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499249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明清文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 四大南戏: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这些剧本,明徐渭在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临川四梦: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四大声腔: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

2、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一说是“南昆、北弋、东柳(柳子戏)、西梆”,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 南洪北孔:即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洪升和孔尚任。 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北方山东曲阜人)创作的桃花扇。他们因此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 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今桐城文化圈应包括桐城市、枞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等地区),故名。桐城文派理论体系完整,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影响深远。 “一人永占”: 明末

3、清初 李玉 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个传奇剧本各取首一字的合称。 2.结合窦娥冤,浅论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舞台性。 答: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像窦娥冤,写了窦娥既短促又漫长的年的人生历程,其前年的风雨和波折,仅在楔子与第一折中几笔带过。当窦娥在第一折刚出场时,蔡婆婆被赛卢医谋杀、又为张氏父子所救的事件已然发生;张氏父子强行入赘蔡家,还要分别娶蔡家婆媳为妻。这一来,窦娥一登场,便面临异常严峻的戏剧情境。守寡的小媳妇如何应付?命运如何?一下子就成为观众极其关注的问题

4、,全剧的主要矛盾也由此逐步展开。显然,关汉卿很懂得戏剧的特性和观众的心理,他十分重视戏剧演出的舞台效果,不让观众分散对戏剧矛盾的注意力。他努力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内,赋予戏剧以更为充实的内容,让强烈的戏剧冲突把观众牢牢地吸引在剧场上。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3.分析长亭送别一折的艺术特色。 答:长亭送别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语言优美绮丽,诗词警句,满口余香;感情细腻缠绵,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极具阴柔婉约之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注重细节的刻画,更使文章摇曳生姿,动人心弦。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

5、,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4.简述马致远在之前期散曲创作中的成就。 答:马致远的散曲现存小令115首,套数22套,大都辑入东篱乐府。他的散曲题材广泛,其中叹世归隐一类的作品最多,此外还有描写自然景物、表现男女恋情、咏史怀古等类型的作品。其作品的思想倾向也较为复杂,既有壮志未酬、愤世疾俗的感慨,也有对超脱旷达、隐逸避世思想的咏叹,交织着入世与出世、恋世与愤世的矛盾心态,

6、也蕴含着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马致远号为“曲状元”,其散曲的艺术成就在整个元代都是最高的,是元曲豪放派的主将。其作品开拓了散曲的题材领域,提高了散曲的艺术表现力,风格疏宕宏放,语言清新俊丽,能创造出不同于诗词的独特的意境,并显示出散曲语言由俗转雅的趋向,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和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是其散曲的代表作品。 5.简述三国演义的叙事特征。 答:作为中国古代早期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在叙事方式上是以全知全能为主。如刘备的出场一段,作者有关刘备的身世、形象、性格、爱好等等所有情况无所不知。但纯粹的全知讲述也容易使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太远,适当地转换视角对于全知讲述也是十分必要的补充手段,其技巧重要有:

7、“笙箫夹鼓”法。如34回刘备跃马过檀溪之后,忽有水镜庄遇司马徽一段轻松文字。变换节奏的方法都能起到调节张驰。 “横云断岭”法。以中断叙事进程的方法搁置紧张,加强悬念。在视角转换的基础上,三国演义也开始出现限知叙事萌芽。 6.试述水浒传所反应的绿林文化精神。 答:纵观绿林活动的发展轨迹,可见绿林活动的成熟和巅峰是在宋代,水泊梁山的宋江起义是其中的代表。因此,从水浒传来剖析绿林文化的形态与内涵,不啻为了解绿林文化的一条捷径。“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以贤为能,纪律严明”是梁山好汉的组织原则。绿林文化是社会利益受损害的一方过问政治的表现方式

