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1、工程概述 3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2.1、地形地貌 32.2、地层岩性 32.3、水文地质条件 43、设计依据 54、抗浮锚杆设计 54.1、设计参数 54.2、锚杆配筋计算 64.3、锚杆锚固段长度计算 64.4、锚杆钢筋长度计算 74.5、设计验证 84.6、抗浮锚杆设计结果及工作量 84.7、锚杆材料防腐及灌浆 84.8、防水处理 94.9、锚杆抗拔试验 95、抗浮锚杆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95.1、施工工艺流程 95.2、施工技术要求 96、抗浮锚杆施工组织设计 106.1 施工用水、用电 106.2 临时设施 106.3 施工工艺 116.4 施工方法 116.5 关键过程控制 126.6 特殊过程控制 126.7 质量保证措施 136.8 成品保护措施 136.9 工期计划 136.10 施工工作量 147、劳动力安排计划 148、施工机械配置 159、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510、施工安全生产 1610.1、 安全保证体系 1610.2、 安全保障组织机构 1610.3、 安全技术措施 1711、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1811.1、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911.2、施工现场的管理 1911.3、综合治理方面 2012、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2012.1、环境保护的承诺 2012.2、具体措施 2012.3、控制措施 2112.4、环境卫生管理 2112.5、防尘防噪及污水垃圾处理措施 2112.6、符合环保的新设备、新材料概述 2213、附图抗浮锚杆平面布置图 NO:01抗浮锚杆结构图 NO:02润扬·观澜鹭岛项目抗浮锚杆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1、工程概述成都屹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新都区三河街道办长龙社区境内拟建润扬•观澜鹭岛(2#地块)住宅小区。
该住宅小区由8栋地上25-31层(地下2层)的高层住宅楼(局部2-3层商业房)及地下2层的纯地下室等建筑物构成该工程由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由成都市新都城建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提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根据已知的基础平面图,本工程±0.00绝对标高为491.20m,抗浮板厚度0.4m,抗浮设计水位为486.00m按板顶顶标高、抗浮力标准值差异划分为四个区域:A区板顶标高-12.30m,抗浮力标准值为61kN/㎡;B区板顶标高-10.30m,抗浮力标准值为41kN/㎡;C区板顶标高-10.10m,抗浮力标准值为39kN/㎡;D区板顶标高-8.30m,抗浮力标准值为21kN/㎡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场地位于新都区三河街道办长龙社区境内场地为耕作地及农房拆除地,场地内大部分地段较平坦、相对高差小于1.0m地貌单元属成都冲积平原沱江水系一级阶地2.2、地层岩性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地层结构简单,场地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以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基底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砂泥岩根据土层颗粒级配及物理力学性质,又分为若干分层或亚层,各地基土层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其岩土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 素填土层(Q4m1):暗黄灰色。
由粘性土及粉土组成,上部偶见碎砖块、卵石,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分布于整个场地,钻孔揭示厚度0.5~3.0m (2) 粉土(Q4al): 黄灰色~灰黄色由粉粒及少量粘粒、细砂粒构成稍湿, 稍密,摇震反应中等,光泽反应较弱,干强度低,韧性低分布于场地内的大部分地段,钻孔揭示厚度0.4~3.4 m3) 细砂土(Q4a1):灰色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碎片等组成,局部含少许粘粒或砾、卵石等稍湿、饱和,松散在场地内呈似层状或透镜体状覆于卵石土层之上或夹于卵石土层中,钻孔揭示厚度0.4~2.7m4) 卵石土(Q4al):黄灰~浅灰色卵石粒径5~15cm(中下部见含粒径>20cm以上的漂石),多呈亚圆状,以微风化为主,极个别处于中等-强风化状态,其含量>50%卵石成分以石英岩、闪长岩、花岗岩为主,含少许脉石英等;填充物以细砂为主,局部含少量粘粒、粉粒及砾石等,总含量<50%稍湿~饱和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广泛分布,其顶板在勘察时的天然地坪下埋深0.4~5.8m(标高486.00~481.66m),起伏较大 在勘察控制卵石层的厚度范围内,根据卵石与填充物彼此间成份、粒径大小、含量多少、分布特征及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测试结果等,按其密实度又将卵石土层分为四个亚层:①松散卵石土(N120≤4):卵石含量50~55%,粒径多为5~9cm,排列混乱,彼此不接触,钻进容易。
在场地内分布不连续,呈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顶部或卵石层中,局部见含薄层状或透镜状细砂土②稍密卵石土(4<N120≤7):卵石含量55~60%,粒径多为5~12cm,排列较混乱,一般不接触,钻进较容易 多呈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土层的上、中部 ③中密卵石土(7<N120≤10):卵石含量60~70%,粒径多为5~15cm,一般呈交错排列,彼此间多接触,钻进较困难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土层中、下部④密实卵石土(N120>10):卵石含量> 70%,粒径多为6~15cm(偶见>20cm的漂石),交错排列,彼此间接触,钻进困难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层状分布于卵石土层中、下部2.3、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砂土及卵石土层中的孔隙潜水,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经地下径流及地面蒸发排泄填土及粉土为弱透水层,砂土及卵石土属强透水层及含水层,水位随节性变化较大丰水期时地下水略具承压性勘察时为地下水平水期,初见水位在砂土层或卵石土层上部,实测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1.40~7.60m(标高约为481.47~481.80m)本区地下水位年变幅约为2.0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区丰水期为6~9月份,枯水期为1~3月,其余月份为平水期。
