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52867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广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广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广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广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二零二二年七月 2 目 录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5(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5(二)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5(三)环境质量总体持续向好6(四)生态保护与修复卓有成效7(五)环境监管执法能力不断提升7二、“十四五”面临挑战和机遇9(一)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9(二)生态环境保护迎来重要机遇11三、指导思想与目标指标13(一)指导思想13(二)基本原则13(三)目标指标14四、积极实施“双碳”行动,加快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17(一)有力有序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17(二)全面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19(三)同步打造城乡生态宜居空间26(四)宣传引导绿色低

2、碳全民行动30(五)积极主动适应气候变化32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33(一)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34(二)加强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41(三)扎实推进净土减废行动52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价值高效转化59(一)全面构建生态安全格局60(二)重点区域生态治理与修复61(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63(四)促进生态价值高效转化64七、加强风险防范与化解,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67(一)强化环境风险防范67(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69(三)强化危废及危化品风险防范70(四)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71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72(一)建立政企民多元共治体系72

3、(二)健全环境监管监测体系73(三)健全环境治理经济体系75(四)开展环境治理能力建设75九、保障措施77(一)加强组织保障77(二)保障资金投入77(三)强化公众参与78(四)严格评估考核78 4 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十三五”时期,广安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顺利完成“天蓝地绿水清”阶段性目标任务。(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4、、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生态环境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改革蹄疾步稳,环保综合执法改革、环境信用评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改革取得突破,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成立了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先后印发广安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广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广安市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工作方案广安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大力促进广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二)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

5、防治攻坚战。围绕“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五大工程,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按期完成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单位GDP 能耗累计下降16.81%,完成广安发电公司超低排放改造以及7家水泥企业深度治理,推进医药、化工、表面涂装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治理,建成城市网格微站126个。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开展“洁净水”行动,推行“用双脚丈量河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十小”企业取缔关闭工作,累计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110座(总量达到201座),配套管网1376公里,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处理能力总计42.

6、3万吨/天。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广安市工作方案和广安市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三)环境质量总体持续向好。全市各类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环境质量提升明显。2020年,广安城区优良天数332天,优良率90.7%,较2015年提升14个百分点;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51g/m3和32g/m3,较2015年分别下降40%和33%,空气质量提前一年达标。2020年,市域内国、省考核断面全部稳定达标,嘉陵江稳定保持II类水质,渠江干流年均值首次达到II类水质,大洪河、御临河继续保持III类水质,重点小流域水质总体有所好转,水环

7、境质量持续提升。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无劣V类水体。城市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3.8%,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断面达标率不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目标要求,土壤风险总体可控,未发生土壤污染事件。(四)生态保护与修复卓有成效。积极推进嘉陵江绿色生态经济带示范市建设,在优化嘉陵江经济带发展的同时确保生态质量提升。扎实推进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全力打造以“三山两江一河”(华蓥山、明月山、铜锣山、嘉陵江、渠江、御临河)为主体的华蓥山国家生态保护示范区。扎实开展“绿化广安”行动,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大力实施退

8、耕还林、低产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河湖湿地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39.61%(含四旁)。(五)环境监管执法能力不断提升。环境监察能力、环境应急处置能力、环境宣传教育和环境信息水平全面提升。广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达到国家二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环境监测站达到国家三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市县两级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机构顺利挂牌,实行局队合一,职级并轨工作有序推进。坚持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中省督察问题整改,无国家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

9、问题。表11 “十三五”主要规划目标指标完成情况汇总表指标类别指标名称2020年目标值2020年实际值是否完成任务环境质量PM10年均浓度(g/m3)7051是PM2.5年均浓度(g/m3)基本目标40.1奋斗目标3532是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85%90.7%是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优良比例(%) 100%100%是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95%93.8%否国考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100%100%是全市重点流域、主要湖库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75%否森林覆盖率(含四旁)(%)39.2%39.61%是减排目标(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吨)排放量明显下降,并完全控制在省政府下

10、达给我市的排放总量以内5664是氨氮(吨)17是二氧化硫(吨)14375是氮氧化物(吨)9493是污染防治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90%90%是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利用率100%100%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5%98.5%是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85%90%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100%是辐射环境安全无事故发生无是闲置、废放射源收贮率100%100%是能力建设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全市环境监察机构全部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完成是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完成是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机构、人员、设备全面完成完成是环境信息中心建设环境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11、,环境信息平台作用发挥明显完成是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截止2020年底,“十三五”期间规划23项指标中,有21项指标达到或优于目标要求,未达标的2项指标中,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优良比例有1.2个百分点的差距,重点流域、全市主要湖库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有25个百分点的差距。*所有纳入县(市、区)级及以上监测断面水质二、“十四五”面临挑战和机遇(一)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大气环境治理成效不稳固,广安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能稳定达到90%以上,部分区域臭氧污染问题逐渐凸显,空气质量改善压力较大。长滩寺河、廖家河、芦溪河、西溪河等重点小流域部分河段污染仍较为突出,全民水

12、库和七一水库等湖库水质仍需改善,跨界流域污染治理难度较大,部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需要加强规范化建设,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仍不理想。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范围广、问题多、投入高、难度大。土壤环境风险依然存在,矿山环境治理问题亟待深入。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破坏和退化现象,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压力较大,生态屏障建设亟需加强。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任务较重。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强、创新能力较弱,高耗能、低附加值传统工业占比较大,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占比不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不高,能源结构仍有较大调整空间。交通运输公路货运比例较高,铁路和水运占比较低。用地结构不合理,产业围城、化工等企业沿江分布现象依然存在。产

13、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程度不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水平不高,全面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还有较大差距。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部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收集管网仍需进一步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进水浓度偏低。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收集率偏低,运行维护能力不足,部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于起步阶段,集中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尚未建成;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建制镇及农村区域垃圾收集力度和范围需要进一步加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设施建设进度缓慢,餐厨垃圾处

14、理能力不足,建筑垃圾处置尚处于无序状态,新污染物防治短板突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需加强。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较为单一。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体系尚未健全,相关责任主体生态环境保护内生动力仍然不足,不能有力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总体设计基本完成,而配套机制、能力建设、有效实践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公众参与等方面相对滞后。环境预警预测、环境安全防控、环境应急响应、环境应急处置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有待优化和提升,综合执法合力尚未形成。生态环境执法、监控、监测、统计等领域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水平不强。(二)生态环境保护迎来重要机遇。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地位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成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省上持续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先行区的“一地三区”发展定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