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明史·翁万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Sup****n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5.10KB
约20页
文档ID:547595291
《明史·翁万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1页
1/20

《明史·翁万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翁万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明史·翁万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翁万达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翁万达,字仁夫,揭阳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出为梧州知府咸宁侯仇鸾镇两广,纵部卒为虐万达缚其尤横者,杖之阅四年,声绩大著二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寻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翟鹏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万达谨侦候,明赏罚每当防秋,发卒乘障,阴遣卒倾朱于油,察离次者朱其处卒归辄缚,毋敢复离次者严杀降禁,违辄抵死万达精心计,善钩校,墙堞近远,濠堑深广,曲尽其宜寇乃不敢轻犯墙内戍者得以暇耕牧,边费亦日省万达更事久,帝深倚之,所请无不从,独言俺答贡事与帝意左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俺答将寇宣府,总兵官赵卿怯,万达奏以周尚文代未至,寇犯滴水崖,指挥董旸等战死寇移而南会尚文万骑至,参将田琦骑千余与合,寇据险不退万达督参将姜应熊等驰赴,顺风鼓噪,扬沙蔽天寇惊曰:“翁太师至矣!”是夜东去。

帝侦万达督战状,大喜,立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寻以父忧归明年秋,诏起万达代宗皋万达方病疽,庐墓间,疏请终制未达,而俺答犯都城兵部尚书得罪,遂即以万达代之万达家岭南,距京师八千里,倍道行四十日抵近京帝责其欺慢,念守制,姑夺职,听别用三十年二月,京察,自陈乞终制帝疑其避事,免归三十一年十月,卒,年五十五万达事亲孝,父殁,负土成坟好谈性命之学,通古今,操笔顷刻万言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窾者,万达称首隆庆中,追谥襄毅节选自《明史·翁万达传》) 译文: 翁万达,字仁夫,揭阳人嘉靖五年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再升迁为郎中,出京任梧州知府咸宁侯仇鸾镇守两广,放纵部下士兵为非作歹翁万达捆绑其中特别横行无忌的人,并杖打他们过了四年,声望、功绩都很显著二十三年,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不久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替翟鹏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翁万达严密侦察敌情,申明赏罚制度每当防秋,派兵登上城墙守卫,又暗中派士兵在油中倒入朱砂,察看到有人离开驻点就在那里涂上朱砂等这些士兵返回就把他们捆绑起来,从此再没人敢擅自离开驻点他严禁杀害投降者,违反禁令的要以死抵命翁万达精于心计,并擅长查考,城墙的远近,壕沟的深度、宽度,(经他测量)都能做得恰到好处。

敌寇于是不敢轻易进犯城墙内驻守的士兵能够利用闲暇耕田牧马,边防费用也日渐减少翁万达经历世事多,皇帝很倚重他,他所请求的无不被采纳,只有上书说俺答通贡一事与皇帝的心意不合二十七年三月,翁万达又上书说,俺答各部请求通贡不成,羞惭而且愤怒,扬言大举南下侵犯边境,请求下令守边大臣能够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皇帝发怒,严厉斥责他通贡一事的奏议于是停止俺答将要攻打宣府,总兵官赵卿畏惧,翁万达奏请让周尚文代替周尚文尚未到任,敌寇进犯滴水崖,指挥董旸等人战死敌寇于是移兵南下恰逢周尚文带领一万骑兵赶到,参将田琦率一千多骑兵与他会合,敌人占据险要的地方不肯退却翁万达督令参将姜应熊等迅速赶去参战,顺风击鼓呐喊,马蹄扬起的尘沙遮天蔽日敌寇惊恐地喊道:“翁太师来了!”当晚向东逃去皇帝察访到翁万达督战的情形,非常高兴,立刻提拔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不久,因为父亲去世,他回乡守丧第二年秋天,皇帝下诏起用翁万达接替宗皋的职务翁万达正身患疽疮,结庐住在父亲坟边,上书请求服满丧期奏本还未送达京城,俺答就率兵进犯京城兵部尚书被问罪,皇帝于是就让翁万达接替他翁万达家在岭南,距离京城八千里远,他昼夜兼程走了四十天才到达京城附近皇帝责备他欺瞒轻慢,考虑他正在守丧,暂且免去他的职务,听候其他任用。

