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鞭效应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686955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鞭效应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牛鞭效应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牛鞭效应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牛鞭效应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牛鞭效应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鞭效应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鞭效应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专科毕业论文“牛鞭效应”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姓 名刘丹丹学 号10083105专 业物流管理系 别工商管理指导老师赵翠红目录引言.第一部分:牛鞭效应. 一、牛鞭效应的起源. 二、牛鞭效应的定义.第二部分: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 一、需求预测. 二、批量订购. 三、价格波动. 四、短缺博弈. 五、供应链的结构.第三部分:牛鞭效应的主要危害. 一、牛鞭效应使需求信息放大造成失真. 二、牛鞭效应导致大量的库存积压. 三、牛鞭效应增加生产成本. 四、牛鞭效应降低服务水平.第四部分:缓解牛鞭效应的对策. 一、建立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 二、缩短订货提前期. 三、规

2、避短缺博弈现象. 四、建立战略联盟. 五、稳定价格.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摘要 在发达的网络新经济时代,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快速发展,而与供应链共存的一个问题“牛鞭效应”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牛鞭效应(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供应链管理中一种比较独特的现象,对供应链管理是相当不利的,因此,最大限度的削弱牛鞭效应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关键。本文将就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在供应链中的危害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缓解对策,从而减轻、弱化牛鞭效应。关键词:牛鞭效应 危害 缓解危害策略10引言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现象,我们通常通俗地称之为“牛鞭效应”。在供应链中,零

3、售商往往是根据历史销售量和现实销售情况进行预测来确定订货量,但为了保证这个需求是及时可得的,往往会有意地将预测订货量进行一定的放大后再向其上游的供应商发出订单,那么批发商也会基于同样的考虑汇总销售商的订货数据再进行一定的放大后向供应商提出订货量。以此类推,订货量被一级一级放大,越是上游的供应商得到的订货数量就会越大。这种扭曲以放大的形式向供应链的上游蔓延,因此牛鞭效应给企业造成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有时甚至非常严重。被扭曲的需求信息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都相应的增加库存,同时过度频繁的需求变化大大增加了计划的不确定性,各节点企业不得不频繁的修改生产计划,导致企业额外成本支出增加,生产计划的频繁变化

4、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有时,因为牛鞭效应会造成某种产品需求旺盛的错觉,导致社会资产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严重时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第一部分:牛鞭效应一、牛鞭效应的起源牛鞭效应最早是在宝洁对其“帮宝适”牌纸尿布的订货模式的调查中发现的,从此之后,许多知名学者对此现象尽享了研究。Forrester用一连串的案例证实了这种效应,并认为可以通过改善供应链各个成员的行为来弱化牛鞭效应,Sterman用“啤酒游戏”进一步证实了“牛鞭效应“的存在。二、牛鞭效应的定义牛鞭效应在经济学上的定义,指的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

5、,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牛鞭,可以将处于上游的供应方比作梢部,下游的用户比作根部,一旦根部抖动,传递到末稍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这种现象类似于养牛人挥动牛鞭的情形:养牛人在挥动牛鞭赶牛时,他的手腕只要稍稍用力,牛鞭稍部就会有较大幅度的摆动,因此业界人士将这种随着供应链上游前进而需求变动增大的现象称为“牛鞭效应”,这是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传递的一种现象的描述。第二部分: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一、需求预测表面上看,“牛鞭效应”表现为需求的不确定性,但实质上,这种不确定性是由于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转递过程中被

6、扭曲放大的结果。在传统中,供应链的成员为了确定理想的库存水平和订货数量,总是将下游的需求信息作为自己需求预测的依据,一般利用移动平均或指数平滑等方法进行预测。一方面,预测方法本身属性的趋势性,不可能精确地预测变化着的需求市场的未来;另一方面,企业在考核绩效管理、绩效规划指标时,从来都是有增无减地要求,因此,沿着供应链向上游移动时,各成员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的顾客需求信息产生越来越大的偏差。比如,销售商销售了1000个产品时,他可能会乐观地估计未来,或为了保证不断货,他会增加库存水平或订货数量达到1200个。同样地,批发商、分销商也可能做出比以往更多库存的决策,传到制造商时,订单可能就是2000

7、个,甚至更多。而实际需求最多不会超过1100个,于是“牛鞭效应”也就产生了。二、批量订购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向上游企业订货时,总要考虑到进货成本和库存成本,并且会对库存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一方面,减少订货频率,可降低订货、进货成本,因此企业总是要间隔一定周期或累计到一定程度后才向上游企业发出订单,这样就产生了批量订购;另一方面,由于存货耗尽以后,企业很难马上(及时)从其供应商那里获得补充,所以通常各企业在采用最佳的经济订货批量(EOQ)时,并在交货期内要保持一定量的安全库存,即提前期。其结果是预期的订货量将比需求量变大。提前期越长,对需求信息的时效性及对安全库存的影响就越大。而置身于供应链中的供应商,以接收的订单数量形成需求信息,又向自己的上游企业发出订货信息,从经销商制造商供应商溯流而上,订货量自然要比实际销售量大得多。此外,订单通常都是随机分布的,当顾客的订单周期重叠、需求高度集中时,甚至导致“牛鞭效应”高峰的出现。 三、价格波动价格波动会促使提前购买。制造商通常会进行周期性促销,如价格折扣、数量折扣、优惠券等,这些优惠实质上是一种间接的价格优惠。制造商的价格优惠会促使其分销商提前购买日后所需的产品,而提前购买的结果是顾客所购买的数量并不反映他们的即时需求,这些批量足以供他们将来一段时间使用。这种促销对供应链来说可能会成本很高。当制造商的价格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