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60890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县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县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县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县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项目名称:*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二、项目单位:#县农业开发办公室三、项目建设背景:本着“科学规划,分期分批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化”的原则,突出现代农业科技含量和试验示范推广作用,实行产业化经营,综合发展,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统筹兼顾。通过加大技术、资金等投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我县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有力地带动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园区的建设开发,将使国内外目前最先进的农牧渔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在园区内得到充分展示,带动

2、全县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四、建设规模及内容:核心区1010亩(含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规划建设设施蔬菜、水产繁育养殖中心、设施园艺种苗繁育中心、优质种畜繁育改良中心、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五个功能区。五、项目投资:计划投资1500万元地 址: 河南省#县邮 编: 451100时 间: 2011年5月第一章 项目背景1.1 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农业是基础,种植业,养殖业是国家始终大力扶持的产业,天然绿色食品将是今后种植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首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需求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改革的意义。在经过

3、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农村经济改革为核心的第一个阶段,农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农主品的供给由相对紧缺到相对平衡与富裕,传统农业结构调整与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的需求日渐显著。在此背景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成为中国县城农业发展第三次变革的起点,”其改变了传统农业低产低效粗放经营的特征,而是以农业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农业产出率和农业生产效益的高值化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最终目标。其次,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农业发展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转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张宝文,2002),在面临国际农副产品的冲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 设成为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高中

4、国农产品的国际竟争力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抓手。其三,十六大报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以一个阶段性的政策纲领,在其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任务”,加块农村小康建设,必须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突破口。随着土地、劳动力等天然禀赋资源作用的相对下降,和市场、信息、品牌、人才、创新环境等后天获得性资源作用的与日俱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则以其示范性、高效性的特征成为新一轮农村经济启动的切入点。在国家科学技术部2001年印发的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中,其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

5、与升级;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其发展重点是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引导园区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引导园区设施农业实现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对园区功能的拓展与农业经济的嫁接方面作相应的考虑,较好地实现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及青少年教育培训、流通服务等新型农业产业的嫁接。园区在建设过程中,除考虑保持农业的自然属性外,还应通过新型农业设施,高新技术的展示,园林化的整体设计以及常年进行的名特优蔬菜、瓜果、花卉、园林苗木、特种珍禽、水生植物和

6、观赏鱼养殖等的生产与示范等项目的设置,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天人合一的现代农业风貌,为观光农业提供良好的观光点。同时,园区还可通过农事参与、农业休闲、垂钓娱乐等项目内容的设计,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园区的建设还可为中小学生学农和青少年培训,提供了一个了解现代农业知识的学习基地。园区的发展应通过各种方式与都市农业和新经济进行有效的嫁接,形成独具特色的园区经济新模式。1.2 项目由来和简述当前在全球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的危机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从发达地区到发展中地区,从政府组织到非政府组织(NGO),人

7、们都在反思上个世纪以来石油农业发展下的种种弊端,并已经有多种多样的替代农业在一些国家中进行着实践。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称谓,例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业以及持久农业等等,其目的是共同的,即以现代科技的手段,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各国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其理论基础大致包含:其一,发展极理论,即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研究学者有法国、美国经济学者佩鲁,保德威勒、汉森等人,指在地域内建立或嵌入高起点推进型产业之后,以产

8、生“乘数效应”而带动整个地域经济发展的动态机理;其技术关键是在园区中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系列的成长点。其二,系统产业理论,以系统产业构成打破传统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促使产业链的延长与完整,从而形成由农业衍生的二、三产业,形成以基于区域资源禀赋的区域比较优势为立足点的相对完整系统的产业结构,上下产业链之间能够更好的协调沟通,减少交易成本。其三,技术诱导变革理论,由美国学者费农拉坦、日本学者速水雄次郎提出,其理论认为农业技术结构的形成及其变革完全具有诱导性和非自发性,资源供给结构,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决定了农业投入要素的相对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因此技术诱导与资源供给地域化的结合

