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沁园春·雪》看多媒体教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562014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沁园春·雪》看多媒体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观《沁园春·雪》看多媒体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观《沁园春·雪》看多媒体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观《沁园春·雪》看多媒体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观《沁园春·雪》看多媒体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沁园春·雪》看多媒体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沁园春·雪》看多媒体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沁园春雪,看多媒体教学 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下,传统语文教学一直局限于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框框,表现出来的是:一阅读二段意三主题四写作这样的僵化模式,而教师的“武器装备: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本教案加几支粉笔,仅此而已。吕叔湘先生于1978年发表文章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生也曾用一部影片名来形容语文课,即?老北京的表达,那就是说语文课不过就是年复一年的喋喋不休。面对这样的喋喋不休,思想活泼青春好动的“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能接受吗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老师再怎么主导,也是事倍功半,难怪十几年的语文学习,学生们最后连母语也掌握不好。随着e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教学中

2、,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多媒体教学。最近我市三中举办名师教学研讨会,作为语文老师,我有幸观摩了两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多媒体教学。下面就?沁园春雪,谈一谈我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一、紧扣主题,创设氛围,先声夺人我们知道,一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犹如小说的开头,一定要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有这样一个故事:伊凡诺夫是俄国的一位作家,他早期的一个短篇小说,开头写道:“在西伯利亚是不生长棕榈的。诗人亚亚勃洛克打开小说,只读了这个开头,就说:“这是我知道的。因此,他没有读完这篇小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心设置导入,许多优秀的教师在这一方面有独到的见解,驰名教改实验家魏书生的导入语幽默风趣。他认

3、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石火花,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设计好的导语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一开始上课,屏幕上便出现画面:雪后的北国风光长城、黄河披着厚厚的银装。随着画面的开合变化,?沁园春雪这段曲子缓缓响起,那强烈的氛围衬托了一个美妙境界,学生的心一下子被吸引了。本来下大雪,对我们南方学生来说,几年难得碰上一次,是一个边远的幻想,教师还没开始讲授,学生已如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一种“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景象,直奔主题,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二、图文并茂,打破局限,直观感人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的特点是:间接性、

4、概括性、抽象性、含糊性。语言所塑造的形象并不是直接可见、可闻、可触的,而是通过语言作为中介表现出来的。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丰盛多彩、包罗万象的,语言是永远无法穷尽人的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一朵花从绽开到衰落,其变化运动是很奥妙的,而人们常常只能用“花开“花落之类的词去形容它;“大与“小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一种绝对的规范。总之,语言艺术是需要读者的想象进行再发明的,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色彩、声音、音乐等,直接作用于人的视听感官系统,又直观又形象,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或兴奋或哀伤或激愤或缠绵的情绪,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虽然学生都看过雪景,但对那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雄奇

5、的景象,却未必有所领略。这时,屏幕上出现一幅幅山川、河流披着银装的画面,刺激了人的视觉,可以感觉到冷冷寒气扑面而来,学生即使没有去过北国,没有亲自体验过大雪,也能感悟这种壮观了。配合下阕,屏幕上又出现一幅幅的历史人物画像,似乎伟人就站在学生面前,与他们面对面地交谈。三、发明意境,积极参与,引人入胜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伎俩,能够跨越时空,复原作品的本来面目。诗歌是非常形象生动的艺术,它不同于表明文,需要教师精确地解释表明,它也不同于议论文,不能运用逻辑和推理去分析。在诗歌教学中,需要形象去感知去领悟,正好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屡次出现雪景,出现那种“惟余莽莽,“顿失滔滔,

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壮丽景象,创设了全词的意境,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已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漫游到那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中,领略了“江山如此多娇的壮阔意境,为理解全词打下了一定的根底。四、设置情境,多样朗读,以情动人有人说:“语文老师备课时要备情感,备教材的情感点,备学生的情感点。一旦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哪一篇课文只是陌生的边远的作家自己的文本呢则,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不能仅靠教师的激情演讲,那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未必能有真正体会。朗读,能帮忙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可以在生动的画面上,配以抑扬顿挫的朗读,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

