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自然面上项目指南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62462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国自然面上项目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6国自然面上项目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6国自然面上项目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6国自然面上项目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6国自然面上项目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国自然面上项目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国自然面上项目指南(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上项目指南面上项目是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主要部分,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 技术人员在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促进各学科 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面上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两名与其 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不得申请面上项目,但在职人员经过导师同意 可以通过其受聘单位申请。面上项目申请人应当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现状与动态,能领导 一个研究组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依托单位应当具备必要

2、的实验研究条件;申请 人应当按照面上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申请的项目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和研究价值,理论依据充分,学术思想新颖,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 究方案可行。面上项目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 2 个,资助期限为 4年(仅在站博 士后研究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的项目,可按照依托单位的书面承诺填写相应的资 助期限)。2015年度共资助面上项目 16 709 项,直接费用1 024 050 万元,直接 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 61.29 万元/项。资助项目数比 2014 年增加了 1 709 项, 增加幅度为11.39%;资助率为 22.88%,较去年(25.35%)降低了 2.47个百分点

3、。 申请人请参考相关科学部的资助强度说明提出申请。关于面上项目资助范围、近年资助状况和有关要求见本部分各科学部介绍。医学科学部医学科学部遵循科学研究自由探索和国家需求导向的“双力驱动”规律,重 点支持以防病、控病和治病中的基础科学问题为目标,针对机体的结构、功能、 发育、遗传和免疫异常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开展的 基础研究(包括临床基础研究),以提高我国医学科学研究水平。鼓励申请人从医学实践中凝练和发掘科学问题,开展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的 创新研究;鼓励科学家长期、深入地对自身专业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性、 原创性研究;鼓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鼓励利

4、用多学科、 多层面、多模态的新技术、新方法,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整体以及群体 等不同层面,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机制开展深入、系统的整合医学研究; 鼓励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思想的深入研究;鼓励与其他领域融合的多 学科交叉研究;鼓励开展新的疾病动物模型的创建;鼓励开展实质性的国际交流 与合作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疾病、突发/新发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 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研究将是资助的重点;同时重视支持 具有研究基础的罕见病的研究,注意扶持相对薄弱的研究领域,保障各研究领域 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016 年度医学科学部鼓励研究人员关注人体各系统罕见病的

5、发病机制和防治基础研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 0.65%。1%。的疾病。希望发挥我国遗传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罕见病预防、诊断 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扩大国 际影响力。同时,关注重大疾病中的罕见病例研究,旨在以罕见病例为突破口推 动对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重大疾病的诊疗新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请申请 人根据研究内容选择 H01H31 各一级申请代码下的二级代码并在申请书附注说 明栏中注明为“罕见病(例)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未注明的申请,将不按 此类申请受理。医学科学部鼓励研究人员关注淋巴管系统的发育与功能研究,在淋巴

6、管系统 生成过程的调控机制、成熟稳态维持机制、体液循环中淋巴液与血液的关系、淋 巴管系统对脂质代谢的功能作用、淋巴管系统发挥的免疫防御作用以及淋巴管系 统相关的重大疾病机理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1. 申请人需注意的问题和相关事项(1)鼓励针对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的基础研究,尤其强调研究的原创性;对 获得较好前期研究结果的项目,鼓励开展持续深入的系列研究工作;避免无创新 性思想而盲目追求使用高新技术和跟踪热点问题的项目申请;避免简单的观察 性、描述性的项目申请。(2)重视预期成果的科学意义和科学价值。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中请阐释与 项目申请有关的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有理有据地凝练出

7、科 学问题或科学假说。(3)重视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否能验证所提出的科 学问题或假说,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和逻辑性;要求研究内容适当,研究方案翔 实,技术路线清晰,资金预算合理。(4)详细论述与本项目申请直接相关的前期工作基础,如果是对前一资助 项目的延展,请阐释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创新点;前期已经发表的工作,请列 出发表论文;尚未发表的工作应提供相关实验资料,如实验数据、图表、照片等。(5)保证提供的信息和申请书内容准确可靠,本着科学、求真的态度,按 照有关要求认真撰写。注意如实填报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的个人简历(教育简历 和工作简历,写到年和月,注意时间衔接)、各类项目资助情

8、况以及发表学术论 文情况。请申请人特别注意: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要求列出全部作者姓名(按照论 文发表时的作者顺序)、论文题目、杂志名称、发表年代、卷期以及起止页码(摘 要论文、会议论文等请加以说明);请在作者姓名后注明第一/通讯作者情况: 通讯作者请标注(“通讯”或“*”号);如是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请 按照论文发表时的作者顺序列出,并标注所有共同第一作者或所有共同通讯作 者;对已被接受尚未正式发表的论文,请附相关杂志的接受函或在线出版的网页 链接;投稿阶段的论文不要列出。对于出现作者排序和标注不实的项目申请将以 学术诚信问题提交会议评审专家组。获得专利和奖励情况请按照申请书中所列格式要求填

9、写。(6)由于医学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请申请人注意在项目申请及执行过 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医学伦理和患者知情同意等问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包括在申 请书中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伦理委员会的纸质证明(电子版申请书应附 扫描件)。(7)对于病原微生物研究的项目申请,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病原微生 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部委关于“伦理和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 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项目申请,应随申请书提交依托单位生物安全保障承 诺。(8)进一步重视对资助项目的后期管理工作,严格“绩效考核”,加强对 系统性和延续性研究项目的持续资助,对前期研究项目完成良好的负责人提出的 申请给予优先资助。(9

