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策攻心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616156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政策攻心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政策攻心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政策攻心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政策攻心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政策攻心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政策攻心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政策攻心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政策攻心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摘要:预审是一种司法程序,是刑事诉讼中审判前的程序。在预审过程中,侦查 人员利用审讯谋略,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同违法犯罪人员斗智斗勇。预审人员通过 对案件的具体分析和细致的研究发现犯罪线索,同时通过对犯罪人员的心理规律和个性特 征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犯罪人个体特征和不同情境下犯罪人的心理分析,剖析了不同犯 罪人所具有的不同特质,并阐述了如何运用政策攻心策略来达到揭露犯罪的目的。关键词:侦查讯问;侦查谋略;政策攻心一、预审学中关于心理学的描述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 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

2、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 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 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指心理过程。从刑事诉讼的角度看,审讯是侦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使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的 斗争从隐蔽转入公开。审讯人员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讯问,听取犯罪嫌疑人关于自己 有罪的供述和无罪的辩解,为检验已取得的侦查成果及进一步揭露和证实犯罪提供依据。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审讯过程又是审讯人员通过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地直接交往活动,对 案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过程。进行讯问要求侦查人员通晓心理学原理,以便识别被告 人、嫌疑人和伪证者隐瞒真相的行为;选择有

3、助于查明犯罪动机和目的,消除有碍于受讯 问人供述真情的各种因素的策略手段;确定对待受讯问人的最佳行动方式。预审是一场尖锐复杂的面对面的斗争,同时也是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利用唇枪舌剑 同犯罪分子进行的短兵相接的说理斗争。因为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总是采取各种 隐蔽方式和诡秘手段,妄图逃避侦查。当他们被逮捕后,基于他们原来的犯罪立场和特殊 的心理状态,绝不会轻易的缴械投降。他们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总是极力掩盖事实真相, 竭力摆脱罪责,往往用拒供或者伪供等手段对付审讯。因此在预审中要想取得犯罪分子的 真实口供,全面收集证据,势必会遇到很多障碍。在这场激烈复杂的斗争中,如何根据犯 罪分子的心理状态和个

4、性特点,正确的运用审讯策略,使犯罪分子彻底交代罪行,保证预 审顺利进行,则是预审过程中必须研究的课题。审讯策略和审讯方法有密切联系,它是各种审讯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审讯策略 的运用,要根据被审讯人的个性特点、心理状态以及所掌握的犯罪事实和证据等,机动灵 活地将各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对于犯罪嫌疑人既 有威慑力,又有感召作用。它是分化瓦解犯罪嫌疑人,消除对立情绪,促使其如实供述的 有力武器。但是,这一攻心政策的运用,必须选择有利的时机。当审讯人员通过有理有据、 逻辑严密的审讯,或证据的适当运用,使犯罪嫌疑人处于理屈词穷、无计可施的地步时, 适时进行“坦白从宽、抗

5、拒从严”的攻心策略,晓之以利害,使他们感到继续顽抗必受到 严惩,如实交待尚可获得从轻处理,在其趋利避害心理的支配下,可能选择“坦白从宽” 的道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之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的思想意识活动亦是如 此,同样有规律可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能够利用 这些客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我们的实践。预审的对象,是处在特殊地位和特殊 条件下的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也必将带有特殊的规律性。因此,认真的研究这 些规律,深刻的认识这些规律,并利用这些认识去揭示犯罪人的心理矛盾和狡猾伎俩,依 据其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开展强有力的政策攻心,对于教育

6、犯罪人伏法,消除其 对立情绪,促使其转变态度,彻底交代罪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开展政策攻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开展政策攻心的必要性整个预审过程,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斗争,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审讯者同犯罪 分子之间,同案犯中的主犯和从犯之间,以及犯罪分子的各种思想斗争等等。一旦这些矛 盾得到妥善的解决,预审即取得圆满的成功。要想着手解决诸种矛盾,应该首先抓住审讯 者同犯罪分子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斗争只要表现在揭露与掩盖,惩罚与逃避方面。 预审部门要通过审讯查清犯罪分子的全部犯罪事实,全面收集证据,以证实犯罪,而后提 请人民检察院起诉,给犯罪人依法论罪。而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各种手段,施展各