据了解近年在正常条件下,最高地下水静止水位约为486.00m (抗浮设防水位)防水设计建议采用拟建筑物室外地坪以上0.5m场地内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3、设计依据⑴ 业主提供本工程基础平面图⑵《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⑹《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 50086-2015);⑺《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22:2005);⑻《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⑼《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⑽本工程勘察报告(成都市新都城建勘察测绘有限公司2014年12月5日)4、抗浮锚杆设计4.1、设计参数甲方提供的《基础平面图》说明中指出:A区板顶标高-12.30m,抗浮力标准值为61kN/㎡;B区板顶标高-10.30m,抗浮力标准值为41kN/㎡;C区板顶标高-10.10m,抗浮力标准值为39kN/㎡;D区板顶标高-8.30m,抗浮力标准值为21kN/㎡由此:A区设计抗浮锚杆间距为1.5m×1.5m,根据《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 50086-2015)中,公式4.6.6-1,单根抗浮锚杆抗拔力设计值计算值为Nd=1.35γwNk=1.35×1.1×1.5m×1.5m×61 kN/㎡=203.8kN,取210kN。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第6.1.3条,永久性锚杆抗拔试验的最大加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5倍,即210kN×1.5=315kNB区设计抗浮锚杆间距为1.8m×1.8m,单根抗浮锚杆抗拔力设计值计算值为Nd=1.35γwNk=1.35×1.1×1.8m×1.8m×41 kN/㎡=197.3kN,取200kN《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第6.1.3条,永久性锚杆抗拔试验的最大加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5倍,即200kN×1.5=300kNC区设计抗浮锚杆间距为1.8m×1.8m,单根抗浮锚杆抗拔力设计值计算值为Nd=1.35γwNk=1.35×1.1×1.8m×1.8m×39 kN/㎡=187.6kN,取190kN《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第6.1.3条,永久性锚杆抗拔试验的最大加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5倍,即190kN×1.5=285kND区设计抗浮锚杆间距为2.0m×2.0m,单根抗浮锚杆抗拔力设计值计算值为Nd=1.35γwNk=1.35×1.1×2.0m×2.0m×21 kN/㎡=124kN,取130kN。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第6.1.3条,永久性锚杆抗拔试验的最大加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5倍,即130kN×1.5=195kN4.2、锚杆配筋计算根据《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 50086-2015)中,公式4.6.8-1,按下式计算配筋量:NdAS= fy式中:AS-锚杆钢筋截面面积(mm2);Nd-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fy-锚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本工程采用HRB400热轧带肋钢筋,取360N/mm2;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计算参数,计算结果如下:设计区域轴向拉力设计值计算钢筋截面面积AS配筋实际钢筋截面积ASA315875.02根Ф25981B300833.32根Ф25981C285791.72根Ф25981D195541.72根Ф206284.3、锚杆锚固段长度计算根据《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中,公式4.6.10-1和4.6.10-2进行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大值KNdLa≥ (4.6.10-1) πDfmgΨNdLa≥ (4.6.10-2) n πdfmsξ式中:K-锚杆锚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取2.2;Nd-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kN);La-锚杆锚固段长度(m);fmg-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根据各勘探孔地层情况,按最不利考虑,取松散卵石层110kPa; fms-锚固段注浆体与钢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kPa),取1400kPa; D-锚固体直径,取0.15m; d-钢筋的直径(mm);ζ-采用2根或2根以上钢筋时,界面的粘结强度降低系数,取0.70;Ψ-锚固段长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系数,Ψ值取1.1;n-钢筋根数。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结合勘察报告,按最不利情况考虑,进行设计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设计区域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kN)计算锚固段长度(m)实际锚固段长度(m)A2108.18.1B2007.727.8C1907.337.4D1305.525.64.4、锚杆钢筋长度计算预留在筏板里面的钢筋,按设计要求锚固长度按不小于35d(d为钢筋直径)考虑,取900mm4.5、设计验证A区1.5m×1.5m×8.1m×12kN/m3=218.7kN>2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