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 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572151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 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 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 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 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 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 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 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 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进才 在座的有许多校长、处长和评建办负责人都是评估专家,对指标体系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今天,教育部高教司和评估中心安排我作个发言,发言的题目是:“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想讲这三个问题。一是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简要回顾及评估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第二是关于评估指标的理解,现在我们评估使用的方案是2004年8月经修订颁布实施的,之后颁布了20051号文件,在执行2004年评估方案的同时,还要执行教高20051号、教高司函20057号文件,对一些操

2、作上容易把握不准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作些说明。第三是关于评估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对学校开展评建工作提些建议,供各位参考。 一、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简要回顾及评估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的简要回顾 我国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进行的是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的评估工作。还召开了中美教学评估研讨会等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1990年10月,原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4号令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校教学工作的评估揭开了序幕。到1994年初,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实施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评估。

3、从发展过程来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先后主要经历了五种形式: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水平评估以及即将开始的独立学院的教育评估。合格评估开始于1994年,这种评估方式主要用于1976年以后新建、本科教育历史较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这一评估分6个科类进行,从19942001年共评估了179所学校;优秀评估开始于1996年,主要用于100所左右本科教育历史长、基础好、工作水平高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这个评估分4个科类进行,自1996年2000年共评估了16所高校;随机性水平评估开始于1999年,主要是针对介于上述两类学校之间的普通院校。由于高教体制改革,大批高校合并,单科性

4、院校减少,因此,这类评估不分科类设一个评估方案,但对师范、财经、医药、外语等不同类高校指标作了调整说明,用这一方案共评了25所院校。 2002年,由于高教综合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教育部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三种方案合并为一个方案,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但对财经政法、师范、医药、外语类院校以及211工程学校指标调整作了补充说明(211工程学校指标调整说明后来未予公布)。在2004年对这个方案又进行了修订,即现行方案。2002年以来,用这一方案已评高校191所。截至2005年底,用以上四种方案评估了412所院校,其中少数高校接受过两次的评估。2003年,教育部在20

5、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关于独立学院的教育评估,已制订方案初稿,今年元月对3所学校进行试测,今年试评若干所学校后于2007年全面开展评估。其评估为认证评估,评估等级分合格、不合格,结果处理为通过、暂缓通过。此外, 2003年教育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截至2005年底,共评估高职高专院校201所。此外,还在酝酿开展学科、专业评估。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建立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及成立评估中心,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评估开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阶段。

6、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究竟如何看,肯定者有之,否定者有之,已成为当前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认为,从多年的实践和广大高校的反映来看,开展教学评估是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规范高等学校办学与管理的要求,是促进学校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体系,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也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接受过评估的高校,都认为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高校明确办学方向、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7、的作用。因此认为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和评价。但同时大家也感到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如何加强分类指导,使高校更好地办出个性和特色,在评估的方式方法上如何简化,既方便学校又节约成本,以及在结果处理上如何引导学校更加注重评建过程、淡化评估结果,真正实现以评促建等方面,都要与时俱进,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二)评估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评估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与评估的目的是不可分的,评估的目的亦即评估方案制订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

8、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央和教育部领导多次强调了这一指导思想。同时这一思想也集中体现在评估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上。 根据教育评估的定义,就是对既定的目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对教育活动的功效及工作状态进行评定和判断。因此,根据这一定义,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对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

9、。应能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状态、水平以及教学效果。方案设计的7个一级指标的内容即是如此。 第二,通用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主要反映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共性特征,但对各高校在教学工作中所创造的好经验、好方法以及在教育、培养方式等方面有独具特色的内容也能较好的得到反映。方案设计的7个一级指标,特别是11个重要项目,它反映了本科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适合于各类学校,同时又加了一个特色项目,较好地体现了这个原则。 第三,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应正确地体现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对教学工作影响较大、较重要的要素在

10、评价标准中给予较大的倾斜;同时又要使各项指标成为学校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检的尺度,激励不断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方案设计的C级标准为基本要求,同时也提出了A级标准的更高要求,就是要发挥指标体系指挥棒的作用。 第四,简明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力求做到指标的项目内涵明确、简明,重点突出,有较好的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现在的指标体系,比过去的合格评估和优秀评估都要简单,同时,也有一些量化指标,还有备注说明,力求体现了简明易操作的原则。 二、关于评估指标的理解 要把本科教学工作做好,就要对指标体系进行认真的学习,准确理解指标内涵。下面我就按指标体系顺序对各个指标

11、进行一些解读。 (一)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的一个顶层设计,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是很重要的,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办学指导思想既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而学校各项工作做得好坏,又都反映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因此,各级指标都与办学指导思想有关。考察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仅要看下面的两个二级指标,而且还要看其他指标(如师资、资源配置、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等)。 1.1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主要是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学校依据什么来定位,主要依据有三方面:第一是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是要以

12、社会需求为导向;第二是要依据自身的条件;第三是学校发展的潜力。 这里要强调的是定位一定要根据自己现有的实际情况和水平,不要盲目攀比。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在定位中有一种比较严重攀比的不良倾向,再就是要体现自己的特点,要有个性,不能是放在哪个学校都合适。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其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这些规划里面所确定的目标应该体现学校的定位,所采取的措施应该都是为了实现这些定位。 1.2办学思路 (1)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先导。特别强调现代高等学校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当前,

13、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竞争加剧。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要随之转变,要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学校在科学的质量观的指引下,结合自己的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切实付之实施。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有时代特征,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转变。在教育思想观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考察学校领导层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领导层办学理念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所以考察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要考察学校领导层的办学理念。 考察内容:有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会议记录、

14、领导讲话等;教育改革信息;近三年教育思想、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及研讨会等有关资料;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职称评定一票(教学质量)否决制材料;教学第一责任人有关材料等。 (2)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党政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二是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如科研工作、社会服务等)的关系;三是对教学的经济投入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四是各职能部门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教师、学生服务;五是学

15、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六是育人工作已成为学校舆论中心,教师学生的感受等。 考察内容: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校级领导、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校领导听课纪录汇编;学校经费收入、支出情况及教学经费所占支出比例;科研支持教学工作的有关材料;围绕教学中心地位开展校内体制改革的材料(如人事、分配等);各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党委会、行政办公会研究教学工作的会议记录;“服务育人”先进个人材料等。 (二)师资队伍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师资队伍应该说也属于教学条件,因为它尤为重要,所以单独作一个一级指标。下面设了两个二级指标。 2.1师资队伍数量

16、与结构 (1)生师比 是用折合在校生数除以教师总数,一个就是必须区分专任教师和师资是两个不同概念,所以两个数字应该不是一样的。计算生师比的时候教师总数是用专任教师数加上50%的外聘教师数。专任教师两个条件,一是必须要有高等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书,二是必须承担教学任务,不一定是讲课,承担其他教学任务也可以。过去统计时要求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现在有些放宽,只要高校教师资格证,从事了教学工作就可以统计在内,也包括了行政岗位的教师、临床教师、实验教师。 (2) 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考察师资队伍结构时,用的是师资。师资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不管这些教师现在属于什么岗位,教学岗位还是科研岗位还是行政岗位,都是统计的基数。也就是学校在编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非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如工程师、医师、实验师等即使从事了教学工作也不算。结构合理就是要符合学校的定位,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