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读后感.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678025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红梅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红梅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红梅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红梅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红梅读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上课的学问有感李红梅 横山区第二中学 读了黄玉峰所著的上课的学问一书,我们或多或少会有所受益,也许能找寻到上出好课的秘诀来。 读完此书,再加上自己实践和总结,我觉得讲课也是一门艺术。从最初的时候把大家催眠,弄的下面倾倒一片,到现在让大家跟听说书的一样,从中慢慢的总结出来了一条讲课的套路来。那就是讲课不能像念经一样,要像讲故事一样,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行知喂鸡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演讲。他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公鸡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

2、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一会儿,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了。陶先生这才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黄玉峰也说:“上课的目的,不是把饭嚼碎了喂给学生,而是要勾起他们正常的食欲,指给他们取之不尽的源泉,教会他们如何去获取自己需要的养分。”一堂课的时间很短,能够做的事情很有限,教师不要期望通过强行灌输的方式把许许多多的知识硬塞给学生,这样做既无成功的可能,也会挫伤学生

3、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上课最重要是把学生胃口吊起来,让他们在下课的时候感到意犹未尽,在课后不断去探究思考。怎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黄玉峰在书中介绍了很多方法或路径,其中之一就是通过激“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所提问题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有句名言说得好:“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则大进。是说能质疑就有进步,进步的大小,要看有关学科的问题有多少,问题的质量如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得问,敢问,多问。教师既要给出学生想问题的时间和提问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还要充分

4、尊重学生的意见,无论他们提的问题怎样,都应该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只要他们有问题,就说明他们在思考。学生获得表扬和激励越多,体验到了质疑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进步就更大。入编语文教材的一些名篇巨作,都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作品。为了节省时间,常常会从中节选一些段落和章节让学生学习,期望学生可以从局部理解整体的概况。但现实并不令人乐观,“一群既没有生活经验,又没有看过原著的孩子,在几十分钟里讨论一部穷尽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生命的作品。如此一来,大部分人当然都说不出所以然。”看上去似乎很热闹的课堂,其实学生也只不过在只言片语上做些文章,做一些庸常化的发挥,不会有深刻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

5、兴趣,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多读原著,在通读原著的基础上,再去分析教材中的所节选的内容,学生就会有感而发。教师要明白一个道理:“走马观花读一堆零散的小文章,总结一些不痛不痒的中心思想,不如踏踏实实来读一本书。”学生不能经历几次有关经典作品的深刻理解的巅峰体验,他是不会对文学、对文字有感情的。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夸美纽斯说,头脑不是等待被填满的沟壑,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炬。点燃着火炬的引线,就是兴趣。确实,对知识的精确把握并不是来自零敲碎打分析式的学习,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顿悟”过程。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也相信伟大作品潜移默化的力量,要好过在茫然无知中蜻蜓点水式的所谓问答讨论、分析讲解。总之,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喜欢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爱上语文这一科目,乐上语文这一堂课,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学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