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726011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审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审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审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审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审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审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南宁市凤翔路小学 叶竹君内容摘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个人认为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引导观察、创造情境、推敲词句、表情朗读、延伸拓展”的形式进行教学,即让学生从“观、感、品、悟”等途径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审美的情趣,。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教学 感受 品味 渗透 如今,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把美渗透到课堂里已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其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语

2、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只注重于教学中的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属性,忽略了同样融于每堂课中美育的属性。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被推向了一个更新的高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元素,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在教材中处处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元素。如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文美、也有艺术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提高欣赏美的能力,又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对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高

3、尚的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在教学中主要做了如下几点尝试。一、 引导观察,感受美 感受美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审美能力。如果我们能抱着审美的态度来生活,美是无处不在的。那么,感受美的第一步就来自观察。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观察。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人间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也都是观察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导入环节,播放一些关于课文的图片、音乐、视频或小故事等,引导学生仔细听、仔细看,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学生感受到图画和音乐的美。如在教学课文黄山奇石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奇石的组图,想想

4、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学生很快就看出图上画着奇形怪状的石头。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说说你觉得这些石头像什么?壮观吗?美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昂,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觉得这块石头像金光闪闪的雄鸡,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所以它最美。”有的说:“我觉得这块石头像狮子在大声吼,很壮观。”还有的说:“我觉得这块石头像参天大树,在山的顶端,和雨雾相接,感觉自己在仙境里一样,太美了!”这样学生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幅黄山的美景。学生在如此美妙的情景中学习课文,就觉得轻松容易了。课后,我还鼓励学生多观察大自然景物的雄姿丽色,指导学生从形态、色彩、光线等角度感受和发现田园的辽阔,林木的葱郁,建筑的巍峨,花

5、草的缤纷,鸟雀的啼鸣等美的事物,从而积累丰富的美的表象。二、 创造情境,体验美 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美。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直接入境。因此,教师应从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中。例如我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文,课文导入时我利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初步感受到了秋天的景色。接着,我让学生欣赏关于秋天景色的课文录像,并配上我的解说。学生欣赏之后,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且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此时,我抓

6、住机会,趁热打铁,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听后非常踊跃,有的说:“秋天原来这么美啊!”有的说:“我们要保护大自然,让它一直这么美。”有的说:“我希望一年四季都是秋天,这样一年都是丰收的季节,既有美丽的风景,又有吃不完的粮食。”最后,我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和谐的音乐声中,美美的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三、 推敲词句,品味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哪种题材,其语言都各具特色。诗歌用字精炼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小说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只要细细品鉴,便会回味出“美”来。在古代诗歌中,传神字眼随处可见,它的妙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在山行这首诗中,诗人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还有白云缭

7、绕的几户人家,使学生边读边想象远山云雾缭绕的美景。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诗人要用“爱”字?而不用“看”字?因为这个“爱”字更能表达诗人热爱大自然、赞美秋天的感情。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学生自己去找这种传神字眼,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这个字用得好。这样,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训练了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四、 表情朗读,抒发美 表情朗读是一种高层次的朗读,它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教师恰当指导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让学生不只在视觉上感受语文美,还能在听觉上感受语文美。如我在一年级时给学生讲过一首儿歌小小的船,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时,我除了按常规指导学生注意

8、恰当的停顿和读出重音外,还指导他们读出“弯弯”“小小”“闪闪”“蓝蓝”等叠字词和强调在“小小的船里坐”的时候要轻轻地,不然“小船”就会“掉”下来了。通过这样的情感表达出可爱,亲切,赞美之情。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月夜星空”的图象,启发学生边看边想象诗歌中的美景,激发学生内心视象,把儿歌中的内容清晰、形象地再现于自己的脑海中。最后,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小小的船这首歌。整节课学生都十分投入,课堂气氛很浓郁,学生都争着要展示自己的诵读。同时,这首儿歌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五、延伸拓展,创造美 好奇喜新,乐于表达是学生的天性。而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

9、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主要说的是秋天是多彩的季节。我在第一单元教学结束后,让学生拿起画笔,发挥想象,画一幅美丽的秋天。每位学生都非常兴奋,纷纷发言说秋天应如何画,大家创作的气势都无比高昂。不过,再美的风景在人生中也不如人性和人情的美来的至高无上。可以说它是精神层面上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例如,说到真诚和执着有多少人会想起屈原的“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说到淡泊和宁静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句;读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仙李白的浪漫和自信,这些不仅

10、仅是我们语文教材中的绝美诗句还体现出了人性的真、善、美。我在教学假如时,利用播放神笔马良的视频,以及动人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接着,我列出一些贫困山区的图片,让大家说说如果他们有一只神笔会怎么做?有的说“我要给他们画很多衣服,让他们在冬天跟我们一样手是暖的。”有的说“我要给他们画学校,画体育用品,跟我们一样有欢乐的校园。”孩子们的善良美让我感动。最后,我让学生按仿照假如,写一篇儿童诗歌。学生饱含情感积极构思,写出了一篇篇热情洋溢的佳作,表现了美,创造了美。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观、感、品、悟”等途径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的渗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写作的水平和语文素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日趋浓厚。参考书目小学语文教师 2002年第9期 语文教育美学论万福成,李戎 著 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年第2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