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529824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教育学会青岛实验学校小学部綦倩倩 张艳丽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自主能力 杨 敏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自主能力是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依据高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和特点,依据我区“主动发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我们通过对优化课堂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的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现象,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此构建了发展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的课堂教学框架,希望实现六个方面的改变:变教师讲授为主为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之间多向交流。变

2、注重知识的讲解为重视能力的提高。变学科内容的单一性为内容的综合性。变偏重学习成绩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一、优化课堂阅读教学过程的主要内涵 所谓教学优化,并非什么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对教育过程的明确安排,达到教育目标的有意识、有科学根据的选择。它不是自发的、偶然的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该具体条件,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的教学实践。 所以,要想着力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和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就必须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关键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遵循人的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的认知规律,根据课堂语文学习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集体

3、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目标明确、精心设计安排的教学过程的这一特点,我们探索的“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自主能力”的内在的机理可图示如下: 根据这一策略内在机理的分析,我们从中可以得知:“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自主能力”的主要内涵是“引导探究,学生为本;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二、优化课堂阅读教学过程的主要方法 本着上述的指导思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的步骤与方法: 1.激活思维、导入新知 这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自主能力落实在课堂教学上的第一个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入新课,根据教材要求创设一定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活每个学生主动求知、积

4、极探索,实现自我潜能的欲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目标,调动内驱力,进行自读深思、自我推敲。 这一环节的教学特点主要是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诸如“联系旧课,以故引新;造成悬念,引起注意;故事引入,激起情趣;创造气氛,激起感情;描绘形象,引起联想;设疑问难,引起思考;演示练习,激起思维;释题入手,步步深入。”不管采取哪一种导入方法,教师都要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一定的阅读心理态势,利用一定的学习诱因,如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的阅读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活动状态,以达到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的目的。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 (1)创设情境、启发诱导。教师在这一教学环

5、节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启发诱导学生,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上,注意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在互相尊重、彼此信任、亲密合作的师与生、生与生的人际关系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进行自主学习。 (2)重视自读、鼓励质疑。学贵在疑,设问与提问是语文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学生而言,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衡量学生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指标。要想使学生对所学课文有所知、有所感、有所得,教师必须重视自读、提问这一环节,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比较充裕的自读课文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思维空

6、间,努力营造积极思考、自由探索、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 2.引导探究、提示要点 这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定向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自读深思质疑的基础上提示要点难点,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教师重视那些关键的问题、重点的语段,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启发学生围绕教学要求,对课文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与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深入钻研课文,细读感悟,以期达到掌握课文思想内容精髓,民族文化得到承传,语文素质得到提高的目的,从而使自己的情感意志得到发展,精神世界得到开拓,健全人格得到铸造。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是: (1)引读课文、指导学法。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根据课文整体

7、设计的要求,指导学生研读课文,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研究表明,阅读方法是学习者所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学习技能。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大约80%90%的自学时间都要花在阅读上。显然,若是能够改善阅读过程,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学习者既可节省时间,又可使学习的效率获得较大的提高。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明确学习的要点和难点,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2)组织讨论、集思广益。学习重在感悟。所以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思维,有效地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力求通过讨论解决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存在的,自己又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并且在讨论过

8、程中引导学生有所感悟。 3.选点精讲、促成理解 这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自主能力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引导学生自求感悟的基础上选点精讲,所选的点应该是全文的关键所在,起着牵一发动全局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言简意深的精讲,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某一问题展开发散性思考,力求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并有所创新。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是: (1)找准关键、精辟讲授。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应找准“突破口”,即全文的关键所在,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与教材的特点,精辟扼要地通过自己的讲解,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 (2)点拨启迪、

9、激励创新。教师在选点精讲的过程中,除了把所讲的内容讲深讲透之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对某一问题的常规性思考,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维,以求创新。如指导学生学习火光、地下森林断想、夜莺这几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托物言志类文章有所掌握的基础上,点拨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对这些文章进行进一步地探究。通过探究,学生会发现,这一类文章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如夜莺主旨的共性是“为了崇高的目标而执著追求,至死不渝”,而对“崇高的目标”的具体理解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可以是为了正义的事业,可以是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可以是为了艺术等等。无论怎样,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

10、会克服习惯性思维,创新精神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4.归纳知识、总结反馈 这是继“选点精讲、自求创见”后的又一重要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课文以及课文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在教师的有机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作有关知识的梳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反馈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是: (1)强调梳理、巩固内化。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应对学生强调对知识梳理总结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根据所学课文的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进行有关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方法作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己有针对性地归纳整理知识,对所学课文的知识要点和难点有一个巩固内化的过程。 (2

11、)肯定评价、鼓励为主。教师对学生的梳理总结所做的反馈交流情况,主要做肯定性评价,以培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他们在学习的收获与成功的喜悦中积极上进的精神。 5.延伸课外、巩固内化 这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或是运用所学知识与能力,把它延伸到课外的阶段。按照“课伊始,趣亦生”;“课正行,趣仍浓”;“课己尽,趣犹存”的说法来看,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果说讲、读、议、练、测,是课堂小结的五种主要方法,而知、能、智、情、趣,则是课堂小结的五条主要途径,那么教师在这一环节中的主要任务则应该是向学生介绍有关的优秀课外读物,进行拓展性的阅读

1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打破封闭的,以语文课本、三尺讲台和语文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把语文教育放在生活这个大环境中,真正树立“大语文教育”的观念。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自谋提高、自我迁移,积极主动地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句容市黄梅中心小学 笪红珍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面对这

13、些可喜的变化,笔者对阅读教学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读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在潜心读书中,进行认读、体悟、融情、碰撞和思索。潜心读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潜心认读。这一阶段的主要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在借助汉语拼音的条件下,用较为缓慢的速度,辨认课

14、文中的生字,反复认读,并逐渐把一个个独立的汉字连缀成词语、段落、篇章,最终能将整篇课文正确、连贯地读出来。2.潜心悟读。指在通读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联系上下文对课文中关键句子,或暗含着深刻内涵的部分,进行反复揣摩体味地读。在潜心悟读中,使学生再现课文所描述事物或情境,领悟到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哲理或情感。3.潜心品读。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把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抑扬顿挫的美读、赏读表达出来,达到潜读成诵的地步,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另一方面,在品读中,生本和文本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在读的基础上,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

15、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 比如一位老师执教望月(苏教版第七册)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反复练读达到“文通字顺”。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读一读,并引导学生交流喜欢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再现画面,体会意境。如月亮的安详、跳动的光斑、两岸山林的“剪影”以及剪影周围“银色的花边”最后,让学生配上柔柔的乐曲,图文结合美美地赏读,在赏读中进一步感悟语言,形成语感;在美读中那皎洁的月光也洒向了孩子那稚嫩的心灵。 如何让学生“潜心读书”,针对当前“读”的现状,笔者再谈几点思考。 (1)潜心读书中,要适当领读和范读。 不同年级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低年级学生是最难“潜心”的,读的意识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好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读中进行的)。尽管低年级课文文字优美,但对于孩子来说,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读书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即使在中高年级,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学生难以把握它们的逻辑停顿;或者是课文有些重点句,含意深刻,学生难以表达它们的情感。这也需要老师的帮助,在中高年级要加强范读。 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