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上游大鲵人工高效敏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议书.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668209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江上游大鲵人工高效敏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汉江上游大鲵人工高效敏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汉江上游大鲵人工高效敏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汉江上游大鲵人工高效敏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汉江上游大鲵人工高效敏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江上游大鲵人工高效敏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江上游大鲵人工高效敏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议书.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汉江上游大鲵人工高效繁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单位名称: 陕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编写时间: 中华人制 - 1 -汉江上游大鲵人工高效繁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一、总论(一)申请项目概述汉江上游是国内大鲵原生区之一。近年大鲵数量锐减,濒临灭绝。响应国家“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方针政策,陕西汉水大鲵公司开展了“大鲵人工高效繁殖配套技术研究”,针对大鲵雌雄发育不同步,自然繁殖,成活率低,采用生态养殖雄性亲本提高精子活力,人工催产、受精、孵化等技术,产卵率达到90.5%,受精率80.56%,成活率95%,达国内领先水平。进

2、一步开展该成果转化、示范、推化,使其成为多数养殖户均能熟练掌握的技术,并扩大规模生产,为保护和利用大鲵资源提供科学可靠种源和技术保障。(二)项目预期目标1、总体目标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600万元。全面开展对已获得的汉江上游大鲵人工高效繁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成果,进行示范推广应用和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转化工作。达到使广大大鲵养殖户均能在养殖大鲵生产中获得相同或更高繁殖率、成活率等效果。通过直接扩大繁殖大鲵规模和帮扶指导1000户以上养殖农户应用该人工高效繁殖大鲵技术,提高繁殖生产效率,实现人工催产率达到90%以上,受精率达到80%以上,孵化率达到83%以上,成活率达95%以上,大鲵生长发育速

3、度较常规养殖提高33%以上,使大鲵人工养殖进入规模化产业化阶段。项目执行期内,共实现人工繁殖大鲵优质种苗12.5万尾,向自然江河放流大鲵种苗5000余尾,以大大提高大鲵自然种群数量;并向社会提供商品大鲵(有国家渔政部门发给的许可证)3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8500万元以上,缴纳税金680万元以上,获纯利润3000万元以上。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2、阶段目标: 本项目执行期由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两年时间,分3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由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为本项目扩大示范建设期,a、对已建设的天星、敦敦石、大河坝、喜神坝四个大鲵仿生态繁育基地,完善全部工程建设

4、,完成配套引水渠,蓄水池,宿公宿舍、办公房及食堂的建设,并进行种鲵培养和人工受精卵化试繁试养。b、完成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建成1000口养殖池。此阶段共落实资金700万元,繁殖大鲵种苗15000尾,增高成鲵10000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1300万元。第二阶段由2010年元月至2010年8月为本项目投产试产期,此阶段中首先完成研发中心建设,配备各项检测设备、仪器;同时在新建繁育基地开展繁殖大鲵生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此阶段落实资金800万元,繁殖大鲵苗种30000尾,养成鲵150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100万元。第三阶段由2010年9月为本项目扩大生产期,此阶段将全面扩大繁殖和养殖生产,落实

5、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达到项目预期的各项目标任务。此阶段共繁殖幼鲵80000尾,养成鲵350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100万元。 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项目总投入3600万元,现已到位投资2100万元,新增投资1500万元。 单位:万元资金使用项目资金使用用途金额到位时间项目前期建设繁育基地场地,繁养池及基础设施建设,养殖饵料及其他原材料21002009年5月底已到位项目建设各繁育基地配套设施,研究中心及购置设备,科研费用。7002009年10月到位400万元2010年6月到位300万元流动资金用于繁育大鲵饵料及人员工资等8002009年10月到位300万元2010年6月到位500万元

6、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一)简述大鲵(Andriasdavidiansas)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也是世界现存两栖类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处于由水生向陆生脊椎动物过渡过的中间形态,对于研究动物起源、系统演化及地理分布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故有“活化石”之称。由于大鲵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及观尝价值,因此近年来乱捕滥猎大鲵的现象日益猖獗,再加上栖息地的人为破坏,逐步减少甚至丧失,导致野生大鲵生境破碎,限制了大鲵繁殖散布能力,降低了觅食区域,使大鲵近年来数量急骤下降,多数原有大鲵生存的区域已基本绝迹。国内现存大鲵天然繁殖地已公开报道的屈指可数。为了有效保护和挽救这