8、,是由此而形成的人格追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观察一个社会清平程度的检测表。不管人们主观上是否愿意,它都已经并还将作为中国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用于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7.试析孙悟空形象。 答:孙悟空是一个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叛逆人物形象 。(一)不屑神佛等统治权威,桀骜不驯。(二)勇于斗争 、坚忍不拔,有着顽强的斗志;孙悟空是一个爱憎分明、有胆有识的英雄好汉形象;孙悟空是动物性、人性、神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除上所述,孙悟空形象的典型意义还有着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内容。例如他那机灵、乐观、诙谐、英勇、豪迈的性格,既可以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和教益,又能够使我们从中得到生动的愉悦和美感的享

9、受。只要细心研究孙悟空的形象,它给我们的启示会更多。 8.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答:吴敬梓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爱憎,写出了儒林外史,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将讽刺艺术发展到了新的境界。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鲁迅语),讽刺和真实相结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正体现了这个精神,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有原型,如庄征君取材于程绵庄。从讽刺的态度上来说,具有秉持公心的严肃性。由于作者态度的严肃和爱憎的分明,他能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从讽刺的审美特征看,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从讽刺的手法上来说,具有多样性和具有将爱憎隐蔽于场面和情节之中的冷

10、峻性。综上可见:儒林外史将讽刺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在小说发展中,儒林外史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以后的讽刺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9.分析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答:孔尚任自称其写桃花扇目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先声),抒发历史兴亡和人生空幻的感慨,为后人提供历史与人生的借鉴。为此,他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又加以点染虚构,将侯李二人的爱情悲欢离合置于南朝弘光王朝覆灭的社会环境中,从中揭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作者抛离了俗套陈说,宁肯用苦涩和失落来取代这些浅薄的认识和廉价的慰籍,从而使自己的剧作具有更为深入的历史

11、纵深感和人生哲理感。从现实上来看,作品的思想旨趣表现了清初文人阅尽社会政治的沧桑巨变后对社会政治失去信心而产生逃避心态,从文化传统上看,它又是长期以来个体对社会的依附关系一旦失去平衡后,人们难以承受因而恐慌失落心态的反映,从而揭示了清代文学感伤思潮内趋动力的一个重要侧面,这就是作品的思想社会意义。 10.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了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 答: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

12、想和主张。作者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11.试论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悲剧及其意义。 答: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述了贾、薛等家族的兴衰历史,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真爱情感天动地,令无数人的心灵为之震撼!那个“花的精魂”、“诗人化身”的林黛玉之死,令无数人痛惜!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的科举制度等新思想与腐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也反映了对新的社会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同

13、时从反面也说明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性格的独特性及弱点。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集中表现了封建腐朽的旧思想与宝黛的新思想的种种不协调,从众多像花一样的女儿们的悲惨命运中,让人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主义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12. 简述近代文学的发展概况答:近代文学是近古期文学的第二段,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最后一个乐章,以年鸦片战争为开端,到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止。西方资本主义开辟世界市场,进入中国本土,结束了中国独自发展的道路,中国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浪潮之中。比西方几乎落后一个历史阶段的中国,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下,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逐渐沦为帝国主义宰割下的半

14、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一历史变局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阶段里,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新的经济成分和阶级成分,并在后期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另一方面,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以日益强劲的势头涌入中国,形成对固有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强有力的冲击。这两方面的变动,都广泛地牵动社会上各个阶层,尤其是敏感的知识阶层。人们的身份要从君主的臣仆转化为国家的公民,在传统的生活方式中要接受许多新事物与新观念。虽然这一变化过程是缓慢的、不平衡的,但在思想领域中掀起的震荡却是巨大的。在上述背景下发展的近代文学,从作家身份、文学观念到文学载体、接受对象都逐渐发生新的变化,显示出与

15、此前封建时代文学明显不同的特色。大体说来,可以年中日战争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变异尚小,后期则变异突出,向现代新文学过渡的痕迹日益明显。唐宋文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七绝圣手:七绝圣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誉称。王昌龄以其七言绝句艺术精湛而得名。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新乐府运动: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一批诗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