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夕节传统习俗征文精品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731147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七夕节传统习俗征文精品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七夕节传统习俗征文精品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七夕节传统习俗征文精品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七夕节传统习俗征文精品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七夕节传统习俗征文精品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七夕节传统习俗征文精品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夕节传统习俗征文精品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七夕节传统习俗征文精品集2023七夕节习俗征文精品集七夕节习俗征文有哪些?有缘人鹊桥终会渡,缘份上天既然注定。徘徊桥头的我,依稀看到了桥的那头安静守候的你,如同那苍绿掩映中心醉的红颜,成熟高雅。 七夕节习俗征文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来会面,喜鹊忙着搭喜桥,人间到处欢乐声。 夏夜里,我与奶奶一同在庭院中纳凉。这夜里的风,倒也凉快,我便缠着奶奶给我讲故事。奶奶摇着蒲扇起先讲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来,就将七月七日作为牛郎织女一年一次会面的日子。在柿子树叶哗哗的声响中,奶奶结束了故事。扎着牛角辨的我抬头望着奶奶,新奇地问:什么时候才到七月七呀!随即又为牛郎织女报起不平

2、:王母真厌烦,牛郎和织女一年就见一次,怎么够嘛!奶奶含笑摸着我的头说:过两天就到七月七了!年幼的我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替牛郎织女们兴奋那是我第一次对七夕有了印象。 每年端午是妈妈都会在我的手腕上系上花绳。花绳是由几种颜色的线编制而成,煞是好看。妈妈说这花绳要始终戴着,到了七月七就扔到天上去,给牛郎织女做喜桥,让他们在一起呆的时间长些,夜里的喜鹊是要睡觉的,终归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一年一次的会面可马虎不得。 天空中的牛郎星与织女星离得很远,中间那一道银河是不是王母的簪子?有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味。 七月七,人间也很喧闹。古时候的公子小姐们只有在这一天可以见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

3、。或许正是距离产生美,又或是若即若离,古人的情感总是特别深厚。 奶奶说七月七乃天要早些睡觉,夜间的离别之意小孩子受不了。一次七月七的夜晚,我偷偷地拉开竹帘向外看,天空中灰蒙蒙的,一颗心也看不见。我心想:莫非牛郎织女已经分别了?突然间第一次感到时间消逝的快速,时间的无情。竹帘一处角落中,我探出半个头,愣愣的望着天空,竟流下了一滴不知为何的眼泪。离别这一词我便第一次有了领悟。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长大后一次跟挚友无意中谈到此事,一向不文艺的挚友竟说了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看着她,静了几秒,心中豁然开朗。 现在每年七月七,我们家人

4、都会聚在家中,一堆不知被奶奶从哪里翻出来的家乡风俗,也变得好玩起来。吃过饭后,奶奶唱起了鹊桥仙,大家一边听一边跟着打起拍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柿子树叶哗哗的声响中,奶奶结束了歌声,与数年前一样,似乎什么都没变。天空中牛郎星与织女星好像也真真依偎在一起了。 七月七,向你的家人,你的挚友,你爱的人,说出心中的情意。 七夕节习俗征文2 七夕乞巧,是节日的主要活动。乞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是七夕节习俗。那么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好玩味。山东、在

5、济南、惠民、高青等地,陈设瓜果乞巧,等待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鄄城、曹县、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饭: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闻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会面所致。 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设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其次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会面,若无公

6、鸡报晓,他们便能恒久不分开。广西。传闻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运用。广东。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相互赠送,以示友情。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观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簇新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

7、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改变: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以上,便是我为你们介绍的七夕节习俗。 七夕节习俗征文3 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女一样有着灵活的手、织布织的更好。当天早晨妇女们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过一会儿,假如桌上摆的饮食上面看到有蜘蛛网的话,就认为天仙答应了她们的愿望。或者她们会在酱缸台上面摆放着井华水(早晨担的第一桶井水),在盘子里装着灰抹平放在那上面,祈求自己有针线活的手艺,其次天假

8、如在灰上有什么痕迹就信任有灵验了。这种风俗是因为把织女当成在天上管针线活的神,随着在中国汉代大大盛行的乞巧风俗而起源的。这种风俗到了唐代传播给周边的民族。 韩国的七夕风俗跟中国的有一些不同。在七夕那天,各个家庭都摆着麦煎饼和今年第一次收获的水果,女人们在酱缸台上摆着井华水祈求家人长寿,祈求家庭安然无恙。而且,韩国有些地方在那天也祭拜,实行祈求丰收的田祭。在中部地方有迎接七夕的风俗,这是一种让巫婆祈求子女安稳无恙的仪式。另外,到了七月,是燥热天气渐渐消逝的时期,也是农家繁忙的农活结束后等秋收的时期,少许过着悠闲的时间。所以过了阴雨季节后的这时候,农家有着把夏天阴雨季节期间的潮湿衣服和书拿出来晒干

9、的风俗,这名叫晒书曝衣,所以,这天各家各户的院子都堆满了拿出来晒的衣服和各种书籍。在东国岁时记上记载着七月七日在家晒衣服,根据拿出来晒的衣服和书的数量就能看诞生活得好或者不好。 七夕节习俗征文4 1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

10、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

11、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3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

12、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节习俗征文5 1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

13、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

14、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3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在多样化的生活和价值观的改变中,今日的七夕风俗只是演化成用牵牛(牛郎)和织女的传闻给充溢童心的世界增加一个幻想而已。现在的韩国年轻人对传统七夕关注的也并不多,他们只会借着这一天的机会在一起约会、吃饭、互送礼物。 七夕节的传统食品有面条、麦煎饼还有蒸糕。因为过了这天起先冷风吹来,因此面条和麦煎饼是肯定要摆在桌上,能最终尝试用麦做成的饮食的机会就是七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