7、一珍贵生物资源,国家农业部和渔业行政部门制定了多项保护和鼓励开展驯养繁殖大鲵的政策及措施,使国内有关地区开始重视并致力于人工驯养繁殖大鲵活动,许多省区在大鲵人工繁殖幼苗方面取得了成功。据我们实地调查和初步结果,在大鲵原分布的17个省区,目前开展大鲵迁地保护工作的主要有:浙江省有2家大鲵养养殖场,亲本数量约1100尾,年产幼苗在1万尾左右;广东省有5家、亲本数量约7000尾,年产幼苗2万尾;湖南省有13家,亲本数量6000尾,年产幼苗2万尾;贵州省有5家,亲本数量1000余尾,年产幼苗5000尾;云南省有1家,亲本数量200尾;四川省有4家,亲本数量600尾;山西省有3家,亲本数量400尾;甘肃

8、省有1家,亲本数量150尾;湖南省有3家,亲本数量500尾;江西省有3家,亲本数量560尾;湖北省的房县、十堰等地养殖大鲵以成鲵为主;陕西省汉中市内现有大鲵养殖户3000多家,其中已获渔政部门批准建立的400多个大鲵驯养繁殖场中,陕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无论从大鲵驯养繁殖规模,还是从驯养繁殖技术水平均处于陕西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现已有亲鲵3600余尾,后备亲鲵2000余尾,年幼鲵繁殖能力达3万尾以上,随着亲鲵逐步进入繁殖高峰期,年繁殖能力将进一步扩大到20万尾以上。国内原有大部分大鲵生存地区因大鲵数量已很少,且人工繁殖技术尚处于摸索试验初期、繁殖率较低,大规模养殖缺乏种苗,因而短时间内发展速度仍

9、较缓慢。而陕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由于已率先突破了高效人工繁殖技术关键,现已具备快速繁殖大鲵种苗技术及设施等各项必备条件,因而极有可能通过进一步开展大鲵人工高效繁殖技术和成果的转化,利用汉江上游流域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已膨勃发展起来的数千户养殖户的积极性,在本公司的直接带动下,会使繁殖大鲵幼苗的速度更快,使汉中市内原有的大鲵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地方的一大支柱产业。通过将本项目技术成果转化后,人工催产获产率由原来的国内最高60%提高到90%以上,受精率从50%提高到80%以上,孵化率从原国内最高74 %提高到83%以上,幼鲵成活率从原国内最高80%提高95%以上,实现年繁殖大鲵幼苗生

10、产能力20万尾,相当于国内原有繁殖能力的总种;养殖成鲵4万尾,比原有增加近2万尾。(二)项目创新点1、技术创新:该项目成果充分发挥汉江上游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汉中市内人工养殖大鲵的发展实际,在认真对大鲵自然繁殖及全人工繁殖模式下繁殖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较长时间的试验研究,创造出了仿生态养殖雄性大鲵亲本和人工繁殖催产、受精等技术措施相结合的大鲵繁殖新模式,即以人工仿造大鲵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促进雄性大鲵性腺自然发育和成熟,并辅助进行大鲵人工催产、受精及孵化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大鲵的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使其分别达到80.56%、83.51%和95%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技

11、术水平。2、生产工艺创新:该项目在对大鲵开展人工繁殖生产试验中,首先严格按优选制定的技术标准选择养殖示范基地场地和建造生态养殖池。所选择的场地具有自然水源条件,其水质、水温满足大鲵生产发育及性腺成熟的生理需要,其中PH值在6.57.3之间,溶解氧在5.6ml/L以上;水温1025,最佳水温1822。所建养殖池完全符合大鲵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所需要的环境,即仿生态环境,为培育健康种鲵提供了最关键的物质基础。同时加强对雄性亲鲵的培育和亲本配对选择,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投喂所需营养丰富的饵料,保持常流水,调节水流量及水温等措施,促进雄鲵性腺发育,提高其精子活力;大鲵亲本达到生理及形态上的精子和卵子同步成

