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二章客观题习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55330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二章客观题习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第二章客观题习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第二章客观题习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学第二章客观题习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学第二章客观题习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二章客观题习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二章客观题习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选择题I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 )。A. 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D.文化传统2. 决定教育目的的是(C )。A. 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3. 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A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4. 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D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5.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C )。A. 赫尔巴特B.杜威C.舒尔茨D.洛克6. “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B )。A. 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

2、教育D.大众教育7. “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A )的特点。A. 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8 .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B九A. 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9.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九A. 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10. 下列(D )不是学生文化的起因。A. 学生个人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影响C.师生交互作用 D.学校影响II .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A )。A. 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12. “今天

3、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 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C )的特征。A. 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13. 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九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14. 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C九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15. 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B九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

4、教育内容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16. 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C九A.校训B.班风C.校风D.校存17.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D )A. 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18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C九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 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19. 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D九A.教育制度B.教育规模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20. 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A九A.校园文化B.学生文

5、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21 .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C )文化的物质载体。A.组织B.制度C.精神D.观念2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B九A.系统化B.体制化C.全面化D.多样化23.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A )的关系A.政治B.文化C.经济D.科技24. 现在很多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A九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5.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

6、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 说明教育具有(C九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二、填空题I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2.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3.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 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4.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 识)。5.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6. 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7、在美国经济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 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7. 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8.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九9. 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学校制度文化九10.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 度),三是(角色规范)。II .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九12.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九13. 教育对政

8、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 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九14.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15.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16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17. (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18.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等。19. (信息技术)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0.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一、判断题1、在教育学中,“教育与发展”主

9、要指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D2、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段性。(0)3、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制度系统化,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这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决定了教育的发展。(0)4、通过拨款方式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说明了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D5、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我国的教育体制应该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此时,多元办学体制、多渠道投资体制、政校分离的管理体制建立起来。(0)6、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方面。(0)7、广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0)8、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立足于满足后代人需要的

10、发展观念,它包括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9、童年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D10、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诸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0)11、对弱势学生给予一定的特殊待遇不是教育平等化所提倡的。(0)12、可持续发展影响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柱。(0)二、单选题1、具有“学校教育制度化、严密化,普及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教学内容空前丰富,对思想的控制 隐蔽化”的教育特征体现在什么社会之中。(C)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个关于世界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名字

11、是(B)A、21世界议程B、增长的极限C、学会生存D、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3、“ 口头语言逐步过渡到书面语言,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这样特点的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C)A、婴儿期B、幼儿期 C、童年期D、少年期4、我国教育法规将教育规定为社会主义性质,这反映了(B)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5、德意志民族重理性思维,美利坚民族则崇尚实际,这主要体现了(0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6、“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特点。A、顺序性 B、间断性C、稳定性D、可变性7、“同年

12、龄的儿童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个性倾向性方向不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特 点。A、不均衡性B、个别差异性C、稳定性D、可变性8、到二十世纪(D)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得以传播,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 国家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A、 60B、 70 C、 80 D、 90三、多选题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ABDE)A、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B、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受教育权D、经济体制决定了教育体制E、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结构、内容与手段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在(BCD)的结构。A、基础、中等、高等的教育比例

13、B、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C、高等教育的层次、专业的比例与类别D、高等教育的数量3、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体现在(AB)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B、教育积累、传播、发展科学技术C、教育决定了经济的结构D、教育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转4、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ACD)A、政治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B、政治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C、政治决定了教育的内容D、政治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5、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表现在(AB)A、教育培养政治所需要的人才B、教育延续和发展政治制度C、教育民主化决定了政治的民主化D、教育为超越现有的政治服务6、教育民主化包含哪几个方面(ABC)A、取消教育等级制度,实现教育

14、机会均等B、在学校中倡导民主精神C、在学校里尊重学生的个性D、教师不能批评与体罚学生7、教育平等的涵义有(ABC)A、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B、教育权利平等C、教育机会均等D、无差别的对待一切学生8、文化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BD)A、文化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B、文化传统使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C、文化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D、文化提供了教育的内容9、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体现在(ABC)A、教育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B、教育使文化得以整理、发展和创新C、教育创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D、教育使文化呈现多样化10、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表现在(BD)A、科学技术影响了教育的价值追求B、科学技术促进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更新C、科学技术影响了受教育者的权利D、科学技术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条件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A、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 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C、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持D、教育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舆论支持12、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A、教育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B、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C、教育决定了可持续发展D、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1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C)A、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作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