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散文2.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48112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春节散文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春节散文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春节散文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春节散文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春节散文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春节散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春节散文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节散文篇一:春节散文春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日。提起家乡的春节,那真是古老传统,隆重喜庆。吃过年夜饭,终于盼来了一年中我最最盼望的时刻发红包了!我迫不及待地给爷爷、奶奶、妈妈、舅舅磕头拜年,口中不停地念着:“恭喜发财心里不停地想着:“红包拿来终于,五个红包拿到了,我赶紧跑到另一个房间检查我的收获。哇!赚到了!看着手里崭新的四张百元大钞,我禁不住开始想它们的用处了!但突然听见“砰地一声响,赶紧奔了出去。只见爸爸用打火机点燃鞭炮,把它扔在地上,又不紧不慢地把铁盆盖上去,然后,捂着耳朵往后退了几步,等待着鞭炮爆炸。说时迟,那时快,我又听见“砰地一声,是鞭炮炸开了,铁盆跳了起来,足足有三尺来高呢!鞭炮让铁

2、盆“玩跳高很刺激,要说美丽就是“双龙同舞了。两束烟花一同发射,好似一条金龙和一条银龙在空中互相缠绕,蜿蜒盘旋在城市上空。在一瞬间爆炸了,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又好似一团团星云在漆黑的夜空闪烁。该贴对联了,我铺好对联,把浆糊均匀的抹在对联上,然后递给爸爸,爸爸稳稳当当的贴好了一张,站在梯子上自我炫耀:“呵呵,咱写的字就是漂亮!妈妈笑着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哈哈我当然举手赞同妈妈。篇二:过年情思忆往昔(原创散文 )过年情思忆童年刘维嘉春节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走来,再过六天就到年三十了,到处已经洒满迎新春的气浪。大街两侧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买年货的男女老少熙熙攘攘地遍布在农贸市场和

3、超市;几家售火车票和机票的小店门前排起了长龙一样的队伍;烟花销售点遍布大街小巷,迎春的爆竹声时断时续、此起彼伏;轻轨列车、公共汽车载着人们来来往往;大人们都准备好了给孩子们的红包;电视不断播放着载歌载舞,欢天喜地的节目。快过春节了,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想得最多的还是小的时候过春节,眷恋的思绪宛如古老的童话把我带进了过去那难忘的岁月。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住在滏阳河畔的永年县田堡村姥娘家,还在那里上了两年小学。那时候常常盼望着过春节,吃上肉和馒头。平时,姥娘和舅舅他们吃糠咽菜,吃麸子、高粱面、榆树皮面、红薯面、棉花籽面做的饭。姥娘把舍不得吃,积攒多年的玉米面给我做窝头,熬粥,还经常为我做菜

4、粥。尽管如此,我还是盼望着吃肉,盼望着过春节能吃肉、吃饺子、花糕和馒头;能穿粗布和新棉花做的新棉袄、新棉裤。在永年县过春节的情景从小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至今难忘、留恋。年三十,每家每户都在屋门、院门、灶火屋门贴上对联,每逢那时节,初中毕业村里为数不多的二表哥就为乡亲们写对联,忙得应接不暇。妗子和表姐她们白天忙着蒸白面做的花糕、枣花、绵羊、刺猬、枣馒头等,花糕等用来拜佛,刺猬都摆在屋门两侧的门框上,用意是驮元宝。表姐和表嫂她们还在年三十前买年画和剪窗花,其中有花鸟、鱼虫、古代人物等,都早早贴在了屋里和窗户上。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传来呼嗒、呼嗒吹火的风箱声,那有节奏的声响伴着浓郁的年味和芳

5、香在村里飘荡,又汇成动听的交响曲随着袅袅炊烟慢慢飘向深邃的天空。晚上,人们借着煤油灯的微弱亮光熬夜包饺子。舅舅、表哥还在屋里、门外、磨、碾子、推车、灶台贴上老天爷、财神、井神、门神、磨神、碾神、车神、灶王爷等神仙的画像,三十晚上供上饺子,点上红彤彤的蜡烛,摆上插着香的香炉。我们这些孩子贪玩地、无忧无虑地整天东走西串,点灯笼、玩模牌同黄土泥做的刻有戏曲人物的模子、捉迷藏、放电影用两根小木条支起大手绢,一面点上蜡烛或煤油灯,再用剪纸放上去,如同看皮影那样。黄昏的时候,舅舅和表哥他们用胳膊挎着装有鞭炮、香、烧纸、酒、饺子的篮子到祖坟祭奠祖宗。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们进入初一,五更的时候,舅舅用大

