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57926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要发现学生解放学生广水市长岭镇港昌小学 刘春湘时下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经走向了教育本质的反面。从来没有一种成功的教育身上会背负这么多跟教育无关的内容升学、就业、致富、成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个普遍心态就是,过于拓宽教育的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想方设法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实现,结果导致中国的家长太累,教师太累,孩子也太累,而教育生产力却很低下。林格先生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教育者应减少对孩子的干预和一厢情愿的规划,孩子成人成才完全有方法可循。林格倡导教育回归本质,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主体,把家长和教师都解放出来,这样会让教育产生惊人的爆发力。伟大的启蒙主义学者卢梭说过:“教育就是生长

2、。”这就意味着教育本身的目的是生长,而并非其他,诸如“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的说教,其实并非教育的客观目的,而是教育者的主观期望。这恰恰是对教育本质的违背和对孩子天性的劫持。启蒙主义学者卢梭认为教育就是生长,生长本身是教育的目的,在生长之外并没有其他目的。而像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我们耳熟能详的教化,其实并非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者的强大期望。我们不能将这种期望等同于教育的本质。既然教育是生长本身,我们的教学手段、教育原则都必须考虑孩子生长的需要和其生长过程的本质特点,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在每一个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要以此来调整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手段。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要从人的个性出发,要从

3、人的本质出发,而非从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而言。捍卫孩子的主动性,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一切思想和动态,并不要过分干涉的情况下解放孩子的内心,也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起码要求。一是发现孩子。如何发现孩子,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课题。从来,教师都是教育的中心,教师的话语就是学生的守则。我们缺乏爱,我们缺乏人文的关怀。给学生寻找合适的教育不难,只要我们将冰冷的产品制作的观点添加爱的雨露,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生自然是可以感觉到。学生的心灵像花蕾一样脆弱而又充满了活力,教师要像园丁一样小心的呵护,要让其灿烂的开放在有阳光的早

4、上。一切脱离了爱与尊重的教育手段都是愚蠢和无效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使,也都有一个魔鬼,而爱可以将魔鬼变成天使。因此,教育技巧其实不是技巧,就是爱与尊重。我有时开班会让学生自我揭发,认为自己哪些地方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而是自己想做的。学生说迟到了可以不喊报告推门而入,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质疑和讨论老师的讲的知识正确与否,老师教育学生或批评学生时不要在课堂上或公开场合我发现平庸守旧的教育模式不受欢迎,大胆尝试、勇敢创新更能被学生所接受。班会上看到了好多“出格”的事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学生需要我们的倾听和尊重。人们无法否认的是,“尊重教育”是一个激发教师创新的尝试,而教育改革最需要的正是教师

5、们的创造力。如果老师不缺少创造力,还愁培养不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吗? 鼓励学生质疑,解放每一个孩子的头脑。老师们培养的学生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永远的问号。教师眼里的学习困难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缺点和不足,是由于教师习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如衡量学生的发展,只有分数做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只用上课是否乖乖地听课、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作为惟一标准;衡量学生是否聪明,只用反应速度的快慢作为衡量标准。而事实上,衡量不能单单只有学习成绩一个标准,还有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的价值观等等。衡量学生学习方式的好坏也不能用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作为惟一的标准,对一些孩子来说,坐下来静静地听教师讲课是比

6、较适宜的方式,而对另外一些孩子来说,也许通过争论或者讨论来学习更有效。对一些孩子来说,他们希望动手操作、动手实验来获取知识,还有一些孩子希望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学习。至于衡量学生是否聪明,单凭脑子反应速度的快慢更是不科学的。由于人天生就有气质的不同,有的人反应速度快,忘却的速度也快,而有的反应速度慢,但是掌握以后忘却的速度也慢,我们很难说哪种气质的人更聪明。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先天的素质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个体间有差异也是很正常的,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独一无二的个体。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总是千篇一律,少有因人、因材施教,所以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

7、方。二是解放孩子。应当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使其不束缚,不变形。让学生保持他本来的样子-好的教育,应该给学生成长的自由,使其茁壮成长。不要以牺牲孩子的单纯的本质来换取教育的光鲜和成绩。虽然我们打倒了科举制度,但我们一直沿用教育为了考试、教育的本质为了敲开财富大门的科举本质。于是家长们把积累知识当孩子的人生起跑线,于是孩子们从能说话时就在背唐诗,从能上幼儿园起就在算算数,而那时苍天给人类设计的生命任务是利用他们的肢体探索环境,用玩耍思考他们探索到的信息。由此孩子自己用大自然赋予的学习方式,获得了人类根本无法通过课堂说教给予孩子们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为孩子们的一生准备的。例如,我的孩子在出生五个月时,拼

8、命地用嘴巴啃身边能抓到的所有的东西。当是爷爷奶奶就认为宝宝的嘴巴啃到物体时不卫生,我认为宝宝是在认识世界,当他把东西塞进嘴里,的右脑就开始收集嘴巴获得的物质信息,这里面有:嘴巴触到的物质的形状;有物质的质感,软的,硬的,光滑的,粗糙的,冷的,热的这些物质表面的特质同时被孩子的嘴唇所感觉着。孩子敏感的舌头和嘴唇把这些信息收集给右脑,右脑通过神经元把感觉的信息传给左脑,左脑在右脑的帮助下开始综合和判断这些信息,于是造就了人类大脑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才是人生的起跑线,是人类一生生活和学习的基础,是人类用脑的基础。仅仅认为孩子用嘴巴啃东西是不卫生,就阻止孩子去用他们的嘴巴探索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给

9、孩子讲很多的卫生常识。这两种教育模式相比,一种是孩子听到了被阻挠并有痛苦的感受;一种是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在的指引安静的深入探索。我们给孩子提供他们需要探索的材料,孩子没有痛苦的感受,两种方式比较哪种对孩子更有利呢?相信有孩子的人大都会同意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因为孩子天然带来的学习模式比我们人为给的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孩子大发展。学生也一样,我们不能仅凭我们教育者的个人主观因素来判定一个学生,应该学会用学生的的立场来考虑事情,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此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作为班主任我总是心平气和地接受每个学生的优缺点,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发展变化的,聆听

10、学生的心灵深处的想法,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做错事时,我尽量调适好在教育学生过程的心理状态,认真的聆听学生的陈述,要客观分析他们犯错的原因,不采取简单粗暴、急功近利的方法。尊重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在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时,要有耐心地分析原因、及时提醒、及时引导,做到防微杜渐,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班主任还要做一个让爱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博爱者”,“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