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课时).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48281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课时).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5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第 1 课时)主备:赵晓娣 王琴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教学用具:显微镜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导入新课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

2、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揭题),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中有许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针对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思考。(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1-7,并思考其用途。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这些实验常用器材的用途。(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1、 教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1-8(或者挂图),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名称。2、观察活动:认识显微镜。知道以下各个部件的作用镜座 、镜柱 、镜臂、载物台、 镜筒、转换器、粗准焦

3、螺旋、 细准焦螺旋、反光镜、 目镜和物镜、遮光器 3、 师利用显微镜实物,让学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对错误给予纠正。4、讨论: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什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5、总结: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常用显微镜。1、学生观察显微镜的结构,熟记各个部件的名称。2、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知道各个部件的作用。3、学生回答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4、回答:观察微小的生物体和微细结构。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小结显微镜是一种精密仪器,使用时要小心,并爱护它。第5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第 2 课时)主备:赵晓娣 王琴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

4、、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2.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法。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教学用具:显微镜、四种观察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绚烂多彩的世界中,

5、大千世界,物象万千,大的有(如兰鲸,大象等,小的有(如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对事物的观察,有的可肉眼直接进行,有的地要凭借工具观察聪明的人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一) 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观察(四)收镜1、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2、强调:(1)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2)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3)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4)

6、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3、强调:(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巡视指导,纠正错误。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4、强调:(1) 装片从载物台上去下,显微镜要擦拭干净。(2) 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垂直,物镜偏向两旁,镜筒下降。1、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2、倾听,引起注意,明确应注意的问题。3、倾听,引起注意,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动手操作,观察。4、倾听,引起

7、注意,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动手操作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第5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第 3 课时)主备:赵晓娣 王琴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法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教学难点:尝试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教学用具:金鱼、鱼网、温度计、两个小鱼缸、热水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8、导入新课在生活和生产中,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生阅读课本P20-P21并回答:(1)通常科学探究包括哪几个步骤?(2)就自己的常识能否回答肉汤里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3)验证假设的方法是什么?2、逐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强调设计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其他因素完全相同)、得出结论、交流。3、讨论:(1)、为什么要将放进烧瓶的肉汤煮沸?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回答:(1)科学探究包括五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

9、验、得出结论。(2)肉汤里的细菌是从空气里来的。(3)做实验来验证假设。2、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3、回答:(1)灭菌(2)对照组的烧瓶封口,实验组的烧瓶敞口。(二)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1、阅读P21 背景知识,明确探究目的 A、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B、观察金鱼在常温下的呼吸次数,并记录。C、改变水温再观察并记录。 2、讨论:(1)探究的问题是什么?(2)你会作出什么假设? 3、指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制定计划。4、指导学生动手实验,记录测量数据。5、交流讨论:(1)你们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和启示?(2)实验为什么要重复几次?1、学生阅读P21 背景知识,明确探究目的。2、回答:(1)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是否有影响?(2)两种假设(可能有影响,也有可能没有影响)3、讨论实验方案,制定计划。4、动手实验,记录测量数据。5、回答:(1)略(2)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减少误差。小结科学探究是研究生命科学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五个步骤。作业完成实验报告P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