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营造技术实训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6733002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营造技术实训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森林营造技术实训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森林营造技术实训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森林营造技术实训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森林营造技术实训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营造技术实训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营造技术实训报告(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二一三年六月廿二日 目录前言.3一、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4二、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4三、造林规划设计的工作程序.7四、自然条件的概括.8五、社会经济条件.9六、柳州林业生产现状. .10七、经营区划.11八、造林设计.12九、投工量和物质需要概算. .12十、投资概算和收益预算.12十一、实训小结.13前言: 造林规划设计又称造林施工设计,造林作业设计或造林施工调查设计。造林规划设计是造林的基础工作,具体是根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对宜林荒山、荒地及其它绿化用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实用的一整套造林规划和造林技术设计方。 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一是制定造林总体

2、规划方案,为各级领导部门制定林业发展计划和林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提供造林设计,指导造林施工,加强造林科学性,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效。从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对林业的要求。 开展造林规划设计,应在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或综合规划、区划)或上一级造林规划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在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中统筹安排。造林规划设计既要科学可靠,又要切实可行,切不可生搬硬套。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立地条件多样,只有造林地的环境条件适合了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满足了树种的适生条件要求,林木才能正常生长。造林地环境条件怎样,哪些地方宜林,哪些地方宜乔、灌、草,不同立

3、地条件适宜什么树种,林种,采取什么样的造林、育林措施,如何考虑长短结合,怎样安排造林速度,以及经济和其他效益怎样等内容,这些正是造林规划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我们综合利用专业知识=独断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进行本次造林规划设计实习。实习时间为2013年5月27至31号。地点是沙塘林场。我们班分为6组,本组为第一组。成员有六人,由梁金,吴雪梅,罗棉蓝,李大强,罗献森,邓海全组成。一、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 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一是制定造林总体规划方案,为各级领导部门制定林业发展计划和林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提供造林设计,指导造林施工,加强造林科学性,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效

4、。从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林业的要求。 1、查清规划设计地区内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森林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林业的社会经济情况。 2、分析规划设计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需求,对造林、种苗、幼林抚育、现有林经验管理和森林保护等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并计算投资、劳力和效益。3、造林规划设计还必须确定林业发展的目标、造林经营方向、安排生产布局,落实造林任务,提出保证措施,编造造林规划设计文件。二、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 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是根据任务和要求决定的。对于一个林场或一个区域来讲,造林规划设计是为编制造林年度计划、预算投资、进行造林作业设

5、计或造林提供依据。主要规划造林总任务量的完成年限,规划造林林种、树种,设计造林技术措施等。这些规划设计意见均需落实到山头、地块。此外,对现有林经营、种苗、劳力、投资与效益均需进行规划和估算。必要时,对与完成造林有关的项目如道理、通讯、护林及其他基建等措施,也应做出规划。其具体内容有: 1、土地利用规划 在植被建设中,正确地处理农林牧各业的关系,制定出符合国家和当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要求的土地利用规划,是造林规划设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关系到造粒工作的成败。要在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林业区划提出的农林牧土地利用比例,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2、立地类型划分在造林规划设计中

6、,选择造林树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圆满完成这项任务,作到适地适树,通常是根据立地类型进行造林树种的选择。所以,立地类型划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造林工作的成败. 编绘立地类型图,用图面形式直观的反映立地分类的成果,并将其作为造林规划设计的依据和专用图,是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今年来,在我国的造林规划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林种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人工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碳林和特种用途林等五大林种。林种规划要按照森林法划分的林种,根据规划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势、气候、土壤及自然灾害的特点等)社会经济条件(如当地人口、耕地、粮食生产、生活水平和对

7、林产品(木材、燃料、饲料等)的需求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所需培育的林种,并且落实到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一般应参照当地的综合农业区划、林业区划及上一级造林规划所确定的原则,在立地调查和造林地调查的基础上具体落实林种布局。 4、树种规划 规划树种主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兼顾国家和群众的需要来选择树种。在地形、土壤比较复杂的地方,应根据海拔高度、地行部位、坡向、土壤种类和厚度、地下水位、盐渍化程度等影响造林的主要因子,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规划设计必须坚持以当地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与引进外地良种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丰富造林树种。 在树种搭配上,应考虑国家和群众多方面的要求,尽量作到针阔结合、常绿与落叶

