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工艺资料.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321378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7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织造工艺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织造工艺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织造工艺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织造工艺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织造工艺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织造工艺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造工艺资料.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织造工艺学第一章 络简 第一节 筒子形式及卷绕成形分析 3 第二节 络筒张力 4 第三节 清纱、接头与定长 6第二章 整经 第一节 整经筒子架 7 第二节 整经张力 第三节 整经卷绕 (综述 2,分批 2,分条 2) 8 第四节 整经工艺与产量及质量控制 第三章 浆纱 第一节 浆料 11 第二节 浆液配方与调浆 14 第三节 上浆 (上浆2 ,烘燥 2) 17第四章 穿结经 第一节 穿结经方法 第二节 经停片、综框、钢筘第五章 定捻和卷纬 第一节 纱线定捻 第二节 卷纬第六章 并捻 第一节 股线 第二节 花式捻线第七章 开口 第一节 梭口 22 第二节 开口运动规律 24 第三节 开口机构 2

2、6第八章 引纬 第一节 有梭引纬 28 第二节 片梭引纬 32 第三节 剑杆引纬 34 第四节 喷气引纬 35 第五节 喷水引纬 36 第六节 无梭引纬的辅助装置 第九章 打纬 第一节 打纬机构 第二节 打纬与织物的形成 第三节 织机工艺参数与织物形成的关系 第一章 络筒 第一节 卷绕成型分析重点与难点:1、交叉卷绕原理,交叉卷绕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2、纱线重叠成因分析及防叠方法。一、交叉卷绕原理筒子成型分为平等卷绕和交叉卷绕两种:1、平行卷绕:锭子传动,卷绕密度大,筒管边侧有良好的纱圈稳定,用于丝、麻、绢纺织,多用于有边筒子。圆柱筒子对于等速导纱,除了折回区域外,圆周速度不变,故络纱速度V

3、和导纱角A不变。每层纱线卷绕圈数M=筒子转数(转/分)/ 导纱往复次数(次/分)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大,M下降2、交叉卷绕:卷绕密度较平行卷绕小(为65%)有锭轴传动和辊筒磨擦传动两种。可用于有边筒子,但多用于无边筒子卷绕成型图 卷绕原理螺旋线升角:纱切线与圆周速度方向夹角。交叉角:来回两纱线之间夹角。络筒速度: 是槽筒圆周速度和导纱速度的矢量和有传动点和传动半径,传动半径大于平均半径(R1+R2)/2,并且随着筒子直径的增大,传动点逐渐向平均半径方向移动,筒子大小端圆周速度趋向一致。空筒时为防止纱线磨擦,应该稍稍离开3、纱圈卷绕角 当角在11-14度时,交叉排列,不用边。二、重叠产生的原因 1、

4、导纱一次发生重叠2、导纱两次发生重叠课后复习要点是:筒子纱直径必然要从小到大,周长也在不断增加。而槽筒周长是固定的,因此总会有一些时刻使得卷绕周长达到重合。思考:在什么情况下重合?一般一个筒子纱有几次重合机会?防止重叠方法: 主要是让筒子纱与槽筒之间产生滑移。1、周期地改变槽筒转速;2、使筒子托架周期性地轴向移动或摆动;3、利用槽筒本身结构防止重叠。第二节 络筒张力重点与难点:1、构成张力的因素分析,层级退绕时张力变化与整管张力变化成因及区别,卷绕点和分离点的张力。2、络筒过程中如何控制张力,累加法与倍积法对张力波动的影响分析。 一、构成张力的因素分析1、为什么要分析张力:退绕点分离点张力分布

5、图过大-物理机械性能损失 过小-卷绕密度过小,退绕不利。 适当的张力可使弱捻纱断裂。2、形成张力的原因纱线从附着于纱表面过渡到离开表面所需的力。纱线从表态过渡到动态所需克服的惯性力。气圈张力。行进阻力(导纱器,张力器)。 3、在理解这些张力时最重要的是退绕点和分离点张力 退绕点:细纱表面上受到退绕影响的纱线的终点。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出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磨擦纱段:退绕点和分离点之间的纱段。 4、退绕一个层级时的纱线张力变化规律 顶部时转速快,离心力稍大,但层级的波动不会有太大影响。5、整只纱管退绕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 满管时张力极小,三节气圈; 由于纱线与纱管的磨擦在中

