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意外.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7601457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上的意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上的意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堂上的意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堂上的意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上的意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上的意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上的意外 今年我刚刚担任三四年级科学课的教学,总觉得上科学这门课煞费我的不少苦心。教师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在课堂上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孩子们会提出形形色色的课堂问题,这样课堂也会变得难以控制,“意外”也随之而来。这样“非预设性的教学”也成了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应变才能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呢? 一、下面是我教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时的片断:(按要求准备好实验材料,分好组)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这节课我们能不能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反馈。 生:能 师

2、:你们想什么办法把盐从水中分离出来。(板书:加热、太阳晒、用火烤)那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学生一边讨论一边实验。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们小组的食盐是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我愕然了。 (课堂上出现了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 我正想问大家:“是这样吗?”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对:“不” 可能,我们组的食盐已经析出来了,白色的粉末状”“但我们组的食盐真的不能析出,不管我们怎样用酒精灯烧,还是没有结果,只看到水在沸腾的呀!你们看。” 学生着急地举起已冷却的蒸发皿。顿时,同学们七嘴八舌,教室里像炸开了锅。 (一石激起千层浪,到底让学生探讨下去,还是就此由我下结论呢?这样下去可能完成不了

3、教学的任务!稍一思考,还是看看学生的回答吧!) 我先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转而问那个同学:“你为什么认为食盐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呢?”“我们小组的酒精灯烧了8分钟食盐还不能析出!”她回答得很自信,“老师,我给你看看吧!”我走过去发现他们蒸发皿中还没有食盐析出!(本来对老师来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我不想就此下结论;这样会抹杀了学生的兴趣,新课程的要求应该注重对学生研究方法的引导,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决定利用这个“意外”让学生就“她实验的食盐为什么不能析出?”进行小组讨论。(我认为尊重、善待学生,让课堂响着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打破权威,这是尊重生命,发展个性的价值取向。) 于是,讨

4、论就开始了,有的同学争得面红耳热,有的小组还一边做演示一边说明。(我也为同学们的做法感动着)当讨论结束时,请他们相互交流。学生都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我认为他们的酒精灯加热的时间不够长。 生:他们的食盐溶液浓度太淡。生:我觉得是他们的溶液水太多,食盐太少 生:是他们上节课做实验时食盐放得太少没呈饱和状态 师:噢!饱和状态你也知道,真了不起。看来多看课外书有好处! 学生的兴趣还很高(下课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有理有据,学习就是这样,带着思考,研究性去学习,有问题及时提出来解决;还可以看课外书,上网寻找资料,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刚才的讨论与实验还可以回家继续研究,看

5、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大家表现真棒! 二、案例分析 把较少的食盐放到较多的水中,食盐是全部溶解的了,但要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就需要很长时间。学生从实验现象得到一个结论:食盐不会析出。因为现象与析出的概念相互矛盾。这种研究方法出了问题吗?这不是,只是学生的知识有限,不能想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老师这时一锤定音,那学生的兴趣就被压下来了。我认为知识研究,不一定在于结果,而要更注重教学中的学生参与研究过程,让学生围绕有兴趣的东西,引导他们真正的“卷入”到研究活动中,从而发展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三、案例反思 1、教学往往会出现非预设性的教学内容,教师不会想像得到;当学生的发现或回答与教案发生冲

6、突时,该怎样处理?我觉得应该不要拘泥与教案不放,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善于捕捉这些场景,巧妙地渗入于教学活动中;利用学生回答的问题,加以引导,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那么课堂就真正变成了学生 教学故事 2、如何让这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呢?这也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是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知识与人文的素养,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老师。这样才能把“意外”变成“精彩”。 3、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但有的教师认为做起来很困难,因为这样的研究课题很少。然而我认为课题不一定要大,它往往就在我们的课堂里,教师要善于从中捕捉到这种机会,为学生实实在在的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课题,组织学生真正研究下去。 4、给学生带来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思考、参与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