三十年二月,考察京官政绩时,翁万达上奏请求回乡守满丧期皇帝怀疑他避事自保,就免了他的职务让他还乡三十一年十月,翁万达去世,享年五十五岁翁万达侍奉父母孝顺,父亲去世,他背土堆坟翁万达喜谈万物本性之学,学通古今,下笔顷刻成万言嘉靖年间,守边大臣中办事适合实际情况、建议切中要害的,翁万达堪称第一隆庆年间,追赠他谥号“襄毅” 《明史·翁万达传》 2、《明史·孙承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孙承宗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孙承宗,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畅边事 熹宗即往,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天启元年,沈、辽相继失,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以承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主东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疏再上不许未几,大清兵逼广宁,遂拜承宗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越数日,命以阁臣掌部务承宗上疏曰:“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今天下当重将权,授之节钺,勿使文吏用小见沾 沾陵其上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

因列上抚西部、恤辽民、简京军、增永平大帅、修蓟镇亭障、开京东屯田数策,帝褒纳焉 时宁远城工竣,关外守具毕备承宗图大举,奏言:“前哨已置连山大凌河,速畀臣饷二十四万,则功可立奏帝命所司给之兵、工二部相与谋曰:“饷足,渠即妄为,不如许而不与,文移往复稽缓之承宗再疏促,具以情告帝为饬诸曹,而师竟不果出当是时,忠贤益盗柄以承索功高,欲亲附之,令应冲等申意承宗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而其党李蕃、崔呈秀、徐大化连疏诋之,至比之王敦、李怀光承宗乃杜门求罢 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以十一月九日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大兵将引去,绕城呐喊者三,守者亦应之三,曰“此城笑也,于法当破”①,围复合明日城陷,被执望阙叩头,投缳而死,年七十有六后叙宁远功,荫子锦衣世千户 (选自《明史·孙承宗传》,有删改) ①此城笑也,于法当破: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 译文: 孙承宗,高阳人身材高大,相貌奇特,须髯张开如戟跟人说话,声音震动墙壁最初在边境郡县为县学的学生们讲授经文,他来往于飞狐、拒马之间,一直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欢向一些低级武官和老兵探求询问军事险要地形和关隘,因此通晓边防事务。

熹宗即位,孙承宗以左庶子的身份充当日讲官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经史,都说:“心灵开悟所以对他的垂爱关注特别殷切天启元年,沈阳、辽阳相继失守,满朝喧扰不安御史方震孺请求罢免兵部尚书崔景荣,让孙承宗代替他朝臣也都以为孙承宗懂军事,于是推举他为兵部新增设的侍郎,主持东边的战局皇帝不想让孙承宗离开讲席,二次上疏都不同意不久,大清兵进逼广宁,于是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过了几天,命令他以阁臣身份掌管兵部事务孙承宗上疏说:“近年来军队大多没有经过训练,军饷经常不能核实如今国家应当重视(加重、加强)武将的权力,把符节和斧钺(权力)交给他们,不要让文官凭借着粗浅的见识沾沾自喜地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对于边防战争的小胜小败,都不值得去过问于是分条献上安抚西部、救济辽地难民、检阅京师部队、增设永平大帅、修筑蓟镇的堡垒、开辟京东地区的屯田等几条对策皇帝嘉许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时宁远城工程竣工,关外守卫用的战具都已齐备孙承宗谋划大规模行动,上奏说:“先头部队已设置在连山、大凌河,尽快给我二十四万两军饷,就可以立即取得战功皇帝命令有关部门供给他兵部和工部相互商量说:“军饷给足了,他就会马上妄自行动,不如答应他但不给他,靠公文往复来延缓他的行动。

孙承宗再次上疏催促,把实情详细地报告给皇帝皇帝为此整顿各部官员,而军队最终果然没有出发这个时候,魏忠贤更加擅权因为孙承宗功劳高,想让他亲近依附自己,叫刘应坤等人去表明自己的意图孙承宗不跟他说一句话,魏忠贤因此极恨他而后,魏忠贤的党徒李蕃、崔呈秀、徐大化接连上疏诋毁孙承宗,竟把他比作王敦、李怀光孙承宗于是闭门谢客,请求辞职 崇祯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在十一月九日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家族人抵抗守卫大清兵将要离开,围绕着城墙大声叫喊了三次,守城的人也回答了三次,清军说:“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又一次包围了高阳城第二天城池陷落,孙承宗被抓住望着都城方向叩头后,上吊自杀,终年七十六岁谥号文忠后追叙宁远战役的功绩,荫封儿子锦衣世袭千户 《明史·孙承宗传》 3、《明史·左光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左光斗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

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以涟、光斗为罪魁,议开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注:①左光斗(1575—1625),明朝官员,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入狱后被迫害致死后平反,谥为忠毅文中加“”线的都是人名②诇(__òng):刺探。

译文: 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后来升为中书舍人被选拔授予御使,负责巡视京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 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中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司法,可以缓死,以后或许能承认澄清真相,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虚担了收受贿银二万两的罪名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

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