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复习重点.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505746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复习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程地质复习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程地质复习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程地质复习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程地质复习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复习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复习重点.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地质复习重点一名字解释及应掌握的概念地质作用: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自然动力引起的地壳的表面 形态、内部结构及物质成分不断变化的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部的能量引起的。(作用方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硬结成岩)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引起的。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改变着地表形态,同时,也改变着岩石的地层产状,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现象。(基本类型:升降运动、水平运动)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等营力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使岩石崩解破碎以致逐渐分解的作用。变质作

2、用:由原先存在的固体岩石(火成岩、沉积岩或早期变质岩)在岩浆作用(高温、高压、化学活动性气体)或构造作用下使其在成分、结构构造方面发生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的改造过程。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结合而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是在地质作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外部形态和物理性质的天然物质。矿物的形状、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硬度、解理、断口、密度等是鉴别矿物的主要标志。矿物的颜色(自色、他色、假色):I 自色可用于鉴定矿物,是矿物固有的颜色,颜色比较固定。对造岩矿物来说,由于成分复杂,颜色变化很大。一般来说,含铁、锰多的矿物,如黑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

3、等,颜色较深,多呈灰绿、褐绿、黑绿以至黑色;含硅、铝、钙成分多的矿物,如石英、长石、方解石等,颜色较浅,多呈白、灰白、淡红、淡黄等各种颜色。II 他色是矿物混入了某些杂质所引起的,与矿物本身性质无关。他色不固定,随杂质的不同而异。如纯净的石英晶体是无色透明的,混入杂质就呈紫色、玫瑰色、烟色。由于他色不固定,对鉴定矿物没有很大的意义;III 假色是由于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射、散射所引起的。如方解石解理面上常出现的彩虹。假色对某些矿物具有鉴定意义。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是指在白色无釉的瓷板(条痕板)上划擦时留下的粉末的颜色。条痕可消除假色,减弱他色,常用于矿物鉴定,鉴定某些

4、金属矿物。解理与断口: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如敲打、挤压等)下,沿着一定方向发生破裂并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这些光滑的平面称为解理面。如矿物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如贝壳状、锯齿状等),则这样的断面称为断口。根据其解理发育的程度可分为极完全解理(极易裂开成薄片,解理面大而完整,平滑光亮)完全解理(沿解理面常裂开成小块,解理面不大)中等解理(解理面小而不光滑,断口较容易出现)不完全解理(很难出现解理面,其碎块常为断口)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反之,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或压入等机械作用的

5、能力。它是岩石软硬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矿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摩氏硬度计从软到硬10种矿物依次为: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岩浆:起源于地壳深部或地幔上部,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以液体为主,溶解由会发成分并可含有部分固体,以是硅酸盐为主的成分复杂的熔融体。岩浆岩(火成岩):是由炽热的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按照成因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深成岩:地下深处岩浆沿裂隙上升,但未到达地表,只在地面以下的较深部位冷凝结晶生成的岩石。浅成岩:岩浆上升到地壳较浅的部位或接近地表时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喷出岩:从

6、岩浆喷溢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所形成的松散沉积层,经过成岩作用后形成的。变质岩:母岩经变质作用产生的新的岩石。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组成物质,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岩石的结构:只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岩石的构造:矿物集合体之间排列及充填方式。砾岩:由大小不等,性质不同,并且磨圆度较好的卵石堆积胶结而形成的岩石。胶结物通常有硅质、铁质、钙质及砂和粘土。砾石呈圆形是长距离流水搬运或海浪冲击的结果。如砾石未被磨圆且棱角明显者成为角砾岩。砂岩:由各种成分的砂粒(直径在20.

7、05mm)被胶结而形成的岩石。砂岩的颜色与胶结物的成分有关,通常硅质与钙质胶结者颜色较浅,铁质胶结常呈黄色、红色或棕色。硅质胶结者最为坚硬。砂岩的强度相当高,但遇水侵泡后强度则会大大降低,尤其粘土胶结的砂岩,性能较差。钙质胶结的砂岩易被酸性水溶蚀。粉砂岩:由直径为0.050.005mm的砂粒经胶结而生成。粉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云母和岩石碎屑等。粘土岩:主要有细粘土矿物组成的土状沉积物。按成分可分为高岭石粘土、蒙脱石粘土和水云母粘土等类型。岩石的吸水率(饱水率、孔隙率、孔隙比):I 吸水率(W1) 指岩石试件在常温常压下自由吸入水的重量(Ww1)与岩石烘干后的重量(Ws)之比值,以百

8、分数表示。 W1=WW1WS 100II 饱水率(W2) 指岩石在高压(一般为15MPa)或真空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Ww2)与干燥岩石重量(Ws)之比的百分率。 W2=Ww2Ws 100III 孔隙率 指岩石空隙和裂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n=Vn V=GdG 100 式中 V岩石体积,m3; Vn岩石孔隙总体积,m3。IV 孔隙比 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中颗粒体积之比,是反应材料密实程度的重要物理指标。一般用e代表,e越大材料越疏松,反之,越密实。 e=VpVc 式中 Vp岩石中的孔隙体积 Vc岩石中固相骨架的体积岩石的水理性质:指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质,通常包括岩

