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12册教材介绍.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60348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语12册教材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语12册教材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语12册教材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语12册教材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语12册教材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语12册教材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语12册教材介绍.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语12册教材介绍2005年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介绍 各位老师:大家好。新的学期即将到来,本学期是不平常的,因为您承担着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我们的学生还有4个月,即将结束小学的生活,升入中学。这段时间是小学六年学习生活的总结,每位教师都希望您的学生语文学科成绩优秀,为升入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下面我们共同研究小语十二册教材的有关问题。一 教材概况与教材要求2005年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十二册教材是在去年教材的基础上修订成的,修订后的教材更贴近新课标要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有关思想,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本册共选编了24篇课文,其中12篇精读课文,12篇略读课文,6个练习,有6个单元。还安排了6篇选读课文及6个语文趣味活动。书后附有生字表、认读字表。 12册小语教材更注重人文性,利于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语文课程是人文内涵最丰富的课程,这是其它任何学科不能比拟的,对一个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更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各项综合训练,关注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努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六年级学生的终极目标。 教材要求见教参的有关部分,需强调的有以下几点:1能根据阅读和习作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能独立识字。(要注意的是要训练学生在平时读书、作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会写的

3、字时,能独立查字典独立识字,教师平时应在这方面加强训练,训练时要限时。)2用硬笔写字有一定速度,抄写汉字每分钟不少于20个,字迹工整。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阅读其它文章,稍作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4能根据需要收集、处理、运用有关资料。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逐步养成读书时记笔记的习惯。5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与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练习仿写课本剧。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课内习作8次。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6能认真专心地听讲和听广播,理解主要内容,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

4、白地讲述见闻,稍作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2分钟左右的发言,态度大方,语句比较通顺连贯。能比较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二教材特点与教学进度(一)教材特点 1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注意突出重点,培养双基。如语言积累、想象作文、收集资料、处理运用资料等。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适应变化,改变思维定式。2课后思考题,压缩了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突出了对语言的感悟,加强了语言积累。特点是整体性强,有一定容量。如草原一课课后第1题,“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色,说说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既有课文内容,又有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过程中,又培养

5、学生的想象力。3教材内容有所扩展,题型增强了灵活性。 领会表达方法的题目。如詹天佑一课课后第2题“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并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课文为什么只写了第四、五、六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 谈个人感受、看法或评价人物事件的。如第2课课后第1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第8课课后第2题“你觉得课文的结尾好不好?为什么?” 指定范围内的选择题目。如22课课后第4题“从第二、五、六、九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收集、处理展示资料的选作题目。如第2课、第10课。(二)教学进度 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计划的规定,六年制小学六年级语文每周7课时(含习作、写字)。除节

6、假日、复习考试时间外,本学期实际授课约98课时。教学时数大致安排如下:精读课文 12篇 3033课时略读课文 12篇 1214课时单元练习 6个 12课时习 作 8次 1624课时(包括讲评)写 字 14课时总 计 8495课时 教学进度参考表周 次时 间课题第一周2月2125日1课、2课第二周2月283月4日3*课、4*课、练习1第三周3月711日5课、6课第四周3月1418日7*课、8*课、练习2第五周3月2125日9课、10课第六周3月284月1日11*课、12*课、练习3第七周4月4日8日13课、14课第八周4月1115日15*课、16*课、练习4第九周4月1822日17课、18课第十

7、周4月2529日19*课、20*课、练习5第十二周5月8日13日21课、22课、23*课第十三周5月16日20日24*课 练习6第十四周5月23日左右开始期末总复习本学期2月21日正式开学,7月9日放假。毕业考试一般在二十日左右,本学期实际授课时间为十二周,总复习四周。三关于课文教学 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精读课文是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感和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略读课文请老师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略读课文正是阅读训练的良好材料,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有利时机。有一课变化16*索桥的故事。就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笔者有以下思考:

