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人类复习题.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47597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与人类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与人类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与人类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与人类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与人类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与人类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与人类复习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答: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有两方面:第一,人类是环境的产物,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类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第二,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通过社会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一是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二是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2、试述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答: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1)资源。为了保证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就必须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和养护。但是人口的激增

2、、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刺激了对资源的需求量。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资源消耗量大约每15年到20年增加一倍。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与破坏,导致资源缺乏甚至枯竭。(2)人口问题。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殖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增长过快会刺激需求和生产,从而破坏人类环境系统的总平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膨胀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引起了粮食紧张、资源破坏、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3)发展与环境。发展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两方面。而基础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尤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在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困、提高人

3、们的物质生活,唯一的出路是发展经济。但是经济的发展,生产的增长,意味着取自环境的资源和排向环境的废弃物都要增加。盲目发展生产,会造成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比例失调。从而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与破坏加剧。这样不仅发展不能持续进行,还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联合国有关机构呼吁各国要全面研究和从总体上把握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才能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政策。3、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立法目的和任务的规定答:(1)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3)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4、对各国环境立法目的的

4、理论分析。答:环境立法“目的二元论”。一是基础的直接的目标,即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二是最终的发展目标,又包括两个方面:(1)保护人民的健康;(2)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6、如何理解环境与发展的相互关系?答: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首先,二者有互相制约和矛盾的一面,例如,发展经济就势必带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环境保护又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在一国财力、物力

5、不足的情况下,这种矛盾可能会十分尖锐。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发展与环境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1)环境保护的任务就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产力,维持生态平衡,这就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2)环境保护要求尽可能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要求技术革新以减少污染,这样就促进了技术革新和资源的节约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3)环境质量的改善会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并有助于现代经济特别是高科技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又会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第一,它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和资金;第二,为环境保护提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把发展与环境对立起来,认为非此即彼,不论片面强调哪一方

6、面,在实践中都是有害的。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必须衡量发展与环境互相制约的临界线,把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限制在一定限度内,在不降低环境质量的要求下使经济能持续发展。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已形成独立的法律部门的标志是什么?形成独立法律部门的原因是什么?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基本依据和标志是:(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其所调整的明确的、特定的社会关系领域;(2)我国近年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发展很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现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有其必然性的原因。(1)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以致必须由国家来承

7、担保护和管理环境的职能。(2)国家对环境的管理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法律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污染防治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使国家通过颁布大量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对环境进行经济的、技术的综合管理与治理成为可能。(3)环境的整体性和环境保护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必须把环境社会关系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进行整体的、全面的保护和调整。原有的各个部门法都不能满足这种需要,而必须创建一个新的综合性的并能对环境进行整体、全面保护的法律部门来满足这种需要,这就促进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作为工业社会的一个新兴部门法而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 8、我国宪法对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了哪些规定?答:我国把环境与资源保

8、护作为一项国家职责的基本国策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宪法第26条有:“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9条第1款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第10条第1、2款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第9条第2款还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10条第5款规定:“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

9、地利用土地。”第2 2条第2款对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作了规定。此外,第51条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哪些主要规定?答:1989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它对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作了全面的规定:规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任务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对象是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要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10、、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规定了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应采用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要求和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的法律义务。规定了防治环境污染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义务。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环境管理机构对环境监督管理的权限和任务。规定了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规定了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即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10、什么是环境与资源管理?其特点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环境与资源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

11、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与资源管理除遵循国家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外,还要根据环境与资源管理的特点,遵循一些特殊的原则:综合性原则。环境保护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决定了环境与资源管理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从管理体制到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手段都要贯彻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就决定了环境与资源管理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措施。预测性工作的重要性。可靠的预测是科学的环境与资源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和前提。规划和协调。制定环境规划是环境与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行有效的环境与资源管理的重要方

12、式。全面的、综合的管理措施都体现在环境规划中。11、简述环境公共财产论?答:环境公共财产论认为,空气、水、阳光等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的环境要素在当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并威胁到人类的正常生活,因而这些环境要素不能再被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或“自由财产”,而应当将其作为人类的“共享资源”、全人类的“公共财产”,任何人不得随意占有、支配和损害。12、简述环境公共委托论?答:环境公共委托论:根据公共委托理论,为了合理支配和保护共有财产,共有人委托国家来管理。国家对环境的管理是受共有人的委托行使管理权的,因而不能滥用委托权。13、什么是环境权?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在我

13、国法律中有哪些体现?答:环境权,指每一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公民的环境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应该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并受法律的保护。其理论依据是环境公共财产论和环境公共委托论。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但在宪法、环境保护法、民法通则等法律的有关规定中都体现了维护人民良好生活环境的精神。如宪法第26条、环境保护法第1条、民法通则第83条等。并且法律还规定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的权利,公民有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14、解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项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

14、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是一项决定项目能否进行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制度。15、解释“三同时”制度。答:“三同时”制度: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16、解释许可证制度。答:许可证制度: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17、解释征收排污费制度。答:征收排污费制度:指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

15、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18、新刑法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有哪些主要规定?答:1997年修改的新刑法中设立专门一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环境犯罪共有14种罪名: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罪;非法狩猎罪;非法占用耕地罪;非法采矿罪;破坏性采矿罪;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盗伐森林罪;滥伐林木罪;非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木罪。 19、简述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内容。答: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制

16、度;3 “三同时”制度;4许可证制度;5征收排污费制度;6经济刺激制度。20、简述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答:1自然资源权属制度;2自然资源规划制度;3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4自然资源许可制度5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21、环境保护法规定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主要有哪些?答:(1)超标排放污染物;(2)拒报或者谎报有关污染物申报事项的;(3)不按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的;(4)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的;(5)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防治污染能力的单位使用的。(6)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而投产或使用的;(7)未经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设施又超标排污的;(8)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