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59720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推进我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苏卫办20113号各市、县(市)卫生局,厅直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建立适应我省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卫生信息化体系,提高卫生服务与管理综合能力,根据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卫办综合200989号)、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卫办综发2009230号)及相关的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现就我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卫生信息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

2、保障,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落实医改近期五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支撑。基于健康档案的省辖市级和县(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国家卫生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三级平台建设总体框架中的核心和枢纽;是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利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是为城乡居民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提供系统性、连续性、全过程健康管理,获得便捷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医保费用及时结报、安全用药的重要手段。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对于强化政府与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管,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运行状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不仅为辖区内各级各类

3、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业务活动提供支持,还为省级、国家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提供基础信息,对于构建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起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卫生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和我省卫生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到“十二五”期末,依托我省电子政务网和公用网络,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服务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与供应保障、综合卫生管理各主要环节,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服务共享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各重点业务领域信息系统在不同层级上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

4、务协同,实现对传统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实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二)建设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突出服务功能,把惠及民生、服务群众作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以实现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为基本要求,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建设与信息共享为切入点,让居民、患者、医务工作者、卫生管理者都能从平台建设中受益。2、政府主导,合力建设。强化政府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投入、管理和绩效考核方面的主导,重点做好顶层设计、信息标准、发展环境、信息安全等工作。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既要强调公益性,又要努力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长效管理、良性运营提供保障。3、统筹规

5、划,重在整合。以需求为导向,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和利用已有资源,分步有序推进,重点解决信息资源共享问题。通过不同渠道筹集的项目资金要统筹使用,新建系统必须充分利用平台所集成的基础设施、网络和软硬件环境以及公共数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三、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一)功能定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连接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侧重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业务协同和公众服务。(二)主要功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面向辖区居民和其他服务对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管理

6、部门,提供日常基本信息服务;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物使用和综合管理等业务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支持医疗机构辅助检查结果信息共享,支持健康档案信息查询、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支持传染病防治、慢病控制与个人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开展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等。具体可分为信息交换、基础服务和业务应用三个方面:1、信息交换包括公共服务和通信总线服务,负责与省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信息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的外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县级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通过市级平台实现,市级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通过省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实现。2、基础服务包括注册服务、数据

7、服务、索引服务、事务服务和电子健康档案服务,以及其他基本的、共用的服务。注册服务包括居民及其他服务对象注册、卫生机构和人员注册、卫生术语与字典注册等;数据服务包括数据复制、数据抽取、数据转换和加载、数据访问、数据存储等;索引服务包括居民主索引、健康档案主索引、电子病历主索引等;事务服务包括业务服务和事务处理等;电子健康档案服务包括电子健康档案的创建、浏览和管理等服务。3、业务应用包括公众服务、业务协同、综合管理等三类基于平台的业务应用以及访问门户应用。(1)公众服务:以网站、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拓展应用,为辖区居民和公众提供包括信息公开、信息查询、健康咨询、健康宣传等服务,开展网上挂号、预约诊

8、疗、远程会诊等业务,提供基于健康档案的个人健康管理以及公众网上办事等其他服务。(2)业务协同: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核心,面向区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服务,并与社保、民政、公安、计生等部门进行信息交互与共享。通过平台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辐射,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个人身份识别是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之一。应通过建立统一的个人身份识别系统,实现区域内与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的市民卡、社保卡、居民身份证、自费就诊卡以及其他身份识别载体或编码之间具有唯一性的智能身份识别,让居民在区域内跨机构接受医疗服务、医保结算、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等“一卡通行”。区域

9、卫生信息平台,要能够互联现有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新建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必须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进行建设。区域内的公共卫生数据应存储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3)综合管理:面向区域内的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综合管理功能,包括卫生资源管理、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卫生投资决策和财务监督管理等。(4)访问门户:为公众、医务人员、科教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提供不同的访问视图,开展公共服务、综合管理、业务协同等平台业务应用。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1、制定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省、市、县三级成立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区域卫生信息平

10、台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明确办事机构,承担具体工作任务。在认真学习、充分领会国家及省关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要求基础上,做好本地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进行业务梳理,提炼信息化需求,研究、探讨切合本地实际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思路和运行、管理模式,并制定具体的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平台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对与其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优化。2、加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各级电子政务网和公用网络资源,建立和完善连接省、市、县、乡、村的基础网络,合理规划网络分区、网络带宽、终端接入等网络布局。省负责规划和建设省到市主干网络,各市在省统一规划指导下负责所辖区域的网络建设。参照国家相关

11、标准,建设区域卫生数据中心机房,配备与区域内服务人口、机构数量相适应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相应的系统软硬件环境。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可以自行建设,或纳入政府信息资源中心统一建设、运维和管理,也可以在保证信息安全与隐私条件下,根据各地实际,采取与通信运营商等第三方合作联合共建、托管服务等形式开展。3、统筹医疗卫生服务点业务系统建设在区域内统一部署和应用一体化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统一疾病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采供血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的业务系统,标准化升级改造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点信息系统顺利接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集成、

12、开展跨机构业务协同、为公众提供有效服务打下坚实基础。4、规范基础数据库建设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中心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定时推送更新省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的相关注册数据和摘要数据。根据同级存储原则,各区域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集中存储在同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中心;电子病历根据平台的处理能力和医疗机构的管理能力以及业务需要,采取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混合存储方式。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居民个人和其他相关机构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维护和使用的权限、责任。严格执行各项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保证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

13、及时、准确、完整地将为居民提供的服务记录归集到健康档案数据库。5、贯彻信息标准和规范省成立卫生信息标准委员会,各市成立卫生信息标准实施领导小组,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做好卫生信息基础标准、数据标准和技术标准等各项标准和规范的贯彻与应用。6、做好信息安全工作信息安全与系统建设同步考虑。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要求,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建立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可靠运行,保证信息完整、准确,保护个人隐私。五、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推进步骤1、第一阶段(2011-2012年):试点先行,夯实基础各地要适时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试点,进行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模式、运行机制的研究,

14、形成示范效应。重点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规范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和使用,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的信息归集与交换,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数据。开展网络、数据中心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卫生信息标准工作机制。2、第二阶段(2013-2014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总结评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经验,全面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继续开展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模式、运行机制的研究。基本建成省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13个省辖市级和大部分县(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3、第三阶段(2015年):提升功能,完善优化实现省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

15、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联网运行,继续完善业务规范与信息标准,对前期建设成果进行总结评估,并进一步优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设施、完善各业务系统功能和应用。六、加强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业务复杂,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对此,各地应予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其艰巨性、复杂性。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开展建设工作指导、监督和协调;组建或明确专门机构、保证必要的编制和人员,承担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要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列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目标。2、科学规划,注重统筹按照国家和我省统一规划,省辖市(包括市辖区)、县(市)两级要制定本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根据信息化建设规律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资金安排等情况分步实施、有序开展。要做好已建系统、新建系统以及数据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的有效整合,做到统筹安排。要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和专业领域的规范标准,开展信息系统应用效果和标准符合度评审,建立并执行产品准入与淘汰制度。3、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