6、纱时为两节气圈,小纱时为单节气圈 t张力累加法只改变张力值贴圆盘张力器结构分析:1、 累加法纱线通过多个张力器的各磨擦面后张力是累加的种类:垫圈式,弹簧式,压缩空气式其中垫圈式有动态张力波动2、 倍积法 纱线通过张力器后张力按倍积增加,缺点是不匀增加t张力倍积法将改变张力值贴结论:倍积法张力装置在适当增加张线张力的同时,张力 波动的方差将增加,纱线不匀程度得不到改善张力装置和导纱部件引起的纱线张力aTT00atT1T0张力张力变化图2、整只管纱退绕时纱线张力变化规律第三节 清纱拈接和定长难点与难点:1、电容式清纱器原理。2、光电式清纱器原理。3、空气捻接器工作过程难点处理:空气捻接器用慢速视频

7、展示。一、电子清纱器分类:光电式 电容式光电式: 光源光敏接收 信号处理执行运放驱动设定传感器切刀电子清纱器原理图 电容式:高频振荡电容传感器信号处理执行课后复习要点:1、电容式清纱与光电式清纱共性点均是:传感器检测,通过运算放大器比较,驱动装置推动切刀。可以通过输入端设置纱线直径和允许通过和长度。 2、不同点:光电式清纱器通过测定挡光程度来断定纱直径。当出现双纱时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后果。如果纱线变粗(扁粗节),可能会因为在检测时的形态不同而异常。思考:哪几种情况?电容式清纱器通过测量介质体积来实现。因此不受纱状态影响。但是对水分影响较大,因此可能会出现非实质性误差。思考:纺织厂水份敏感吗?

8、3、电子清纱器清纱状态可以从下图分析(在虚线下边为切断范围)直径长度 第二章 整 经本章章重点和难点:1、 为什么会产生三种整经方式,三种整经方式在工艺上的区别。2、 三种整经方式在筒子架上的共同点和区别,三种整经方式对筒子架的要求整经基本要求: 1、张力均匀一致,符合要求。2、长度,幅宽根数配列准确3、接头符合标准三种整经方式: 分条、分批、分段1、分批:总经纱发别卷绕在几个轴上再合并生产效率高,适于大批量容易产生短码,回丝多 花形变化不方便,多用于本色布生产2、分条:先卷绕在滚筒上再倒轴(P59图11-3)生产效率低,张力不均匀花型变化方便回丝少,适于毛棉色织,不上浆织物3、分段用于经编机

9、,先卷成多个小轴。一、各类筒子架形式1、固定式(轴向退绕) 单式(间歇式) 复式 P79图11-33复式筒子架单式筒子架 2、回转式(径向退绕) 筒子架在轴上自由回转,轴又可在轴架上回转。 色织、巾被、老厂,占地小翻改品种方便。 张力不匀,不适于高速。筒子架区别主要是看换筒时间和对张力的波动一般:换筒时间少可以提高效率。整经纱团直径相同时张力均匀。具体考虑因素1)有利于高速提示:复式筒子架在换筒时有张力波动。2)翻改品种时筒脚少。 提示:翻改品种时,一般都在一批筒子用尽时进行。3)有利于减少筒子架占地面积(长度缩短40%) 提示:一般单式筒子架是复式的一半长度。4)有利于均匀片纱张力(长度短,

10、筒子直径一致) 提示:不同直径的筒子纱退绕时,张力是不同的。5)处理筒子断头时间少提示:由于筒子架短,路线短6)横动式筒子架提示:分条整经时为了使筒子架与导条装置对齐,以免产生意外张力。第三节 整经卷绕滚筒经轴电机离合器整经卷绕示意图课程重点和难点:1、 整经卷绕原理部分重点是密度控制。2、 分批整经工艺设计部分重点是整经长度设计。3、 分条整经工艺设计部分重点是每条根数设计。1、整经的卷绕过程辊筒磨擦传动的经轴卷绕直接传动的整经轴卷绕液压马达传动经轴的传动恒线速度卷绕原理2、整经卷绕密度基本要求 适度,均匀,容纱量大,退绕方便影响因素: 压力:径向变形 张力:产生变形,影响非弹性恢复程度整经卷绕密度控制分批整经加压A:悬臂梁式加压P73图11-24 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加,压力也增加,必须减少重锤重量,加压曲线如图B:液压水平加压P74图11-26 优点是加压稳定,缺点是机构复杂C:重锤水平加压P74图11-28经轴动力源信息反馈离合张力轮加压缸压辊 机构简单,加压稳定,国产整经机采用较多经轴压辊电动机压辊控制信号变量液压马达直接传动经轴动力源离合张力轮加压缸压辊测速发电机给定 调节 脉冲变压 可控硅调速直流电动机传动。3、整经工艺设计原理 工艺设计内容:张力设计(工艺配置) 整经速度设计; 整经长度设计; 整经根数设计; 卷绕密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