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日昌《心理测量学》tx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日昌《心理测量学》txt(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湖南版 第一章 心理测量的历史 要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不可不了解心理测验,因为测验是在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 事理论研究和实际 应用的重要手段。要研究心理测验,不可不考察它的发生发展的历史。第一节 心理测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测验的历史根源虽然无从考究,但中国人最早使用测验,也最重视测验,这一点是举世公认 的。一、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早在 2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人分为 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这实际上相当于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所谓“中人 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说智力比普通人高的可以给他高等
2、教育,智 力比普遍人低的不能给他高等教育。比孔子稍晚的孟子也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 知短长。物皆然,心为甚”这就明确指出了心理现象进行测量的必要和可能。三国时刘劭著的人物志一书,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 度。”意思是霉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变化便可推测他的一般心理特点。并提出通过词,以回答法 (“应赞”)为手段来观察人的智力。这是一部论述能力问题的古代专著。1937 年美国人把它 译成英文,书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6 世纪初,南朝人刘勰在新论? 专学篇甲提到,“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无一时俱成”, “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比西方分心测验
3、的出现要早1300 多年。世界上最早的婴儿发展测验也出自中国民间,自 6 世纪中叶以来,“周岁试儿”在我国江南就 已经成为风俗。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在风操篇中对此做了详细记载:“江南风俗,儿 生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 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美国的盖塞尔(A?Gesell) 到本世纪20 年代才用类似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记录幼儿的动作和顺应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颜 之推还根据心理与行为的密切关系强调客观了解心理的可能,在名实篇中写道,“人之虚 实真假在于心,无不见乎迹。” 自从隋炀帝创行开科取仕,科举制度在我
4、国通行了1300 多。年。目前西方言语测验中常见的 填字和类比,相当于我国科举考试中的贴经和对偶,早在7 世纪的唐代就有了。欧美各国通 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法是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从我国学去的。清朝后期出现的益智图(通称七巧板),形状大小不同的七块小板能够组成近百种的生物和 实物图样,这可以看作是创造力测验的最早方案之一。七巧板的操作属于典型的发散式思维 活动,操作的成果是形象转化(见图 11),值得高度重视。我国民间流行的九连环,其设计 之巧妙,也可以和现代的魔方、魔棍相媲美见图12。西方直到1914年才有五巧板。后 来刘湛恩先生用英文写了中国人用的非文字智力测验一书,把七巧板、九连环
5、介绍到国 外,武德沃斯(Woodworth)对九连环极为赞赏,把它称作“中阻式的述津”。最近,五巧板、 七巧板已经发展成为纸笔测验,可应用于团体,测试方便,计分准确,已达到标准化程度。二、民主革命时期测验运动的发展 清朝末年,心理学由西方传人我国。1914年有人在广东测验了500名儿童的记忆和比喻理解。 1920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所心理实验室。廖世承 和陈鹤琴在南京高师开设测验课,并用心理测验试测投考该校的学生。这便是我国正式开始 的科学心理测验。1921 年他俩正式出版智力测验法一书。1922年,比奈量表由费培杰译 成中文,并在江、浙二省的一些小学生中
6、进行过测验。同年美国测验专家麦柯尔(W?A?Mocall) 博士应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来华讲学,在他的指导下,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东南大学等校的教授和学生开始编制测验。据麦氏说:当时中国心理学 家所编造的各种测验“至少都与美国的水平相等,有许多竟比美国的为优。”1923 年,在教 育改进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小学教育调查,调查地区包括22 个城市和11 个乡镇,测验 了 92000 个儿童。这个大规模的调查,引起了当时教育界对测验的注意。1924 年,陆志韦先 生发表了订正比奈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30 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1931年中国 测验学会成立。
7、1932 年测验杂志创刊。根据不完全的资料统计,到抗日战争前夕,我国 心理学工作者制订或改编出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多种。如 廖世承团体智力测验,陈鹤琴图形智力测验,刘湛恩非文字智力测验,以及肖孝嵘修订的墨 跋量表和画人测验(原编制者美F?L. Goode-?nongh)、艾伟修订的宾特纳智慧测验等。在这 一时期,测量工作者能比较正确地估计测验的效用和价值,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方法和技术, 因而力图改进和提高。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绝大多数人不得不中断或推迟当时所进行的工 作。解放前共出版心理的研究、王征葵的态度溅量法、沈有乾的心理与测验、王书林 的心理与教育测量、陈选善
8、的教育测验、艾伟的小学儿童能力测验、孙帮正的心 理与教育测验等。 林传鼎先生指出:“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心理学家在测验领域至少做了两方面有益的工作:一是 为当时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科学根据。二是为探索我国青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积累一些客观材 料。”三、心理测验在科学的春天中复苏解放后的近 30 年,由于多方面原因,心理测验一直成为禁区。粉碎“四人帮”后,心理测验 才在科学的春天中复苏。 1979 年,林传鼎,张厚粲等参考国外材料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 测验.同年,中国心理学会在天津开会时,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了心理测验协作组,建 议由湖南医学院龚耀先主持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1980 年初,北京师大