9、石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等。相对地质年代:指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是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层单位的相对层位的关系来确定的。绝对地址年代:指地层形成到现在的实际年数,是用距今多少年以前来表示,目前,主要是根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来确定的。第四纪沉积物:指第四纪时期因地质作用所沉积的物质,一般呈松散状态。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可依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水平构造:岩层产状近于水平,这种构造出现在构造运动影响较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或下降的地区,岩层为发生明显变

10、形。单斜构造:一个地区内的一系列岩层如果向同一方向倾,其倾角也大致相同,则称为单斜层或单斜构造。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的展布状态。褶皱:指岩石在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应力长期作用下所发生的永久性弯曲变形,它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一类地质构造,尤以在层状岩石中表现最为明显。褶曲:是褶皱构造中的弯曲,是这周构造的组成单位。背斜:表现为岩层向上弯曲,且褶曲岩层核部的时代较老,而褶曲岩层两翼时代较新。造成背斜岩层在地面的出露特征是:从褶曲中心核部到两翼,岩层从老到新对成性重复出现。向斜:表现为岩层向下弯曲,且褶曲岩层核部的时代较新,而褶曲岩层两翼时代较老。由于风化剥蚀,向斜的出露特征恰好与背斜相反,从褶

11、曲中心核部到两翼岩层从新到老对称性重复出现。节理(裂隙):是岩层裂开由破裂面但两侧岩石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断层:指岩体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且断裂面两侧有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正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运动,下盘相对向上运动的断层。正断层一般是由于上盘岩体受到重力作用沿断层面向下移动而成。其断层线较平直,断层面倾角较陡,一般大于45。逆断层:指上盘相对向上运动,下盘相对向下运动的断层。逆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构造应力挤压作用使上盘沿断层面向上错动而成。断层线的方向常与岩层走向或褶皱轴的方向近于一致。逆断层的倾角变化很大,断层面倾角介于2545的称逆掩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25

12、的称辗掩断层。地堑:是两个同性质断层间的下降断块,一般是倾向相同的高角度正断层(呈5070的倾角),也可为倾向相背的逆断层。地堑常与地垒伴生。地堑发育于背斜与穹窿的顶部及地壳受区域应力拉伸区。大型的长度可达数百公里。地堑盆地沉积层厚可达数千米。地垒:是沿地堑构造发育的盆地。平移(推)断层:是指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平移断层主要由地壳水平作用形成,断层面常陡立,断层面上可见水平方向的擦痕。活断层:是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曾经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也可称为潜在断层。整合接触:一个地区在持续稳定的沉积环境下,地层依次沉积的

13、地质年代连续,各地层之间彼此平层,地层间的这种连续、平行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当沉积岩的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时,即沉积的地质年代明显不连续,两套地层之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称为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又叫假整合。指相邻上下两套新、老地层产状基本相同,但出现地质年代不连续(两套地层之间发生了较长时期的沉积间断,其间缺失了部分年代的地层)的接触关系。角度不整合:是指相邻上下两套新、老地层之间地质年代不连续,同时两套地层产状呈一定的角度接触的接触关系。岩体:指由一种或多种岩石组成,并由各类结构面及其多切割的结构体多构成的,存在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的刚性地质体。结构面:是指存在

14、于岩体中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特征的地质构造形迹界面,如断层、节理、层理、软弱夹层及不整合面等。结构体:是指岩体被结构面切割后形成的岩石块体。软弱夹层:是指岩体中夹有强度很低或被泥化、软化、破碎的薄层。残积土:是岩石经过风化破碎后残留在原地的一种碎屑堆积物。作为建筑地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坡积土:是在重力作用下,高处的风化物被雨水或雪水搬运到较平缓的山坡地带而形成的山坡堆积物。冲积土:是由河流流水作用在平原河谷或山区河谷中形成的堆积物。常为理想的天然地基。洪积土:是由山区暴雨和临时性的洪水作用,在山前形成的堆积物。通常是良好的天然地基。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的质量分数超过50%的土。根

15、据颗粒级配和颗粒形状,碎石土可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分数不超过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分数超过50%的土。根据颗粒级配,砂土又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粉土:是指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分数不超过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土。必要时,可根据颗粒级将粉土配分为砂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的质量分数不超过10%)和粘质砂土(粒径小于0.005mm颗粒的质量分数等于或超过10%)。黏性土:是指塑性指数Ip大于10的土。根据塑性指数又可分为粉质黏土(10Ip 17)和黏土(Ip17)。特殊土:有些土类,由于形成条件及此生变化等原因而具有与一般土类显著不同的特殊工程性质。特殊土的性质都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软土:是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的以细颗粒为主的第四纪沉积物,软土可分为软黏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