美、厚重的美。带着你的感悟自己再读一读这一段。(五)品读体验,想象画面(学习第四段)师:登上万寿山,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课件出示带图片的第四自然段)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一下这段描写的美丽画面。生:读。师:什么样的美丽画面浮现在你脑海中,谁来说一说,跟大家分享一下。(渗透:1我想象到了有很多宫殿,树特别多,满山遍野,在树丛中有一座宫殿,屋顶有黄的、绿的,宫墙是朱红的,特别美丽。2我想像到了一座宫墙,颜色是朱红的。)师:谁想像的画面和他一样,也来说一说。师:读一读第二句话,把你想象的画面通过你的读呈现给大家。生:读。师:谁还想象到别的什么画面?(按课文顺序说)生1

10、:“昆明湖绿的像一面镜子”我想像到昆明湖特别静,特别绿,一点波浪都没有,小船从上面滑过都看不出来。师:谁想像的画面和他一样,也来说一说。生2:我想像到的画面是昆明湖像一块特别大的玉,绿绿的,又亮又光滑。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画面?生3:好静呀,好绿呀。师: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第三、第四句话,读出昆明湖的静、绿。师: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课件: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师:同学们看大屏,读一读这两句话,想一想,把课文中“滑”换成“划船”的“划”意思有什么不一样?生:用课文中的“滑”游船、画舫走的特别慢,特别轻,湖面特别静,就像

11、没有走一样,划船的划不行,要用劲很大,会有水花,不能一点痕迹不留。师: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课文中的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师指着前面有图有四段内容的课件说:葱郁的树丛,彩色的宫殿,宁静的湖水,隐约可见的城楼和白塔交织成了一个多么美丽的画面。请同学们有生有色的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想象。生读第四段。(六)学习第五段师:昆明湖不仅湖水又静又绿,周围和湖上还有很多景物值得我们观赏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五段,结合图片,像导游一样练习说一说昆明湖周围和湖上的景色,一会儿老师要请同学做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昆明湖。生:自由说师:谁愿意做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昆明湖?(两人上前面指着图片说)(七)学习最后一段师:刚才我们跟随作者走过长廊,游览了万寿山,见识了佛香阁、排云殿,欣赏了昆明湖、十七孔桥。在颐和园像这样的景观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尽,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出示课件:课文最后一段师:请同学们快速地看一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想一想,课文用了什么写法?(渗透:首尾呼应。)(八)同学们课文学的这么棒,相信生字也会写的很好。教师指导写字。四、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积极,很投入,表现都很不错。希望以后同学们继续努力。请看今天的作业:课件:作业1、抄写本课带有生字的词语,每次两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一下自己的游览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