8、1关于对教材的准确理解、把握的问题教师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处理教材是上好语文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在本次的展评课中,关于对教材的准确理解、把握方面,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 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京版教材在课后作业中蕴含着目标因素,提示了教材的重点,但有的教师却缺少关注。 未把握文章的特点,如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课文打乱顺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不符合客观规律,不利于指导写作。教师本身对重点句的理解不到位或有偏差。这次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部分,明确提出了“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的挥。”我们还是强调教科书是最基

9、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所以,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注重凭借教材培养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首先要依据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利用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与此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才能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语文教材的准确把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建议教师在钻研一篇课文时,能否考虑以下步骤:(1)研读教材,挖掘教材资源以“文学研究者”的身份去读。可从四方面考虑:从“词语”方面,从“文章内容”方面,从“思想感情”方面,从“表达方式”

10、方面等。以“学生”的身份去读。许多教师钻研教材时曾有过这样的感叹:这么简单的文章,教给学生什么呢?这就需要教师一定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课文,尽可能找出“学生”与“文章”的相符点、临近点与差 异点。以教育者的身份去读。考虑到教育目的及功能。考虑时代的特征。考虑社会需求。(2)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确立好教学的指导思想;规划好教学的渠道;构思好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在教师钻研教材时,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特点:要准确把握教科书所体现的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包括人文性的体现,工具性的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特点一是注意年段目标的整体性,二是三个纬度的整体性。要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教学法的特点如何

11、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何开发教学资源等。要准确把握作业的特点可包括思考性作业、积累性作业、开放性作业等。2.关于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在这里,我想先谈谈“基础与创新”的关系。这里的“基础”指得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指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当前,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有的课堂也出现了一味追求创新,而减少其他训练的现象,忽略了教学的实效性。如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到位,盲目追求形式的多样,没有考虑到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的实际。有的课堂一节课想研究的问题太多,结果每个问题都不落实;有的教师合作学习安排不

12、当,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教师在学生还没有读懂句子的时候,就让学生练习改变句式或漫无边际地想象等。我们提倡教学方法的灵活,教学形式的多样,但目的一定要明确,那就是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要形式,更要追求实效,形式要为教学目的服务,为教学内容服务。比如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赏心悦目,激发想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也出现了几种倾向值得探讨:一是代替了板书,二是代替了学生的课本。我们可以探讨这两个问题,电脑是否可以代替板书?我认为是不可以的。代替课本,使学生失去了咀嚼课本、读书思考的味道,影响了读书习惯的培养,读书方法的形成。三是直化了语言文字,时机不当地以画面演示课

13、文,破坏了感悟,使阅读失去了意义。语文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让“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是语文教育的关键。在课堂中,学生能力的形成、思维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对语言文字的体悟、理解,要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使学生获取语文字、词、句、篇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这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品位;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也是21世纪对人才

14、素质的要求。另外,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研究型的教师,永远把语文教学工作作为研究的对象,针对不同的学生修订教学方案。“不重复过去的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一个准则。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是一个不断实现教学创新的劳动者。我们的课堂永远对学生有一种魅力才体现它的生命力。拿语文教学来说,如果堂堂课都是一个模式,堂堂课都在烦燥地分析、讲解课文,学生的兴趣、热情又怎样被激发起来呢?可见,教师要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要把每一节课视为自身生命价值的物化成果。只有不断实现教学的创新,你才会品尝创造性劳动的乐趣3.切实落实“默读”的训练。作为即将升入中学的小学毕业生,一定要学会默读。要做到默读有一

15、定速度,还要学会边默读边思考。我们知道,一篇文章的信息很多,有的是重要的、关键的,有的是枝节的,无足重轻的。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边读边想 ,进行有效的取舍,把重要的信息收入记忆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默读,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不断的发现问题。这样做,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唤起了学生读书的注意力,能更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语言内涵,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学会了摄取信息的方法,对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默读前提出要求并非只是知识根据教材内容,也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层次。曾有一位上公开课的教师这样给学生提出默读要求:一是能正确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