7、种花招, 掩盖犯罪事实,故意用伪供、拒供等伎俩对付预审,妄图逃避惩罚。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 盾斗争中,欲要求得矛盾解决,必须设法克服对立面的顽抗,使其减低到从属的地位。因 此,在预审开始时,必须要对犯罪人实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使其晓以利害,认清前途, 端正态度,消除对立情绪,逐步瓦解其意志,迫使其交代罪行。因此,转变犯罪人的思想, 使其认罪伏法,是取得犯罪人据实供诉的必要条件。政策攻心策略,正是按照被告人的基本犯罪事实和心理活动规律,充分发挥党的政 策和国家法律的威力,对犯罪人进行政策攻心或心理战,用反复的政策攻心和说理斗争征 服犯罪人,促使其弃旧图新低头认罪,交代其全部罪行。预审实践证明,政策

8、攻心是必不 可少的,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但是政策攻心的策略也并不是能够保证每案必破。马 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通过内因 起作用,在审讯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各种策略只是诱使犯罪人内因发生变化的外部因素, 只有迫使其内因发生变化才能真正达到策略攻心的效果。政策攻心策略只是促使犯罪人转 变态度,使其据实供述罪行的重要条件,而不是根据。犯罪人是否愿意改过自新,则是能 不能取得真实口供的内因。如果经过努力我们能够掌握犯罪人的有力证据,而犯罪人态度 顽固拒不认罪,我们只有根据其他的证据论罪。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各 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客观

9、的方面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审讯室预审人员必须耐心 细致地分析犯罪人的心理状态,把握犯罪人不敢交代或是顽抗的原因。比如,有的犯罪人 虽然有悔罪意图,但是对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还有疑问,顾虑重重,不敢交代罪行。在 此情况下,如果不细致的分析,不耐心的进行思想教育,也会使审讯造成僵局,还会出现 和预审人员“顶牛”的现象。假如对预审中被审对象的各种对抗态度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 消除他的思想顾虑,同时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恰当的时候对被审人进行适当的心理十 预和恰当的引导,把握犯罪人的心理变化规律,并给予影响,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诚然,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是由多方面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其心理状态和思

10、想基础也是不 一样的。但是,就其思想核心来说,是受唯心主义的唯我论支配,构成犯罪的主导思想就 是损人利己,一个人的主观意向,随心所欲,肆无忌惮,以致登峰造极、利令智昏走上犯 罪道路。就大多数的犯罪人来说,他们的犯罪史,往往是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政策 攻心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地揭露和批驳犯罪人唯心 主义世界观及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改恶从善,悔过自新,彻底 供述犯罪情节。达到揭发犯罪,证实犯罪,惩办犯罪人的目的,以保护人民,巩固人民民 主专政政权,维护社会秩序。(二)开展政策攻心的可能性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无产阶级用来改造社会

11、的有效武器。辩证唯 物主义能够战胜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事实能够戳穿谎言。国家的法律和党的政策,是无 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的体现,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同一切反革 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做斗争是天经地义的,正义在于,理直气壮。而犯罪分子进行犯罪 活动,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直接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违背绝大多数 人民的意志,因而不得人心,非常孤立。因此,在预审时尽管犯罪分子设置重重障碍,以 各种狡猾手段对付审讯,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政策,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不轻信口供,正确运用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犯罪 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灵

12、活地采取政策攻心的策略,是能够制服罪犯的。唯物辩证法还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发展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 着客观事物的转化而转化。同时,事物的发展总有它的两面性存在。一切事物无不依一定 的条件向它的反面转化着。犯罪分子的思想亦是如此,一个人犯罪后,他的思想有其顽固 的一面,也有其可以动摇的一面;其态度既有对抗的一面,也有弃恶从善,争取宽大处理 的一面。绝大多数的犯罪人是可以改造的,消极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成积极因 素的。开展政策攻心就是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对犯罪人的思想进行转化的工作。预审 人员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针对犯罪人的心理特点,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 育,