9、心理学系首次开设 心理测量课。同年5月,中国心理学会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心理测验研 究协作会议,决定由林传鼎,张厚粲主持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吴天敏主持修订比奈量表。 经过三年的努力,这些测验已基本修订完成。在这期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安定 医院等单位协作修订了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北京大学心理系陈仲庚先生等修订了艾森 克人格问卷,北京师大心理系编制了镶嵌图形测验,还有其它许多单位也编制或修订了一些 心理测验,如注意测验、记忆测验、气质测验、婴幼儿发展测验等,并在编制创造思维能力 测验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随着心理测量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心理测验开始在实际 部门应
10、用,如飞行员的选拔,运动员的选材、精神病的诊断、儿童多动症以及超常与智力落 后儿童的检查等都用到心理测验。1983年初,在昆明召开的普通心理,实验心理专业年会上, 就测验问题进行了讨论。总结了近几年测验工作中的经验,找出了问题,明确了方向。 1984 年末,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对测验工 作的指导。第二节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 一心理测验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 在西方一些国家,工业革命成功后,对劳动力的需要急剧增加,工厂大量采用童工,许多地 方官与工厂主订约,每雇 20个童工,必需带一个低能者。第个用科学方法研究低能者的是 法国医生意太(Itard)。
11、他的学生沈干(Seguin)继承其师半途而废的事业,用生理训练法进 行了多年试验,并于 1837年创办了第一所专门教育智力落后儿童的学校。后来,其他一些欧 美国家也陆续设立低能学校或在普通学校设特别班。在这种情况下,单靠长期观察和社会公 认来鉴别智力落后儿童就很不够了。 1864 年,沈干出版了白痴:用生理学方法来诊断与治 疗一书,介绍了在感觉辨别力和运动控制力方面训练落后儿童的方法,其中的一些方法如 形式板被后来的非言语智力测验所采用。19 世纪,由于社会上对智力落后和精神失常者实行人道主义在欧洲和美洲开设了一些护理精 神病人的特别医院,因而急需确定收护标准和客观化的分类方法,首先必须区分精
12、神错乱者 与智力落后者。法国医生伊斯奎洛尔(Esquiro l)经过种种尝试最后断定:一个人驾驶语言的 能力,是他智力水平的最可靠的标志。另外,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因而有了专才训练与职业指导的需要,这也是 促使测验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后来各种特殊能力倾向测验更是直接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 的。二、心理测验起源于个别差异的研究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既是同一种事物,也有个别差异,没有任何两个物体是完全相同的。 身有胖瘦,面有俊丑,而人心之不同,更是胜过其面。有个别差异,才有测量的必要。 科学家最初发现人的心理的个体差异的重要性是起因于天文学上的一个事件。 1796 年,英国 格林威治
13、天文台的皇家天文学家N?马斯基林因为助手金内布鲁克观察量体通过的晚间比自 己迟 02 秒,认为他“师心自用,不依法行事”而将他辞退。此事在20 年后受到另一天文 学家贝塞尔的注意,他通过研究认为,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个人观察的误差。于是引起了学 者们对个别差异的研究。但是,当时的心理学家们并不关心个别差异的测量。直到 19 世纪末时,心理物理学的发展才 促进了对心理现象的量的测定。1879年,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设立第一所心理实验室。这一时期的实验心理学家长 于生理学和物理学,主要目标是要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趋势,注意的焦点是行为的共同性而 不是它的差异性。但是在研究中发现,对于同一
14、刺激;各人的反应常常不同。起初以为这是 由于实验手续上的错误。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才认识到,此种差异并非由于偶然的错误,而是 由于个人间能力上的真正差别。于是,引起了个别差异的研究。要研究个别差异必须有测量 工具,由此便引起了测量运动。另一方面,早期的心理实验提出了严格控制观察条件的要求。例如,在一个测量反应时的实 验中,给予被试者的指导语可能明显地提高或降低被试者的反应速度。再如,周围环境的照 度和色调可能明显地改变视觉刺激物的形象。这表明,只有在标准状况下被试者所作的观察 报告才是有价值的。这种程序的控制为测验的标准化打下了基础。三、心理测验的早期尝试 首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优生学创始人、英国生
15、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弗兰西斯,高尔顿爵士 (FrancisGdllon)。 1869年, 他出版了遗传的天才一书,提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而来, 并设想人的能力的分布是常态的,其差异是可以测量的。他在调查遗传问题的过程中,认识 到有必要测量那些有亲缘关系和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们的特性,以确定其相似程度。为此,高 尔顿促使一些学校保存了对学生所进行的系统测量记录。他还在1884 年国际博览会上设立了 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参观者付三个便士就可以测量到自己的某些身体素质和视听觉的敏锐 性:肌肉力量、反应时以及其他一些简单的感觉一运动功能,博览会闭幕后,这个实验室迁 到伦敦的南圣顿博物院,在这里继续开办了六年之久
16、。用这种方法系统积累了关于简单心理 过程方面的个别差异的大量资料。高尔顿设计了许多简单的测验,如判断线条长短与物体轻 重。等。他受17 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一切知识来之感官”的观点的影响,企图由各种感觉 辨别力的测量结果以推估个人智力的高低。他在1883 年出版的人的能力研究一书中说: “外部世界”的信息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到达我们大脑的。我们的感觉越敏锐,获得的信息便 越多,获得的信息越多,我们的判断与思维便越有用武之地”。高尔顿还注意到,白痴对于热、 冷,痛鉴别能力较低。这一观察结果使他进一步确信,感觉辨别力“基本上是心智能力中最 高的能力”。高尔顿还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以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他的另一个很重 要的贡献是把统计方法应用于对个别差异资料的分析。他将以前数学家们所研究出来的统计 技术改造为简单形式,使那些未经专门训练的调查者也能使用。他不但扩充了古特莱特(Guetelet)的百分位法,还创造了一种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