12、熟;选择亲本雌鲵在5龄以上,雄鲵8年以上的健康个体配对,满足了人工高效繁殖大鲵所需的重要种质条件。3、成功实现了“公司+农户+研发”的产业化开发模式,公司通过苗种繁殖、苗种供应、技术培训,病害防治指导等措施,辐射带动了该区域大鲵养殖规模化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地养殖农户增值的主要选择,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4、采取向自然江河放流大鲵种苗的方式,承担保护大鲵种群的义务,体现了“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方针原则,探索出了一条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三)知识产权状况 该项目是由陕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该成果由陕西省科技厅组织进行了科技成果技术鉴定,

13、知识产权属陕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所有。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的阐述 本项目主要转化内容是通过对“科技成果进行全面推广应用,新建设5个繁育示范基地,1个研发中心和扶持指导800户养殖示范户开展规范化繁养大鲵。1)、繁育示范基地按标准化设计方案进行建设。养殖产地选择:选择海拔8001200m的河流旁空闲地域,地段有510的坡度;周围及上游地段常年有流水,且人烟稀少,无污染,水质清澈,高氧高透明;场地属安全地带,不存在山体跨塌,泥石流以及上洪的威胁,交通和通讯尽可能便利。生产养殖池建设:选择周围植物浓密,可方便引水和排水的地方建池,生态环境适应大鲵生长发育需要,水深保持

14、2030cm,流落差控制在5左右,水流速度不能太快,形成流水声,地底铺设粒沙和小卵石,两边栽种水草.为防止疫病传播,养殖池分段设置隔离,依地确定地宽、深度和曲向,接近自然;设置大鲵栖息洞穴,洞口要全部掩埋在人工缓流水中,周围栽种水草植物;水流利用附近的泉水或自然河流水,水量保持不断流,且水流充足,引水上游建蓄水池,使流水进入养殖池前进行沉淀,定期检测水质是否安全有无污染。亲鲵培育:亲鲵培育是繁殖的关键环节。根据大鲵性腺发育的基本规律,按不同发育期大鲵对营养和水温环境的需求,做好饵料和水流的调节。本项目除加强对现有2600尾亲鲵的培育和管理之外。对新选出的2000尾后备亲鲵进行精心管护,使其尽量

15、正常发育达到可做种鲵的性状标准。同时为扩大繁殖能力,从现有生态繁殖的子一代成型大鲵中再优选出3000尾做为后备亲鲵进行培育。根据近两年对亲鲵培育所积累的经验,制定出规范化亲鲵培育及管护操作规程,使每个繁育示范基地均按统一的操作方法进行亲鲵的培育,为该项目后期加快繁育进度和提高繁育效率奠定可靠基础。2)、研发中心在原有野生经济动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新建大鲵原生态繁殖研究开发部和大鲵驯养繁殖化验分析室,大鲵饵料研究及加工生产技术研究室,配备专业研发人员进行研发工作,并负责指导和培训养殖户各项生产操作技术,优选和培育大鲵亲体,以保证所繁育大鲵种质优良和不被退化。通过不断深入研究,试验和开发大鲵繁养新技术,使该项目技术转化达到更深化程度。3)、加大对示范养殖农户的扶持、技术指导和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力度。对当前汉中市内及周边膨勃发展起来的大量大鲵养殖农户,因一般规模很小,缺乏先进技术,养殖效率差,公司进一步采取“公司十农户”的模式,与自愿与公司合作的养殖户建立密切协作关系,公司承担技术指导服务,并以最低优惠价提供优质种苗供养殖户以扩大养殖规模,公司派专业技术人员赴养殖户养殖现场进行指导,如发现问题,立即协助进行解决,并定期集中组织技术培训活动,使养殖户的人员素质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养殖户所待销的幼鲵和成鲵,由公司按预先约定的价格回收,并由公司统一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