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747294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优质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优质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优质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优质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优质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 2.学13自然段:学生读文,思索?徐爷爷出什么问题考大家?大家想出方法吗?徐想出来了吗?什么方法? 3.学45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思索: 徐爷爷提出问题,大家反响怎样?徐文长反响怎样? 他怎样做?找出写徐文长的话,读一读。 理解“轻轻松巧”。说说徐文长怎样过桥? 找出写他过桥动作的词,表演徐过桥动作。 争论:他的过桥方法好在哪?指名说说。 4.学第6自然段:齐读,思索: 他过桥后,孩子,伯父各表现怎样? 表演“拍手叫好”的情景。 伯父的礼物是什么?孩子们看到后,心情怎样? 拿伯父的礼物简单吗?从哪看出来? 孩子们没想出方法,徐想出什

2、么方法?这个方法好在哪? 5.合作探究,拓展延长。 你还能想出方法拿到礼物吗? 为什么徐能想出方法,而其他孩子想不出方法? 6.总结。 板书设计: 聪慧的徐文长 过桥取物 认真思索擅长动脑 优质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答复) 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冲突

3、、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加状况,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时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 检查初读状况。 1.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示他走错了,他却满不

4、在乎。 3.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状况】 四. 分角色读文。 1. 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察指导。 2. 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育学生的朗读力量和对课文的理解力量】 五. 表演课文内容。 1. 学生预备。 2. 指名展现表演。(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育学生的表演力量和对课文的理解力量。】 六. 拓展。 1. 师:学习了这则

5、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生2:我们应当听别人的劝说。 生3;行动和目的要全都。 师: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久也达不到目的的。 2.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事情。(同桌沟通) 3. 师:我们今后应当怎么做? 生:行动和目的要全都。 师:行动和目的要全都,才能到达目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力量,把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优质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详细的进展习作。 2.明确写作要求及思路,激发写作的兴趣。 3.增加对学生

6、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忱。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详细。 如何明确写作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教师这里有几个特殊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二、展现优秀作文 1、胡新宇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会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三、阅历沟通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习作体会,在习作时该留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写作中该留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楚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习作进

7、展修改。 4、写完后小组沟通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沟通、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缘由,找到缘由,全班沟通写作心得。 板书设计: A.思路清楚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教学反思: 本课我实行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习作阅历,再进展小组、全班的沟通写作心得。这样对提高他们的写作力量会更有帮忙。 优质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复习导入。 1、借助填空,说说海上飞机的种类和作用。 或: 可以 ,叫 。 2、师生合作读1-7小节,体会对话的好玩。 二、学习课文第八节。 1、就在海上抢救机和小海鸥谈得正快乐的时候,警报声响了。发生了什么事

8、呢? 2、自己读读第八小节。想想,发生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与陆上救援机比,他有什么有利条件? 3、再读第七小节,你觉得水上飞机与陆上飞机比,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呢? 4、体会只有懂得科学才能创造那么多更有用本领更大的水上飞机,科学的力气真大呀。 5、课外查查资料,然后大胆地想象,写写你想创造什么水上飞机,具有什么独特的本事呢。 三、课堂稳固。 1、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不是是”写写课文中的内容。 2、学着课文中海上抢救机和小海鸥的对话,写写其他的水上飞机和小海鸥的对话(可以是文中的,可以是课外自己看到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 优质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

9、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的道理,做一个诚恳的孩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的训练方法和对儿童的爱护,同时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训练。 4。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列宁发觉灰雀消逝之后,通过急躁、得体的沟通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悟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日咱们连续来学习灰雀这一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遍。很好! 二、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你们都读熟了吗?(读熟了)那谁来告知教师,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10、 生:课文主要讲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的事。 师板书: 灰雀 列宁男孩 师:是呀,课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小鸟又重新放回树林的故事。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漂亮的灰雀) 师:孩子们,灰雀美吗?(美)是呀,多美的灰雀呀!那课文是怎样描写灰雀的呢?谁来告知教师? 生: 电脑出示: 三只灰雀颜色(), 动作(),歌声(), 真()。 电脑出示:请同学们再轻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列宁宠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轻读课文,边读边划。 生1:每次都要常常 师:这三个词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无比宠爱。 生2:一天,列宁也没有找到。 师: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说明列宁怎么样

11、?(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宠爱和担忧。)列宁每次都要仰视三只欢快的灰雀,这,当他抬头仰视这三只灰雀时,他发觉灰雀怎么了? 生:灰雀不见了。 师:此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1: 生2: 所以列宁才这样说:电脑出示: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试读,师指导。 师:字里行间布满了列宁对灰雀的担忧之情,列宁还自言自语的说:电脑出示:生读 师:什么叫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列宁自言自语的目的是什么?(列宁想用自己的心情感染男孩,表达了列宁循循善诱的训练方法。)对于灰雀的丧失,列宁布满了惋惜、布满了担忧,那么,男孩是怎么说的呢? 生:没我没观察。 师:这里有一个省略号,从这个省略号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可

12、以看出男孩说话吞吞吐吐。 师:那他为什么会吞吞吐吐呢?从他吞吞吐吐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什么呢? 生:可以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他有关。 师:是呀,男孩捉走了灰雀,想放在家中单独观赏,他这样做对吗?(不对)后来经过列宁循循善诱的训练,小男孩后来是怎么说的? 电脑出示: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肯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男孩连说了两次“会飞回来的。”说明白什么?“肯定”又说明白什么? 生1:说明男孩肯定知道灰雀在哪里。 生2:说明男孩这时已经下定决心要把那只灰雀送回来。 师:“肯定会飞回来的。”男孩确定的说。“确定”说明白什么? 生:说明男孩已经决心改正错误。 师:那么,灰雀真的会飞回来吗? 生:会。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其次天低着头。 师:从哪个词可以感受到? 生:果真。 师:“果真”是什么意思?谁来告知教师? 师:和我们想的一样就叫果真。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回到家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一起来说一说吧。 电脑出示: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的灰雀不再()唱歌,显出很担心的样子,男孩想起刚刚列宁的谈话,()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