6、扫把把院子清扫的干干净净,准备迎接来拜年的亲戚,还准备好了烟叶、烟袋锅。姥娘也给来拜年的准备了烟卷、水果糖和钢蹦儿。妗子、表嫂依然是烧香磕头拜神仙。我却盼望着赶快吃上盼望了一年的饺子。这天,人们都不出村串亲戚,都在村里过节。清晨,来拜年的人在姥娘的屋里屋外一拨又一拨,跪拜之后又走向另一家。舅舅、妗子、表哥、表嫂、村里当家子晚辈还给姥娘送来用海碗盛得满满的第一碗饺子,摆满了桌子和案板。姥娘把一大碗饺子、醋、扁叉扁叉是用竹片做的,有两个齿拿到炕边的炉台上,我一口气吃了多半碗,把肚子撑得鼓鼓的。 初二这天,表哥用自行车带着表嫂和他们年幼的孩子到表嫂爹娘都健在家拜年,年货很简单,有花糕、枣包、馒头等,

7、把柳条编的篮子装得满满的,再盖上表嫂织的粗布。那时候,长途汽车很少,人们走亲戚都是用自行车或手推车。这天,当你站在村头眺望,只见公路上、滏阳河畔、田埂上到处都是和表哥一样走亲戚的人们。黄昏,表哥一家他们才回来,还给我带来几块稀有的小饼干。初三,是村里那些嫁出去的,爹娘有一方已经不在世或爹娘双亡的姑奶奶回娘家上坟、烧纸、上香、哭坟的日子,那时候,地里的坟头很多,有的院子里还有“丘爹娘其中有一人死亡后,先装入棺材,再用砖头砌起来,形状如棺材一样,等爹或娘死亡后,再与“丘内的爹或娘一起埋到祖坟里。初四到正月十五,各家的亲戚们带着孩子们纷纷来拜年,围着八仙桌猜拳、喝酒,喝酒用的都是小酒盅,每个酒盅装三

8、钱酒,酒用锡酒壶装着,喝前先在火上烤烤,酒喝在嘴里是甜的。酒菜仅有凉拌藕片、猪耳朵、拌粉皮、拌白菜。没酒量的一会儿就喝醉了。吃饭的时候,女人们是不上桌的,她们张罗着做饭,男人们的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女人们就用大碗盛满熬菜端上来,熬菜里有粉条、海带丝、炸豆腐、素丸子,菜的上面盖满了肥肉片子。同时还端上来馏得热乎乎的馒头。那时的人肚里没油水,小孩子都能吃一大碗菜和两个大馒头,更何况大人了。那些日子,每家每天都要做一大柴锅熬菜。等男人们都吃完,女人们才吃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进入新的年轮,回首往事,心情激荡,思绪万千。如今

9、的生活,今非昔比,我们天天就像过节一样。即使在春节,也觉得很平常。至今,我依然留恋童年在滏阳河畔过春节的美好时光,留恋一起玩耍的发小们,那袅袅炊烟的芳香,风箱欢快的歌唱,滏阳河潺潺的流水,那古井、古桥、古城,那年、那月、那天。二零一零年二月七日篇三:优美散文:过年优美散文:过年优美散文:过年人到中年,对许多原本美好的事情都感到淡然无味,比方爱情 ,比方理想,比方劳动,比方过节。是不是随着年轮老去的,不只是皮囊,还有心灵?是不是生活 的主要依据,已然变成了机械的责任和惯性?很是思念小时候那种既满足皮囊又愉悦心灵,有一定惯性但不需要负责的事情,比方偷食,比方过年。小时候,过惯了节衣少食的日子,自然

10、就盼望着过年。过年,意味着丰衣足食,意味着亲情 恣肆,意味着美好梦想的全部实现。父母告诉我,我并不是家里的老大,在我的前面,他们还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就叫新年,大概是在过年时所生吧。可惜的是,由于缺医少药,他6岁时因为一个小病就夭折了。当时3岁的我实在懵里懵懂,想不起他的丝毫模样。后来,新年,由人到事,逐渐在我记忆中嬗变、清晰起来。从腊月初开始,乡村就进入了新年的地盘。虽然冬至天寒,但冻结不了人们迎接新年的热情,尤其是孩子们。一年到头,将新衣穿破了,将零钱花完了,田野里的吃食也一茬茬不见了,生活的全部希望就在于过大年了。小孩子盼过年,大人们年难过 。但年年难过年年过,大人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先是

11、打年糕,做米糖。那时候没有碎米机,靠的是碾盘和碓臼。村里的碾盘有好几个,村东村西村中各一个,没有墙壁的一间茅屋,画一个圆圈,圆心是石头做的轴,圆边是石头做的槽,槽里放好大米,连接圆心和石槽的是一丈来长的木辕和在槽里滚动的石轮,然后赶着牛儿转圈圈。家家户户都或抬或担一筐大米来,不管穷富,好歹也做一锅年糕,既为了孩子们的食欲,也为了自己在乡邻面前的一丝尊严。如果年前年后吃不完,自然就可留到春耕繁忙时节充饥。有的村子小,没碾子,就用水碓或石臼舂米。石臼因为体积小,简单易制,所以很多人家都有。就连现在办婚寿喜事,也常常还是用石臼打麻子果。不过,这是个累人的活,力气小的人抡不了几下木棰就歇一边去了。把米

