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患者保健十二字决.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6733001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肝病患者保健十二字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慢性肝病患者保健十二字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慢性肝病患者保健十二字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慢性肝病患者保健十二字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慢性肝病患者保健十二字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肝病患者保健十二字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肝病患者保健十二字决.doc(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乙肝疫苗为什么接种乙肝疫苗?为什么接种乙肝疫苗?它有哪些副反应?疾病概述理解为什么要接种乙肝疫苗,我们首先应了解这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及其并发症。目前,有超过20亿人在期生命过程的某个时期感染过乙肝病毒(HBV)。 其中,有3亿五千万人为慢性感染(携带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携带者能传染疾病许多年。每年有超过4百万急性乙肝病例,大约有一百万病人死亡。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流域的许多国家,由乙肝引起的原发性肝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球,大部分感染者和携带者是通过儿童儿童和母亲儿童的方式来传播。少儿很少发生急性临床疾病,但约有25的7岁以下儿童感染者会演变成携带者。不超过10的大龄儿童

2、和成人会成为携带者。然而,约40的大龄儿童和成人感染者会发生黄疸性急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也可通过没消毒的注射针头或其它医用设备传播,通过纹身等文化习俗也会传播乙型肝炎。乙肝低发病率地区(西欧、北美、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和澳大利亚),母亲儿童和儿童儿童的传播方式不常见。大部分发生在成人的感染是通过性生活、吸毒共享注射针头,医务工作者因接触血液制品而感染的情况不常见。疫苗概述乙肝疫苗有两种。一种是从HBV阳性献血者血浆中提取的灭活疫苗,1981年推出市场。该种疫苗有着安全有效的显著记录,目前已有2亿人接种过这种疫苗。另一种是基因工程重组疫苗,1986年推出市场,该种疫苗和血浆提取疫苗一样安全有效。为

3、什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及其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最有效途径。乙型肝炎疫苗有哪些副反应?接种乙肝疫苗最常见的副反应是接种部位的疼痛和轻至中度发热。也有乏力、头痛和过敏的报导。严重过敏反应的报导罕见。 如何接种乙肝疫苗亲爱的朋友:乙型肝炎是我国的高发传染病,为了防止肝炎的传播,应大力推广乙肝疫苗的接种。那么,如何接种乙肝疫苗呢?1接种的对象:国家计划免疫对象是所有新生儿,享受免费注射。 其它人和可能与乙型肝炎患者接触的人均可接种。2接种前准备:成人接种前应检查乙型肝炎病毒的各项指标,如已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则不应接种。两对半阴性则可接种乙肝疫苗。3接种时间:一般按0、1、6个月

4、接种三次为全程注射。有抗体但水平不高,可加强注射12次。HBsAG(+)母亲的新生儿最好在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时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4接种剂量:一般应采用10-10-10微克的剂量。接种后不产生抗体的人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剂量再次注射,使其产生抗体。5接种部位:选择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乙肝疫苗的接种程序第0、1、6月免疫程序:“0”以第一针的注射时间为0。(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第一针。) “1”第一针后1个月注射第二针。“6”第一针后6个月注射第三针。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1)注射前必须将安瓶内的疫苗摇匀,变成透明乳白色。(2)接种前询问过敏史和病史,过敏性体

5、质和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慎用。(3)接种时间: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接种,越早越好。 如出生后48小时以后注射,预防效果降低。(4)接种者如有发热、严重感染或其它严重疾病,应暂缓接种。乙肝疫苗的有效期为多长?乙肝疫苗的有效期为多长?是否需要注射加强针?一般来讲,乙肝疫苗诱生的抗-HBs水平5年后明显下降,但抗临床乙肝病毒感染保护作用可大于5年;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至少可保持12年,在此期间无需加强免疫。 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及持久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接种时年龄、接种剂量、机体的免疫状况以及免疫后乙肝病毒自然感染的加强作用。一般认为,当抗-HBs3个月检查1次肝功能,半年至

6、1年查一次“二对半”,每年检查1次B超,做1次甲胎蛋白,应当作为慢肝患者自我疗养中与医院联系的常规。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1)经血传播 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输人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实验证明,只要极微量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就可引起乙型肝炎的传播。 (2)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血液透析患者常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3)胎源性传播 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 (4)性接触传播 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

7、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5)昆虫叮咬传播 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其中口对口传染可能是最重要方式。因为急慢性肝炎及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都能检查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的四种传染途径 肝炎的病因很多,但日常为病毒性肝炎最常见,因此人们习惯将病毒性肝炎简称为“肝炎”。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有四种:一、母婴传播 一般认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中约有1/3(约3千万)来源于母婴传播。由于

8、感染早,90%以上发展为慢性感染。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感染后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左右,而成人期获得性感染者中仅5%慢性化。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尤其HBsAg与HBeAg(乙型肝炎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传染性强。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宫内传播。主要通过胎盘传染。对于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在怀孕后期(7、8、9三个月),每月注射1次高效价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中和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减少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2)宫腔内感染。指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吸入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和阴道分泌物而被感染;同时亦可能通过新生儿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感染。新生儿出生后用乙肝疫苗

9、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即可得到有效预防。(3)产后感染。新生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也可能被传染。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能有效阻断这种传染。 二、血液传播及医源性传播 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血液中,因此经血液传播也是一重要途径。如:输血或使用血制品、血液透析、被针头或手术刀意外刺伤、共享刮胡刀,以及牙刷、纹身、补牙等。 三、性接触传播 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精液具有传染性。HBsAg阳性患者的精液注入黑猩猩阴道内后,黑猩猩发生乙肝感染的实验提示配偶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性交时必须使用避孕套。 四、其它方式乙肝也可父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途

10、径,但调查显示,父婴传播也可以引起婴儿乙肝,只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研究表明,乙肝患者的精子中确实带有乙肝病毒,HBV-DNA可存在于精子头部的细胞浆中,通过受精,就可以在子代细胞中继续复制,发生子代细胞感染,引起乙肝的父婴传播。父婴传播的发生都是在生命的早期,有调查显示,当父亲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者,其所生婴儿的感染几率可达80以上;当父亲e抗体阳性时,其后代的感染几率为20左右。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的几率比母婴传播还要大,而且更容易造成终身携带。从孕前开始阻断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如果患者是慢性乙肝并伴有肝功能异常,可用抗病毒治疗,在病人传染性降低后,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有针对性的保肝药,维持一段时间后,可以怀孕。 家有乙肝患者一般来讲,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三个途径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染的。许多人都认为乙肝病毒不经肠道传播,也就是说,与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共餐是不会传染的。但是,在临床上发现,有一部分乙肝病人感染的原因确实与就餐有关。有的是与乙肝患者共餐后发生的,更多的是在不卫生的饭店或马路餐桌就餐后发生的。研究表明,当就餐者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时,采用传统就餐方式的乙肝感染率为42,而分餐制的乙肝感染率为17,这也说明了乙肝是可能从消化道传染的。实际上,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比较复杂的,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各种体液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