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细胞的代谢学生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561015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_细胞的代谢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章_细胞的代谢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章_细胞的代谢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章_细胞的代谢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章_细胞的代谢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_细胞的代谢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_细胞的代谢学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学习导引1小分子或离子物质出入细胞主要有 、 、 ,对细胞生命活动十分有意义的方式是 。2若为大分子、固体或液体则可以通过 和 方式通过细胞膜。学习评价1下列物质中,通过扩散方式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是()A氨基酸 B胆固醇 CNa+ D葡萄糖2与人体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有最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中心体3以下情况分别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 萎蔫植物的根细胞吸水()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肠上皮细胞() 海带细胞从比自己浓度低40倍的海水

2、中吸取碘() 铵根离子从10ppm的土壤溶液进入到250ppm的根细胞中()A被动转运 B渗透作用 C胞吞 D主动运输4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 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酶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K+则能通过膜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处扩散,则它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 B被动转运 C主动转运 D渗透作用*5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 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一种叫箭毒素的药物(不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A使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 B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C影响AT

3、P的生成 D改变了遗传特性*6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转运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转运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72002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穿肠蛋白质”(可被肠道直接吸收),为许多药物的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穿肠蛋白质”被肠道吸收的方式是()A扩散 B渗透作用 C主动转运 D胞吞*8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图中表示主动转运的是( )运输速度运输速度运输速度细胞内浓度细胞外浓度细胞外浓度时间细胞外浓度

4、细胞外浓度A B C D图1*9图 1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外排”和“内吞”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B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b示细胞分泌的同时导致膜成分的更新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10下图是物质过膜的_方式示意图。这种方式的特点是_和_和_。学习拓展膜载体蛋白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它能与特定的分子和离子,如糖类、氨基酸,或金属离子等结合,将这些分子或离子从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能转运一类分子或离子。载体蛋白与分子或离子的结合是可逆的,即它转运到一侧后,就会

5、与所运载的分子或离子分离。载体蛋白的转运效率与分子在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的大小有关。在协助扩散过程中,载体蛋白将物质从膜的一侧运输到膜的另一侧,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因为物质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例如,哺乳动物肝细胞上的葡萄糖载体,是一种横跨膜的蛋白,这种蛋白有两种构象,一种构象是载体的葡萄糖结合点面向细胞膜外侧,另一种构象是结合点面向细胞膜的内侧。这种蛋白可将葡萄糖通过膜向细胞内外两个方向运输。究竟向哪个方向运输,决定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第二节 细胞与能量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区别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2.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

6、谢中的作用。学习导引1 细胞中发生的反应与能量有什么关系?2 细胞中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ATP提供能量?3 为什么说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4 ATP与ADP是怎样相互转化的?这有什么意义?学习评价1ATP、核酸、细胞膜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AC、H、OBC、H、O、NCC、H、O、N、PDC、H、O、N、P、S2如果ATP脱去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这种物质是()A腺嘌呤核苷酸 B鸟嘌呤核苷酸 C胞嘧啶核苷酸 D嘧啶核苷酸3ADP分子转变成ATP分子的条件是()APi、酶 BPi、能量 C能量、酶、Pi DPi、腺苷、酶4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及其生成是()A很多、很快

7、B很少、很慢 C很多、很慢 D很少、很快5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把腺苷二磷酸转变成腺苷三磷酸的酶分布在()A叶绿体和线粒体内 B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内C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内 D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内6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储能物质依次是()AATP、糖类、脂肪 B糖类、蛋白质、脂肪C糖类、ATP、脂肪 D糖类、ATP、蛋白质7乌贼体内巨大的神经细胞能像红细胞一样不断地吸收K+,科学家做过实验:用一种有毒物质B使神经细胞中毒,其泵入K+的功能就消失;如果注入某种物质,神经细胞又能恢复不断吸收K+的功能,一直到这种物质消耗完,请分析科学家注入了()A载体蛋白 B糖

8、类 CATP D水学习拓展ATP系统的动态平衡ATP是活细胞内一种特殊的能量载体,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质基质中广泛存在着,并不断与ADP相互转化而形成ATP系统。ATP在细胞内的含量是很少的。但是,ATP与ADP在细胞内的相互转化却是十分迅速的。一般地说,ATP在细胞内形成后不到1 min的时间就要发生转化。这样累计下来,生物体内ATP转化的总量是很大的。例如,一个成年人在静止的状态下,24 h内竟有40 kg的ATP发生转化;在紧张活动的情况下,ATP的消耗可达0.5 kg/min。总之,在活细胞中,ATP末端磷酸基团的周转是极其迅速的,其消耗与再生的速度是相对平衡的,ATP的含

9、量因而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的水平。可见,细胞内ATP系统处在动态平衡之中,这对于构成细胞内稳定的供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节 酶学习目标1 描述酶的发现2 举例说明酶是生物催化剂3 说明酶的高效性、专一性4 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导引1通过酶发现的科学历程的分析,说明酶的概念2通过探究酶的催化特性的有关实验的设计、实施与分析,说明酶的高效性、专一性3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能读懂酶活性变化曲线图4通过有关酶的实验设计与分析,初步理解科学实验中的变量关系及设计实验中应遵循的科学原则。5通过酶的催化特性的分析,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学习评价一、概念酶是

10、产生的具有 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少数酶是 。二、 特性1) 性:一般而言,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 性:指的是 。3) 酶需要适宜的条件:因为 、 、 会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三、单选题1下列条件中,不能使酶失活的是( )A高温 B低温 C强酸 D强碱2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是由分泌功能细胞产生的 有的从食物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 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酶只能起催化作用A B C D3. 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依次加入

11、到盛有pH值为2.0的水溶液的一个容器内,保存在37水浴锅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为(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C.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4在甲、乙、丙三支分别装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1m1淀粉酶制剂、麦芽糖酶制剂和新鲜唾液,摇匀后将试管放在适宜温度下,过一段时间后,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一滴碘液,摇匀后,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A甲试管 B乙试管 C丙试管 D甲和丙试管5.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1)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2)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3)淀粉酶活性在60比40高 (4)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A(1)(2) B(2)(3) C(3)(4) D(1)(4)6.如左图所示,某有机物加入酶后,置于0和80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根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至0的环境中处理,在右边四图中,符合其关系的图是 (注:纵坐标为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二简答题:7.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37,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