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目:语文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周星期 设计者:刘鹏课题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2.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重难点1. 领悟本文写景的手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一预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1、 阅读课文给加黑的字注音然后释词。确凿 菜畦 桑椹 油蛉 斑蝥 缠络 攒珊瑚 敛 脑髓 人迹罕至 觅食 竹筛 秕谷 系 书塾 渊博 蟋蟀 宿儒 蝉蜕人声鼎沸 窦 厥士 拗
2、倜傥 金叵罗 锡箔2、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
3、,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后来比喻人到晚年回忆过去的一些事情。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3.资料链接散文知识: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断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形散”还体现
4、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是抒情、议论、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帅下,得到尽情尽意的发挥。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分类(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3)写景散文 (4)哲理散文二 展示交流(小组合作一下,大胆去展示。)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请指出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哪一段是过渡段?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
5、什么重要意义?4.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5.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质疑: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1)写百草园的景色,用了哪些顺序?(提示、理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子)(2)写动物和植物哪些特点来写(提示找出形、声、色、味的句子)(3)写百草园的景色春、夏、秋的句子(4)写景作者调动那些感官来写。(5)找出本段修辞赏析。6.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三 拓展延伸(努力去完成,老师相信你。)1.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教师示例: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 2. 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请你也用上一系列的动词来介绍你曾参与的一项活动。(如溜冰、跳马、骑自行车、钓鱼等) 3.结合“研讨与练习”一、3 探讨文章的主题。四 反馈与评价(成功的法则是这样的,无论你的收获是如何微小,只要勤于弯腰,聚沙即可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