10、)为使科学家集中精力开展研究工作,2015 年度获得高强度项目如重 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中的重点支 持项目等的项目负责人,以及申请项目与申请人承担的其他国家科技计划研究 内容重复者,2016 年度申请面上项目原则上不再给予支持。(10)申请人需在提交的电子版申请书附件中提供不超过 5篇与申请项目 相关的代表性论著的PDF文件(仅附申请人的代表作)。(11)各类项目申请注意事项请关注医学科学部网页 (http:/)。2. 医学科学部近几年的申请情况与依托单位需注意的问题医学科学部成立以来,医学领域各类项目申请数量持续增长。2014 年度收 到来自 961

11、个依托单位的申请 40 696 项,占全委申请总量的 26.47%。2015 年 度收到来自 985 个依托单位的申请 44 635 项,占全委申请总量的 26.62%。项 目申请量过大消耗了有限的评审和管理资源,增加了评审和管理的成本,影响了 评审和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科学基金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 展及保障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和管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依托单位在科学基金项目申 请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申请项目质量,减少低水平项目申请。3. 申请代码及注意事项医学科学部共设31个一级申请代码(H01H31)及相应的二级

12、申请代码。申请代码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一级申请代码是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从科学问题 出发,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融合,把各“学科、科室”共性的科学问题放在 一个申请和评审体系中;二级申请代码按照从基础到临床,从结构、功能及发 育异常到疾病状态的顺序进行设立,兼顾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请申请人认真查询一级申请代码并选择相应的二级申请代码。特别提醒申请 人注意:血液淋巴肿瘤2015年度由原来肿瘤学的二级申请代码(H1616)转入血液系 统的二级申请代码(H0818), 2016年度将进一步细化为淋巴瘤(H0818)和骨 髓瘤及其他浆细胞疾病(H0819)。医学科学部单独设立肿瘤学学科,除血液淋巴肿瘤、肿

13、瘤流行病学和肿瘤药 理学外,各类肿瘤相关的医学科学问题均请选择肿瘤学(H16)下相应的二级申 请代码;肿瘤流行病学列入非传染病流行病学(H2610);肿瘤药理学列入抗肿 瘤药物药理(H3105);肿瘤的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可选择影像医学与 生物医学工程代码(H18)下相应的二级申请代码;肿瘤放射治疗请选择肿瘤学 (H16)的肿瘤物理治疗申请代码(H1610);此外,肿瘤的中医药学研究请选择 中医学(H27)、中药学(H28)和中西医结合(H29)下相应的二级申请代码。放射医学(H22)主要涉及放射病理、放射防护及非肿瘤放射治疗领域,不 受理放射诊断学以及肿瘤放射治疗申请;放射诊断学请选择

14、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 工程(H18)下相应的二级申请代码。老年医学(H25)仅受理衰老机制相关的疾病发生机制及干预研究,单一器 官和系统与衰老机制无关的老年医学科学问题请选择其相应器官或系统的申请 代码。新生儿疾病列入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H04)申请代码,儿科其他科 学问题请选择其相应系统的申请代码。性传播性疾病请选择医学病原微生物与感染(H19)相应的申请代码。4. 疾病动物模型类面上项目及申请注意事项在动物整体水平建立真实模拟人类疾病的模型,对探索疾病发生、发展机理、 发现药物新靶点以及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等生物医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 值和临床意义。疾病动物模型分为自发性疾病动物模

15、型和诱发性(或实验性)动 物模型,后者又包含了基因修饰模型、手术模型和物理、化学诱导模型等,其中 基因修饰模型主要分为转基因模型、基因剔除/敲入模型、诱变模型、克隆动物 模型等。医学科学部鼓励开展新的疾病动物模型的创建和分析,在面上项目中设立 “疾病动物模型”专项,计划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 110万元/项,资助期 限为4年。支持开展如下研究: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发现与鉴定;各种新 的诱发性模型的建立、鉴定及标准化;外界环境对疾病动物模型的影响;不 同物种但同类疾病动物模型之间的比较医学研究等;疾病动物模型库以及数据 库的建立;模型建立方法的优化与改进。创建新的疾病动物模型是实验医学研 究的

16、一项基础性工作,希望通过长期的稳定支持,推动我国在疾病动物模型建立 方面的研究,为医学科学研究基础平台建设打下基础。申请人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在相关的一级申请代码下选择相应的二级申请代码,在申请书附注说明栏中注明为“疾病动物模型建立”,否则将不按“疾 病动物模型”类项目受理。疾病动物模型申请书中应明确阐述该模型动物与人在 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异同点。为避免动物模型的重复建设,申请书中 应对该疾病的现有动物模型的研究情况加以客观的综合分析。在项目实施中,要 遵循我国关于实验动物福利和实验动物伦理的相关规定。医学科学部网页(h ttp:/ )已开辟了 “动物模型”的专栏,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与结题后应及时提交成果进展,促进所建模型的验证、推广 和使用。5. 资助情况与预算2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