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0171.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51156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017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017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017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017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017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017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017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图书馆学会/澳门图书馆暨资历讯管理协会新千年年会 入选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走向21世纪的图书馆肖 希 明(佛山科技学院图书馆,广东 佛山 528000)摘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晶,对图书馆产生了深刻影响。图书馆具有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人文精神,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又极大激发了图书馆的科学精神。然而两种精神的失衡与分离,背离了图书馆的真正目的,而走向新世纪的图书馆必将是两种精神的融合。关键词: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图书馆 21世纪 随着21世纪帷幕的徐徐拉开,人们对新世纪图书馆的发展给予极大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但这种探究较多地集中于技术层面的问题,

2、而哲学思考却显得不够。笔者认为,新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强大的精神动力,而这种精神动力就是经过整合和融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及其在图书馆的体现 德国社会学家布鲁赫施泰因认为,人类文化自产生以来便包含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即“科学文明”和“文学文明”。科学文明体现为人类认识、评价、改造、利用外部世界(特别是自然界)的活动,以及通过这种活动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文学文明则意味着人类为探索自身的存在价值,求得精神的自由和发展,寻求美与和谐而从事的活动,以及在这种活动中所创造的成果积淀。相应地,人类的精神也包含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是人类在探析对象和发现

3、自己的活动中形成的两种观念、方法与知识体系。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界定,尽管人们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就其基本的涵义而言,科学精神就是尊重科学技术的价值,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强调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社会发展。这种观念注重人的物质生活,强调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手段的作用,强调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生产力,重视运用科学方法,掌握客观规律,追求科学真理,强调理性的作用。而人文精神则着重人的价值,重视人文文化的作用,强调依靠调动人的积极性来推动社会发展。这种观念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强调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强调人自身的作用、精神力量的作用,强调依靠人和人文文化来推动社会进步,重视情感的作用。科学精神和

4、人文精神,都是人们观察与认识世界所不可少的,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人们对世界的把握才能更全面,人们的实践活动才更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晶,在人们认识世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图书馆作为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结合的产物,更是直接受到这两种精神的影响。科学精神在图书馆的体现就是崇尚科学,重视科学技术在图书馆的作用,积极研究并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与手段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而人文精神在图书馆的体现则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作为图书

5、馆活动的宗旨。在图书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样是不能分离的,两种精神融合在一起,图书馆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2 图书馆的人文传统与人文精神 早在三千多年前,图书馆就在中国和其他一些文明古国出现。但是,在漫长的古代图书馆时期,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图书馆实际上是被奴隶主和封建统治阶级所垄断。在中国称之为“藏书楼”,其主要功能就是收藏文献,只供统治者和极少数掌握文化知识的士大夫阶层利用。因而在整个古代图书馆时期,是无所谓人文精神的。 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新兴资产阶级提倡个性自由和精神解放,要求打破封建贵族的文化垄断。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劳动者必须获得相应的知识和生产技能。正

6、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中,资产阶级视图书馆为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大力兴办公共图书馆为平民服务,同时也促使皇家、寺院和私人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从此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近代图书馆时期。近代图书馆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其社会职能从文献收藏发展到文献利用,其服务对象是全社会各阶层的人,其服务方式则由闭架借阅发展到开架借阅。图书馆的人文传统由此而形成。 在西方国家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人文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并且逐渐升华为一种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法则”中的前四条可以说是对这种人文精神的最简洁而深刻的说明。“五法则”一曰“书是为了使用的”,阐明了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不是收藏、保存图书,

7、而是使图书得到充分的利用;二曰“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指明图书馆的大门应该向一切人开放,所有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三曰“为每本书找到它的读者”,强调要提高图书馆向读者揭示馆藏的能力,并认为开架借阅是使更多图书得到利用最好的服务方式;四曰“节省读者的时间”,要求图书馆在各个工作环节都要考虑方便读者。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理论蕴含着多么浓厚的人文精神!此外,西方图书馆学家巴特勒、谢拉等人,也十分明确地强调了图书馆学的人文性质。如谢拉在其代表作图书馆学引论中说:“尽管图书馆学在逐渐利用各门科学的研究成果,但其实质仍然是人文主义的”,图书馆事业“主要还是一个人文主义的事业”。 进入现代图书馆时期,

8、西方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更闪烁其灿烂的光彩。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M.F.施蒂格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指出“人文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E.C.霍利则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们的职业(指图书馆笔者注)基本上是一种人文职业,我们的目标实质上是人。” 90年代 ,美国图书馆协会发表的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12条宣言中包括:图书馆具有向市民提供信息的义务、图书馆应消除社会的障碍、图书馆是改变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基地、图书馆尊重个人的价值、图书馆向每一个人、每一种思维方式大开方便之门,等等。1997年,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图书馆情报委员会发表了新图书馆:人民的网络的研究报告,其中就有关于未来图书馆前景的精彩描绘