8、树种结合,乔,灌、草结合。本次选用的树种是按立地类型划分,主要种植的有杉木,马尾松,桉树 5、造林技术设计造林技术设计,是在造林立地调查及有关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树种规划和造林主要树种的选择,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造林技术措施。它是造林施工和抚育管理的依据。造林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造林整地,整地方式为全垦,造林密度,造林树种组成,造林季节,造林方式,幼林抚育管理等造林技术设计前,应全面分析研究本地或临近地区人工造林(最好是不同树种)主要技术环节、技术指标和经验教训,以供造林技术设计参考。6、造林进度规划规划造林进度的目的在于加强造林工作的计划性,避免盲目性,便于有计划地准备苗木,安排劳力,安排

9、造林进度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搞不好就会使进度规划流于形式。因此,在安排造林进度时,既要考虑林业区划和规划提出的造林总任务,又要考虑规划地区造林的任务和苗木、劳力、经济条件,经过全面分析研究作出切合实际的安排。根据实践经验,进度规划的年限不宜过长,一般以三至五年为好,这样有利于把造林规划纳入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规划中去,使规划设计落到实处。7、种苗规划要保证造林规划设计的实现,必须有充足的种苗。种苗规划要根据造林规划设计提出的树种和规格要求安排。规划种苗要贯彻“自采、自育、自造”的原则,尽量减少苗木调运。但对外地优良品种应积极扩大繁殖。规划时要首先计算出每年各数各种种苗需要量,然后提出采种需要量

10、,然后提出采种和育苗计划,并具体规划出苗圃用地、采种基地和母树林等。8、投资规划和效益估算、投资规划:主要是人力、物力和资金规划、效益估算:主要估算造林工作完成后的森林覆盖率、立木蓄积、抚育间伐所生产的林产品和林副产品以及多种经营的实际收益等。三、造林规划设计的工作程序造林规划设计是造林工程的前期工序,按一般工程管理程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决定造林是否进行,是否给予投资;并决定造林规模、造林完成年限、投资额等。一般来说,在生产实践中首先应当在当地土地利用规划(或综合规划、区划)及林业区划或上一级造林规划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造林工程项目。然后对造林地区进行初步

11、调查研究,提出初步设计方案或可行性论证报告,以确定该项目造林工程的规模、范围及有关要求。其次,在造林工程项目纳入国家或地方建设计划后,对造林工程进行全面调查设计,提出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作为编制造林计划,组织造林施工和造林施工设计的依据。造林规划设计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准备阶段。包括成立领导班子,组建规划设计队伍,编写提纲,制定计划,组织学习,进行试点,收集有关文字及图画资料。以及仪器、工具、掉常用表和文具等准备。第二、外业调查阶段。包括立地调查与类型划分,造林地区划分与调查,树种生物学特征与现有林木生长状况调查等。第三、内业设计、编制方案阶段。包括林种布局与树种选择,造林技术设计(

12、或造林典型设计),种苗规划与苗圃设计,用工与投资概算,以及预期效益分析等,直至提交全部成果。造林规划设计成果,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简要叙述规划设计范围内的基本情况,规划设计的依据,造林技术设计和年度生产安排等);二是附表(土地利用现状、造林典型设计表、种、林分经营措施表、苗需要量表、用工投资概算表等);三是附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立地类型图、造林规划设计图等)。造林规划设计方案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施工单位要认真遵照执行,并在生产活动中依次进行检查验收。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如有重大变化,需要修改设计方案中某些主要内容是,必须经过原审批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同意。四、沙塘林场的自然条件1自然地理条件 林场位于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林场的地理坐标为东径10817101082452,北纬242742243007。东西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