9、成为农业科技园区成功的关键。其四,循环经济的理论。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体的假日农物(H01iday Farm),是都市农业的一部分,如日本七十年代开发的爱知县“空中菜园”,美国、新加坡的“观光农物”等;另一种是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的示范农场(Demonstrate Farm)这一类型以以色列为代表。中国从九十年代开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探索,尽管在此之前也有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示范活动涌现,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力量所占的主导地位,从运行机制到组织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憾。1992年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10、政策背景,因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各地萌生,例如90年代初珠海农科所的梅溪科研基地、1993年创立的云南生态园区、1994年成立的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国内第一个现代农业开发区)、1995年开始筹建的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1996年开始筹建1997正式列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杨凌农科城等。它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应用现代技术设施装备农业,改善动植物生长环境,采用先进技术成果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学者许越先将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42001年为初级阶段;20012005年为规范发展阶段;2005年以后为成熟阶

11、段。从地域的角度来看,江西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土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在中国名列第二。江西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农业的开放成为江西全面提升经济水平、提高经济外向度的重要契机。新一届的领导人对于江西省的农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抓好绿色农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深度加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积极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并通过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产业,创出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孟建柱,2001)。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河南中西部重要的农业经济地区进行现代农

12、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就具有十分深远的时代意义。 从#县自身的发展来看,作为一个农业县,#县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新的突破。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使得生产力要素重新组合,生产组织形式上亦有所突破,从而推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农产品绿色品牌的确立,全面提升园区辐射区土地的经济产出,以应对风云变幻的全球市场的竞争。在园区筹备的过程中,已经可以切实的感受到皂头镇乃至整个#地区人民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期盼与希望,因为园区建设,其在资金、技术、信息与市场应变等方面的优势可以真正促进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并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

13、活。1.3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县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发展的宏观思想是: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旺县;发展战略是中部崛起、南北跟进的生产力布局;发展的主线与方向是以企业和农民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大力发展食品、化工、建材能源型三大支柱产业,加快生态农业、畜牧业、特种水产业的发展。对于县域农业的发展,还提出蔬菜、大蒜、粮油、畜禽、水产、果业六大主导产业,目标是2010年培育出1-2个有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在生产力布局上以04省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为发展的轴线,以围绕#市的城郊型城镇为发展的重点。即#、#等乡镇;同时推进#等的集镇建设,发展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及服务业,率先实现

14、城镇化。 基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构想,可以看到农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势在必行,同时。镇以#市城郊型城镇的优越区位,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较为合理的选址。 依据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15)。#市域国土规划。皂头镇总体规划(2001-2015)。#县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市及#县国民统计年鉴(1999-2001年)。#县旅游发展规划、#县土地资源等。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2.1 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所需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环境分析、建设地点选择2.1.1 项目概况和建设地点选择 #县位于豫中部,东经,

15、北纬-,东接开封、#市,南邻许昌,西毗洛阳市。其地处黄河中游,西距郑州39公里,南距许昌85公里,因此不仅仅具有临近省会城市相近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作为在21世纪国家实施中原崛起、中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中,也扮演着“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西部大开发的中转站”的重要角色。#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京广铁路复线穿境而过;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横贯东西。 现代农业园核心区所在地*镇是#县南部重镇,是#市城区和#县城与会#县南部15个乡镇联系的重要桥梁河通道。该镇距#市中心10公里,郑开公路自西向东穿越镇区,沿郑开公路#市城区公交车已开通至*镇专线,交通便捷,通讯和电力供应条件好,水利设施完善。现已建有包括都市家禽养殖、祥和农庄、大世界果业基地在内的种苗繁育中心、蔬菜生产基地和养殖业、加工业基地。而且该镇地势平坦,拥有万亩连片的耕地,可方便地向周边辐射。经过前几年中低产农田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实现农田渠系配套,具备了机械耕作条件,有着较好的生产基地。 按照#市总体规划(2010-2020)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依靠毗邻省会经济优势,加强横向合作,搞好跟进接替,使#经济逐渐融入中原经济区域,参与国际竞争。”“明确了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