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精品学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581037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精品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精品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精品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精品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精品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精品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精品学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精品学案 【学习指引】 迷娘(之一)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第一篇文章。在这首诗中,歌德运用众多意象,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境界。反复出现的“前往”,犹如一声声急切的呼唤,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反复朗读,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声韵之美,体会其浓郁的抒情氛围。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等都曾经为这首诗谱过曲。 【素养目标】 1.了解歌德的生平及作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的意象特点,概括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 3.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技巧。

2、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领悟诗歌主旨并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 【学习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歌德(17491832),德国、。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富裕市民家庭。曾获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深受卢梭、莱辛和斯宾诺莎的影响;和席勒交谊深厚,青年时为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渴望德意志统一,主张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 代表作诗剧浮士德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德国进步的、科学的力量和反动的、神秘的力量之间的斗争,宣扬人道主义思想。重要作品还有自传诗与真和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漫

3、游时代。所作抒情诗语言优美,内涵深广,是德国诗歌的瑰宝。其作品对德国和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如发现人类颚间骨,并著有关于植物形态学和颜色学的论文。 2.相关背景 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

4、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3.解题 “迷娘”,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小说人物 4.了解“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梢头()辉煌()凝望() 云径()觅路()行藏

5、() 2.解释词语。 凝望: 行藏: (二)初读课文。 【思考1】概括每节诗的内容并绘制思维导图 三、文本研究 【思考1】分析意象,理解内容 1.第一节中“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是什么地方?诗歌选取哪些意象来描写“那柠檬花开的地方”的美好的?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2.诗歌中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 3.本文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4.诗歌中“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人?请阐述你的观点。 【思考2】分诗歌的情感 1.诗中写到迷娘对所思念人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

6、分析。 【思考3】赏析诗歌的手法 1.迷娘(之一)诗歌第一节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迷娘浓烈的乡愁? 2.体会这首诗每节诗后两行的作用。 3.迷娘(之一)各节的开头和结尾,使用的句式基本相同,这种复沓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4.迷娘(之一)中,“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以及“前往,前往”的回答有什么作用? 【思考4】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思考5】对于迷娘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迷娘,有人认为是作者本人。你认为呢?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链接”,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6】拓展阅读 迷娘曲(之二)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才了解我的苦难! 形只影单;失去了 一切欢乐, 我仰望

7、苍穹, 向远方送去思念。 哎,那知我爱我者, 他远在天边。 我五内俱焚, 头晕目眩。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才了解我的苦难! 迷娘曲(之三) 别让我讲,让我沉默, 我有义务保守秘密, 我本想向你倾诉衷肠, 只是命运它不愿意。 时候到了,日出会驱散 黑夜,天空豁然明爽; 坚硬的岩石会敞开胸怀, 让深藏的泉水流到地上。 谁不愿躺在友人怀中, 倾听他胸中的积郁; 只是誓言迫使我缄默, 只有神能开启我的嘴唇。 四、技法点拨复沓叠唱的结构技巧 【技法指引】复沓又重章,重言、复重复,是文章中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写作手法。依据复沓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叠字、叠词、叠句和叠章;依据复沓位置的不同,可分

8、为连续复沓和间隔复沓。叠字是复沓手法中一种基本的方法,在日常的写作中,学生会经常用到叠字的方法。叠字运用得恰如其分,能使文章锦上添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文分析】 这首诗的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行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加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迁移运用】 请你运用反复的手法,描摹一种事物。150字左右。 五、明晰主旨 六、拓展阅读 歌德之勺 张炜 1987年,从北到南走了一趟德国。一

9、天,我和朋友在法兰克福大街上闲走,突然想起了歌德。这儿有他最重要的故居啊。我和几个朋友立刻匆匆去寻。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等才能和他媲美。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掰指计算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

10、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摸一下诗人出没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歌德故居是一幢三层楼房,当然很宽敞,很气派,与想象中的差不多。书房,卧室,客厅,最后又是厨房。我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宽大的厨房特别这样注意起来,在那个阔大的铁锅跟前站了许久。记得锅上垂了一个巨型排气铁罩。所有炊事器具一律黝黑粗大,煎锅、铲子;特别是那把高悬在墙上的平底铜勺,简直把我吓了一跳。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一把炊勺。 这样的炊具有没有办法做出精致的菜肴,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想象出当年这里一定是高朋满座,常常让诗人有一场大欢乐大陶醉。可以想象像酒酣耳热之时,那一场

11、诗人的豪放。大厨房约可以让十几个厨子同时运作,他们或烹或炸,或煎或炒,大铁勺碰得哐哐有声。 诗人的一颗心有多么纤细。我难以想象他需要这样的一间厨房。为什么,想不出。这样一间厨房足可以做一家大饭店的操作间,太大,太奇怪。 主要是勺子太大。 从厨房中走出,到二楼,又到三楼那里主要是一些关于诗人的各种图片,它们悬满了墙。我没有看到心里去。我好像还在想着那把大勺子。它是铜的,平底,勺柄极长。我就是弄不懂它是做什么用的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像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这样一想,似乎倒也明白了。 关于诗人的全部故事,我所知道的一些故事,都在这个时刻从脑际一一划过。回想他那两卷回忆录诗与真,还有

12、他与那个年轻人的谈话录(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感受着一个长寿老人的全部丰厚。他在魏玛宫廷任过显赫的官职,一度迷过光学研究。长篇短篇戏剧样样皆精,一部浮士德写了几十年是的,他像所有人一样,只是一个过客,只是“取一勺饮”。然而他的“勺子”真的比一般人大上十倍二十倍。 关于歌德,有一段话我们是耳熟能详了。恩格斯曾这样说:“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在法兰克福的歌德之家,我们能够很具体地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吗?在他的故居中,徘徊于诗人的物品之间。突然,上一个世纪的特异气息浓烈地涌来 问题: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