13、创造条件,唤起其忏悔之心,促使其幡然悔悟,彻底交代其罪行。案例:1982年1月 22日从李X盗窃嫌疑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李X曾因盗窃被公安机关劳动教养过,具有一定 的反侦查能力。预审人员抓住李X好动感情的个性特点,首先,通过对李X生活的关心, 消除其对立情绪;其次,充分运用党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诚恳的对其进行正面 的引导,改变其错误的价值观。细致观察其言行,揣测其心理动态,在适当的时机出示掌 握的证据,最后在强大的政策攻心下李X不但承认了伙同杨X、范X盗窃北京糖业烟酒公 司展览路仓库十八箱过滤嘴香烟的罪行,还交代了与范X、王X等人在北京教育学院、北 京古脊髓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盗窃作案十四起

14、的犯罪事实。三、如何运用政策攻心的策略运用政策攻心的策略瓦解犯罪人的思想,必须认真细致地分析被审讯者的心理状态、 活动规律和个性特点,以采取相应的方法。犯罪人在接受审讯时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可 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1、坚持反对的立场,对审讯抱有敌视的态度;2、害怕罪行被揭 露,受到法律的惩罚,因此顾虑重重,不敢交代,极力掩盖罪行,逃脱罪责;3、存在严 重的侥幸心理,认为侦查机关无法掌握其罪行的证据,自认为自己有能力逃避法律的惩罚。因此受审人在接受审讯时高度警觉,处于严格的自我监督状态。在情绪的外在表现形 式方面,往往表现为焦躁不安、悲观失望、内心抑郁或极易激动。由于犯罪分子所受的心 理压力的

15、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有的表现为气焰嚣张,以攻为守;有的装疯卖傻,无理取闹, 想借此逃避审讯;有的故作镇定,以表现出自己的无辜;有的避重就轻,妄图能够就轻受 审;有的到处试探,抓住一切机会试探侦查机关对其掌握的犯罪证据;有的则是哑巴吃秤 砣,一言不发用沉默来对抗审讯。因此,被审人对审讯人员抱有对立或不信任的态度。因 此预审人员应该设法消除犯罪人的对立情绪,逐步取得其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从心理 上赢得被审对象的信任,首先必须让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暴露,公安机关已经掌握了 确凿的证据,继续隐瞒无济于事,并且要让其知道公安机关会对他的罪行做出客观准确的 认定。使他逐渐认识到预审人员对其的教育是为了对

16、其进行挽救,帮助其悬崖勒马,改正 错误。要使犯罪人建立起上述的心理状态,必须把握以下方面:1、要详细了解案情,认真分析案情,掌握一定的证据,严格审查证据的可信程度。 主动同侦查部门联系,把握案件的最新进展情况,以获得最新的证据来掌握预审的主动权。 通过对案件卷宗的阅读和调查了解犯罪人的家庭背景信息,包括身世、家庭状况、经济情 况、文化程度、性格特点、有何特长、心理弱点、是否有过犯罪历史等。在此基础上开展 政策攻心就能有的放矢,更能够引起被审人的心理共鸣,打破审讯僵局,使审讯人员的政 策教育更有效。2、在预审过程中,对于被审对象提出的合理化要求和合乎实际的供述,要认真的听 取,严肃对待,不能先入为主,感情用事。对其供述的犯罪情节和无罪反证要冷静分析, 予以调查确认。对其提出的正当要求,应当尽可能给予满足。对其错误的思想要给予严肃 的批评,同时也要给予细心的教育,纠正其错误思想和态度。发现其有转变的苗头要给予 积极的鼓励。对于青少年犯罪人员,更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 帮助其分析犯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