9、:明天的新图书馆将成为各年龄层次的人都能够在信息社会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基地;明天的新图书馆将成为新的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明天的新图书馆将继续无条件地向任何人开放,包括印刷品资源和联机电子资源在内的任何资源;明天的新图书馆将继续向大众提供各种日常生活信息,并广泛地提供有价值的休闲和文化机会;明天的新图书馆将人们更充分地参与民主进程。 这就是当今西方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西方图书馆将其服务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西方图书馆相比,中国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显得相当薄弱。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太长的时间,因此,直至20世纪初,近代图书馆才

10、开始在中国出现。虽然中国近代图书馆受到欧美图书馆的影响,但由于旧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根本未成气候,所以谈不上形成人文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图书馆在面向民众开放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和政策的干扰,图书馆不可能提出人文主义的口号。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而且带来新的图书馆理念。图书馆的人文主义精神逐渐形成并日益彰显。其表现如: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数量快速增加,使越来越多的民众有机会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向全体民众敞开大门,使人人都有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图书馆的藏书向读者全面开放,同时延长开放时间,给读者利用藏书创造最便利的条件;图书馆开展多

11、种形式的服务,不仅完善传统的借阅服务,而且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使图书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人们也明确提出图书馆的人文精神问题,并且认为这是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所有这些都说明,在当代中国,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已经形成并成为推动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3 现代科学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与图书馆的科学精神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图书馆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谁也不能否认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对图书馆演变产生过的巨大作用。而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的空前繁荣与技术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而且也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深刻影

12、响。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的工作、管理和思维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更是有目共睹:在信息收集方面,信息载体多样化结束了印刷型文献一统天下的局面,继缩微品、音像资料后,近年来最显著的变化就电子信息资源的大量涌现,并以其信息存贮量大、检索便捷、相对价格低等优势而成为图书重要的收藏对象;在信息加工方面,计算机编目不仅减少乃至替代了手工作业,而且提高了编目质量,实现编目标准化、规范化,联机联合目录则使书目资源共享真正成为现实;在信息获取方面,不仅是计算机流通管理系统使借还图书变得十分便捷,而且联机检索、电子文献传递使信息的获取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在信息贮存方面,海量存贮技术使图书馆能在有限的空间

13、容纳更多的资源,网络环境更使信息存贮“虚拟化”,从而将改变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这一切都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对图书馆的渗透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图书馆员还是读者,都已享受到这种渗透带来的种种好处。 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图书馆的科学精神。在今天的图书馆,崇尚科学、重视技术,已蔚然成风。图书馆宁可缩减文献的购置,也要挤出经费添置各种先进的设备。图书馆十分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同时也将计算机知识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图书馆积极研究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图书馆往往以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深感自豪。这一切说明,在今天,图书馆的科学精

14、神受到极大的推崇。这既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历史的必然。4 必须正视图书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本来是统一的,不能分离的。然而,人类在步入近代工业文明后,面临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非彼即此的选择。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自然科学占据了人类思维的中心,导致了科学主义乃至唯科学主义的倾向。科学规范、科学思维模式和科学方法广泛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一切领域,使人文社会科学所倡导的普遍价值观受到排斥,由此在某些方面引起了真理与德行的分离、价值与事实的分离、伦理与实际需要的分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不幸的是,这种分离在图书馆也表现得相当明显。在图书馆,不少人相信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必然给

15、图书馆带来彻底解放,图书馆只要用电子计算机武装起来,就会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在图书馆学研究和教育中,技术也成为炙手可热的领域,写文章言必谈技术,谈计算机,图书馆学教育几乎成了计算机教育。与此同时,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却在不断滑落。于是,在不少图书馆出现了颇为耐人寻味的现象:计算机图书流通系统功能先进,藏书却没有完全向读者开架借阅;工作人员操作电脑十分娴熟,而对读者却冷若冰霜;计算机管理系统不断升级换代,而文献的利用率却并未上升;图书馆为提高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档次殚精竭虑,而对如何满足读者最基本的需求却表现冷漠,以至在书库找不到几本新书。如此矛盾的现象,实质上反映了在图书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失衡和分离。

16、 笔者绝对无意指责图书馆对科学精神的热衷。在现代科学技术如此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社会组织方式,改变着图书馆工作面貌的今天,忽视和放弃对科学精神的追求,无疑是十分愚蠢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图书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和冲突。因为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图书馆的畸形发展,背离了图书馆的真正目的。5 图书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人类已经品尝了科技进步与人文发展的失衡带来的苦果。当代各种全球问题的出现,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实践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现代化过程中文化的核心问题。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对当今图书馆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来,图书馆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就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因为科学技术归根结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