12、舂碎,蒸熟,再切成砖头样的块状。放一二日,就浸在水缸里。日后想吃就取,或煮或炒,味鲜如初。在城里生长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吃它,逢有老家亲戚送了点来,她必定笑眯了眼。后来稍长,她就习惯炒着吃,而我偏喜欢煮着吃,因而我们父女俩在锅台边常有口角的冲突。做米糖是我母亲的拿手好戏。那年月,糖是金贵东西,一般人家不可弄到,但村里有的是甘蔗。深秋时节,一丘丘的甘蔗被斫倒,成捆成捆地运回村口,在那里一座座小山似的集中等待上机器。所谓机器,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两根镶了铁皮的大木桩竖立在那儿,留一丝缝隙,把甘蔗塞进去,榨扁出汁,下面用木盆盛着。当然有轴轮,得牛拉着,像拉碾一样转圈圈。榨甘蔗的情景很热闹,大人紧张忙乎,小

13、孩嬉戏奔跑,甘蔗的清香和蔗糖的醇甜绞杂在一起,空气仿佛被糖分凝固了一般,浓酽得使人差点喘不过气来。有了糖,有了米,米糖自然就好做了。米要糯米,洗净,蒸熟,发酵,压榨,出浆,拌糖,炼糖,炼成固体状,再端至一木架上,由力气大的男人“搭糖,即两手持两根短木棍,插进松软的米糖里,左右搅动甩搭,使米糖逐渐均匀、粘稠、柔软。功夫好的男人甩搭起来,左右开弓,汗如雨下,那景象简直曼妙无比。然后取下木架,捋成鸡肠样的细条,用剪刀一寸寸地剪断,即为成品。有的还裹进炒熟的芝麻、花生,就成了芝麻糖、花生糖。冷却后,即装入放满炒米的袋子或坛罐保存。母亲年年这个时候成了大忙人,这家请了那家请,因为她做的米糖色白味香,甘之

14、如饴。那时,物质贫乏,日子苦涩,惟有此时充满了甘甜。紧接着,请裁缝制新衣,置办年货,然后杀年鸡,宰年猪,仿佛经年不息的劳苦和困顿,在此刻都一并停息下来,取而代之的是美美地享受上苍赐予穷苦人的难得的温饱和富足。在停止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家里还是可以养几只鸡、几头猪的。鸡和猪自然也难养,个个腰肢苗条,你想啊,连人都吃不好,哪有什么好东西给它们吃!我们常常起早摸黑去割草,不分晨昏去喂食,为的就是过年时沾点珍贵的荤腥。杀鸡很简单,常常是母亲或奶奶拎一把菜刀,烧一壶开水,用碗接血,用盆褪毛,而我们就兴致盎然地围观,待到鸡毛被拔,就挑选些又大又长的,插进铜钱的眼里,做成漂亮的毽子。杀猪就是个复杂的活儿了

15、,非得要熟稔的屠倌师傅和三五个大男人帮助。屠倌师傅自然也不容易请,因为一个大村子往往就那么一二个,得排号。好不容易将他请了来,好酒好菜好烟的伺候着,几个大男人就围住猪栏设计捕获猎物。千万别以为这个猎物愚笨,它聪明透了,看见屠倌师傅叼着烟袋迈着八字来了,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于是嗷嗷地放声抗议;看见男人们提着草绳围拢来了,于是四处乱撞,号啕不已。有时它作垂死挣扎,竟然一跃而至栏外,满村里逃跑,众人围追堵截,群起而缚之,那情景真是惊心动魄。待到它终于被绑缚案板,屠倌师傅提着雪亮的刀过来,它自然更是嗷叫挣扎不止。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何况日夕相处的猪乎!于是这个情节,孩子们都不忍相看,纷纷背身捂眼。但

16、那“噗、噗的刀扎血涌声,还是让我们的心跳得厉害,好似一下堕入了某个深谷,恐惧而彷徨,晚上自然还会接着做些恶梦。但恐惧和彷徨毕竟是短暂的,因为屠倌师傅那游刃有余的解剖刀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因为那热腾腾、香喷喷的猪血、肉块、下水,是何等的逼人垂涎!母亲这个时候在锅台边忙碌着,父亲自然也不闲着,他得按照村中惯例,邀请那些大队干部来家聚餐。大家饕餮后,打着饱嗝离去,父亲再将一刀刀猪肉分给那些需要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而肉钱自然都先赊欠着。一头猪,养一年也就百十来斤,除去骨头、下水,也没多少净肉。所以,村人们往往就饲养个二三年,使其长到二三百斤,这样就蔚然可观了。今年你家杀,明年他家杀,省得家家杀。当然,由于当时猪源紧张,农户家的猪一般还要被公社收购站指定收购,如假设不依,将受责罚。平时需要吃点猪肉,得凭少得可怜的肉票购置。所以,一年仅一次的宰杀年猪,不啻于乡村的盛大节日啊!新年的脚步冒着酷寒,顶着风雪,一步步近了。小年过后,母亲安排我们兄弟给外婆送年,我们乐得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