7、文的感情基调。教学时,屏幕上屡次出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雄奇景象,在这壮丽的背景上,音乐轻轻地响起,伴随着慷慨激昂的男声朗读,全词缓缓地打出。但,一堂课如果仅仅是“看电影“变魔术,就会失去那种应有的语文味,教师似乎考虑到了这点,于是,开始静音,学生看字幕,齐声朗读全诗,然后,消去字幕,仅仅让学生看壮丽的雪景,高声朗读(背诵)全诗,如此多样地反复朗读,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在全班情绪高涨,感情即将升华时,屏幕上出现一幅幅的画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让学生回溯历史,领略他们的丰功伟绩,又放了一组组的“长征画面,“飞夺泸定桥等片断,真是高低五千年,纵横九万里。课堂组织严密,信息量大。

8、在这种感人的情境下,屏幕上恰到好处地用大字打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此情此景,学生对中心的理解必将是深刻的难忘的,学生真正体会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五、诗书画乐,人文积淀,美的熏陶语文教学仅仅是语文课本教学吗不对。语文教学是否负载传播文化艺术的责任答案是肯定的。语文书上选的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首先是认识自己的汉语文字,进一步领略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且能够领略和文学相关的音乐、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各种艺术作品,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染。这种熏染是真切的,也是语文作为语言艺术的最感人的地方,多媒体教学“神通广阔,可以横跨学科,多方联系。?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本身就是中

9、国古典文化的一局部,配上有感情的专业朗读,还有古筝,加以毛泽东刚毅有力的书法,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另外以诗教诗,配以毛泽东?长征诗中的一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还有一幅幅与教学有关的图片。这样,学生不仅体会了全词,还得到了文化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的人文积淀必将越来越深厚,审美能力必将大大提高。我想,对照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极有优势的,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动手。因此,多媒体教学还有一大优点,即:增加趣味,乐中求学,提高效率。六、增加趣味,乐中求学,提高效率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他们对堆积木、玩扑克牌等游戏乐此不疲,这是他们的天性,因为游戏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10、。如果语文只是简单的机械似的背诵,他们将视此为畏途,即使是生动形象哲理深邃的千古名句,可能也是背背忘忘,效果不佳。而如果又是画面又是声音,再加上学生自己动手,其兴趣绝不亚于堆积木玩扑克牌,一旦投入,成功的喜悦更是久久难忘。现在,市场上有许多光盘,正是学生学习的好助手,比方“古诗填趣:1、留连戏( )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2、射人先射( ),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圆。王维?使至塞上4、露从今夜白,( )是故土明。杜甫?月夜忆舍第每一句诗中都有空缺,这时,学生只要将“蝶、“莺、“马、“日、“月这些图形拖入相应位置,图形即变为文字,诗句就完整了,

11、就被学生深深地印在了脑中。除了诗歌教学,其它体裁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如教散文,可以录制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小说?刘姥姥游赏大观园,制作一个软件,点击鼠标,将游赏的前后过程一一放过,像大观园这样复杂的地方,通过画面,学生很快便能搞分明,并能很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理解课文。讲?螳螂捕蛇,介绍作者蒲松龄时,可以录制电视?聊斋先生中的一些片断,帮忙学生了解蒲松龄所处的时代,蒲松龄的为人。不仅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也可以用多媒体,甚至侧听说训练、字词句系列训练等多可以运用多媒体。我们应该多动脑子,多动现代化伎俩,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总之,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爱学、

12、乐学,丰盛了语文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积淀了人文素养。但,当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千万不能纯正是放电影变魔术,而忽略了传统教学的优点,忽略了学生的嘴巴,古人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告诉我们,决不能以声象代替语言实践,完全脱离语言载体,还应该让学生多多朗诵课文,在音乐声中朗诵课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特级教师蔡伟说:“诗是七分写三分读。“诗歌的意蕴只有在读中去品味,不读永远不能得其神韵。其实,不只是诗词,概言之,语文学习的基本也就一个字读。读,是语文教学之魂。信息化时代的语文决不只是课本,也决不只是“老北京的喋喋不休,“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如是说。语文是全方位、立体化、动态化、多彩化的。让我们学会“拿来,学会扬弃,让我们带领新的、精良的装备走出一条“多、快、好、省的语文教学之路吧!多媒体教学的前景是可观的。【参考文献】 转引自姚芳藩,杨振中,郑万泽 记叙文写作入门M,北京:语文教育出版,1987,第30页 阎苹,张正君 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第382页 童庆炳 文学概论M,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书。 刘开 问说 转引自义务教育初级语文课本(试用)第一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龙泉明,左晓光 读诗歌教学之魂龙泉明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