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535079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历史复习题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东汉时期,耕作技术由二牛抬杠向一牛挽犁转变,这种耕作技术 A便于牛耕的普及 B.便于改变牵引点的高低 C.便于控制耕土的深浅 D不利于山地的开垦2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曰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政府不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

2、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3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丧失了对外贸易的机会 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D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4侯家驹先生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5据1895年至1898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8

3、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只有8家,资本总额不过400多万元。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调整 B国内政局稳定 C欧洲战争影响 D.群众运动推动6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相继出现在 A.19世纪60年代前后 8 19世纪70年代前后 C19世纪80年代前后 D.19世纪90年代前后7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二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洋布物美价廉 B.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变

4、化 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8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到1936年,中国关税收入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 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政策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关税条约9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其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5、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10晚清状元张謇在变法评议中提出:“以生货(原料)与人而我失工之利;以熟货(工业制成品)与人而我得分人之利。”这表明他 A主张实业救国,提高工业产品的竞争力 B严禁出口原料,鼓励出口工业品 C.认为原料出口是我国落后的根源 D认为发展工业是中国的必由之路111958年,某领导到一农村视察,当地党委书记向领导汇报说他们的早稻达到了亩产三万多斤。该领导听后说:“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下深耕,还能多打些。”该材料反映出产生浮夸风的直接原因是 A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B.过分夸大了主观意识的作用 C.人们急于求成 D干部的官僚作风和追求政绩12

6、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农村政策的共同点是 A改变了经营方式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保护了农民利益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131984年10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 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141992年,我国政府调低涉及3371个税日产品的进口关税;

7、物价改革也迈出坚实的一步,国家管理价格的范围由1991年底的737种减少到89种,其中下放给企业定价的有571种。与此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的提出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提出15右图是1996年浦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图,该图表明 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农业 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 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D浦东是中国20世纪末期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16“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A为适应新事物而

8、创造词语 B.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 C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171890年,一位小吏在谈到火车时,发出这样的感慨:“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果能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鲜。”此论调 A说明当时人们易于接受新生事物 B.不赞成在中国发展交通事业 C.说明交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D看到了发展交通事业的益处18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最重要作用是 A欧

9、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19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反应了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20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这一论断表明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

10、值得肯定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2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22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标是 A恢复工业生产 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23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

11、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材料中英美等国做法的共同目的是 A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B.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 C.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 D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 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 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25二战后初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组织的成立和关

12、贸总协定的签订,最能说明 A.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的影响了中国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

13、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体中的核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三个部分的区分更加清晰,新型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被现代生产力造成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工业革命拉大了各文明区的差距。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的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方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入我国。面对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中西文明交流是不平等的,中国处在明显的弱势的一方、带有被动性。这次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转型。 摘引自袁行霈等主编

14、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德、日的非和平方式崛起模式中最关键的是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和国际体系,以军事扩张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短缺,以及在制度和文讹因素中的扩张特征。德国和日本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度成为欧洲和东亚最强大的国家,并对英国及其他老牌强国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迅速崛起必然遇到现存霸权国家和整个国际体系的压制,形成不可避免的生死对坑,最终导致其崛起进程的中断和失败。尽管二次大战以后,德、日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再崛起,但是始终不能成为完全的世界大国。这其中的教训,值得每个后起大国认真吸取。摘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四 在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越南自从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以华为师”,并坚持结合自身实际,锐意创新,20年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魏伟新、王利文越南改革开放发展历程(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伴随着经济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