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748369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教育论文教育就是要培育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积极奋进的学生教育不仅是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更要培育身心健康的人。这其中心的健康就是要求我们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达到这一育人的目标,我们就不能仅仅依靠语文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作为学生阶段对其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良好行为习惯培育的载体-思想品德课,就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这直接导致思想品德课,被当做可有可无的所谓副课,其担负的育人的重要作用被忽略,弱化。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育和养成成了

2、追求成绩最大化的牺牲品。正如人们常说:“成绩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体格不好是废品”。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完成这个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必然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首先、积极重视思想品德课在培育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这个合格应该体现在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现在的思想品德课,为我们培育学生学会做人提供了平台,我们不能图一时之利,而背弃教师肩负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身心健康人才的责任。时下的中国,特别是互联网在中国日益普及的

3、情况下,年轻一代特别是被网友痛心的称为“脑残”的90后一代,受到的影响可谓地覆天翻。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颠覆,随之而来的是让我们触目惊心的各种颓废、沦丧的心理、行为,言论。我们一直在问自己,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其次、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教育,并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完成。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注重方式方法,我们都有切身的经历:只靠简单的枯燥乏味的说教,不但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目的,反而常常会适得其反。思想品德课也要求我们利用诸如: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讲故事、谈体会.等等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以春风

4、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手段达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道德修养、高尚道德情操、良好行为习惯的人的目的。思想品德课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走过场,我们更不能忘记教师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未来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体现优秀思想道德的演讲活动,辩论活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来让学生多渠道吸取营养,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另外要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以及把优秀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自己良好行为的好习惯。第三,榜样示范引导。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离雷锋精神渐行渐远,我们不否认在新时期新情况之下,雷锋精神出现了其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局限性。但是我们也永远无法忘记雷

5、锋精神对几代人的正确引导熏陶,我们在雷锋精神的榜样示范下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始终保持在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状态,我们的目标、追求是清晰的,我们的前进道路明确。新世纪,我们终于和雷锋精神分道扬镳,可是这之后,我们的孩子们失去了榜样的示范引导。他们的人生态度、人生目标、人生追求在社会苍白无力的说教之下,在互联网五花八门纵欲放纵的影响中渐渐迷失方向。虽然,我们的国家在努力,我们的教育在努力,我们教师在努力,可是缺乏触手可及的活生生的身边典型事例、缺乏高尚人物的示范引领、缺乏同龄人可敬可佩可学可为的榜样地引领,我们的孩子很容易被纷繁杂芜的,物欲横流,为所欲为的互联网所吸引、捕获,以至于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6、。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一书中明确指出:“在儿童面前为他们提供一个永久的、优良的范例,是极为必要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儿童天性中已播下了模仿的种子,也就是模仿别人的欲望。”一个学校可以发掘、总结本学校优秀的学生,将其的事迹深入的挖掘出来,加以宣传。让其成为高尚道德品质,高尚情操,良好行为习惯的代言,树立为学生可敬可佩可学可为的榜样。这样的榜样是鲜活的触手可及的,作为同龄人,这些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更易于让学生接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远比苍白无力的说教效果明显。我们将这一本色本土的榜样,称之为“一校一品”。相信这些榜样可以树立引领广大的学生养成我们期盼的道德情操,能成为学生“决定该知道什么

7、和不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期望得到什么和不希望得到什么的指路明灯”。第四,将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当代社会实际,融汇贯通,古为今用。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粹和当代社会实际的融合,包括传统道德理念与现代时代发展的融合,传统礼义与当代人的观念的融合,古人操守与今人做人准则的融合等等等等。反映在课堂上就是传统文化的学习应以引导学生的融合,古今对比,交流吸收,在继承与摈弃相结合,在兼顾古今的基础上为培育学生的道德服务。最后,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品质高尚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孔老夫子这样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师者,应该处处为学生之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思想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