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6591503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红楼梦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红楼梦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红楼梦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红楼梦诗词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楼梦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诗词鉴赏(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红楼梦 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 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 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 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 “幻 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 曹雪芹的影子。“无材可去补苍天” ,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他 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 他曾经心爱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 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 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 认识到贵

2、 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 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 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 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特别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 (多为纯洁善良的青年女性 )随着封建 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 悲惋痛惜不已。 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 , 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 (有机会也未必有办法 )去干一番事业。以至使他“半生潦倒, 一事无成”,在贫穷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所以, “枉入红尘若许年” ,说的是贾宝玉, 也未尝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叹。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 ,也大有深意。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 通融。 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 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

3、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 他不 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 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正是宝玉顽石性 格的写照。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题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这首五言绝句, 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 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 石头记 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 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

4、十二钗 , 并题写了这首诗。 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 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 这首小诗语言虽 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红楼梦 今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 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 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 从封建阶级的正统 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 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 无有意义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 。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 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 而是把自己一生 “历尽离

5、合悲欢炎凉世态” 的经历, 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 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 来表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寄托他难以 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 (名姓已无可考 )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 “能解者方有辛 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甲戌本第一回 )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 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 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 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V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 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 艳羡书中描写的歌舞繁华者有之, 以宝玉或笺玉自 命者有之,凡此种种,

6、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 、 “弃礼灭义” ,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 “冥报”等等。鲁迅先生说红楼梦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 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癞头僧嘲甄士隐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诗词鉴赏】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 甄士隐抱着可爱的独生女儿英莲到街上散心, 突然走来一个癞 头和尚和一个破足道士,那癫头僧看见甄土隐怀中的英莲便放声大哭,说她是“有命无运, 累及爹娘之物” ,让甄士隐把孩子舍给他。

7、甄士隐以为是疯话,转身回去,那疙头僧便指着 甄士隐大笑,念出这四句谶语式的诗。红楼梦 一开头, 就写了甄士隐和乐甜美的小家庭破败的惨剧, 脂砚斋批语称之为 “小 荣枯”。甄士隐家的败落,是从元宵节英莲被拐子偷走开始的。惟一的爱女丢了后,甄士隐 夫妇痛不欲生,接着三月十五隔壁葫芦庙起火;殃及甄家,把一个小康家业烧得一干二净。 好好一个家庭就这样急剧地瓦败冰消了。从癫头和尚口里念出的这几句诗,就是甄家由荣到枯的“谶语” 。所谓谶语,是一种神 秘的预示吉凶的预言。 勿庸解释, 这是不科学也不足信的。 作者从自身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 中,看到许许多多人事的兴衰, 觉得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力量在支配着,

8、 感到无可奈何, 这就使他思想上染上浓厚的宿命论的色彩。作者在全书开头插进一段甄家小荣枯的故事, 是有深意的,它是全部红楼梦描写的 贾家大荣枯的一个缩影。 甄士隐的出家也是对后采贾宝玉出家的一种暗示。 全书开始就造成 一股悲剧气氛, 即使后来写到贾家烈火烹油、 穿花著锦的富贵荣华时, 也常常有一种悲凉的 气息透出来,使人预感到下场不妙。这是一种极高明的艺术手法。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诗词鉴赏】书中第一回说, 当年姑苏 (现在苏州 )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 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 梦中

9、遇见一僧一道 (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 ),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 (通灵宝玉 ),又 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 ,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 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 明显地带有调侃的 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 、“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 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 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 认为世人 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 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 才是有意义的。 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 无的

10、理论。佛家的观点认为, 世上万事万物, 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 是有; 就其本质说是假, 是无。 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 ;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 。这副对联就是 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 它隐含的意思是: 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 为名为利, 劳力劳心, 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 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 把虚无误认为是 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 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 而佛道两家也是 否定现实社会的, 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现成的理论武器。 须要辨明的是, 作者并不是要通过其 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 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

11、些宗教观念拿来为我所用。 曹雪芹是极其热爱 生活、热爱人生的,否则他就不会竭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五彩摈纷的红楼梦了。我们 读红楼梦 ,主要应该看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 形象给我们的启示,而对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则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贾雨村口吟联语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诗词鉴赏】 贾雨村吟完那首单相思的诗后,兴犹未尽, “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及搔首对 天长叹”,又吟出这联联语。贾雨村是个利欲黛心的人, 同时又才干优长, 不是草包。 这种人正是封建社会名利场中 富有竞争能力的好手。即便在穷困落魄之(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http:/ ,

12、 请保留此标记。 )时,他也按掐不住勃勃的野心。在万家团圆的中秋月夜,他站在寂寞的葫 芦庙里,对着冷月清浑,想着倾心的美人;又想到尚无出路,前程茫茫,念出这样联语,抒 发自己大志难酬的情绪。 这副联语恰合他的身分。 这种“按头制帽” (清人张新之语 )的手法, 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这副联语的高明处,还在于把贾雨村的“姓”和“字”自然巧妙地嵌了进去。 “求善价” 的“价”,谐“贾”的音; “待时飞”的“时飞”恰是贾雨村的字 .有人以为,上联的“玉”字隐指贾宝玉,隐喻宝玉后来被捕坐牢,黛玉忧忿而死,宝玉 理想落空;下联的“钗”字隐指薛宝钗,隐喻宝钗安分守拙,但总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 青云”

13、。是否就是如此 ?可以聊备一说。 又有人据 “钗于奁内待时飞” 句说, 将来贾家败落后, 宝钗要落到贾雨村手里,给他做妾。这种猜测倒是很有趣,可是嫌太牵强、武断了。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诗词鉴赏】 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 此人相貌魁伟, 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 杏在院内掐花。 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 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 贾雨村便以为娇杏 看中了自己, 狂喜不禁, 回到庙里就害起了单相思。 这首

14、诗便是他中秋夜对月随口吟出的抒 怀之作。贾雨村在红楼梦 中不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他赖甄士隐的慷慨资助赴京应举, 名登 金榜,穿戴着猩袍乌纱,得意洋洋地回来当了知府。不久因“贪酷之弊” ,被政敌搞掉,又 变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师。后来又靠走贾政的“后门” ,起复做官,由于善于钻营,在 官场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砚斋的批语说他是王莽、 曹操一类人物, 可能在贾家败落时, 他还 要有一番恩将仇报、 落井下石的表演, 可惜曹雪芹的书只给我们留下八十回, 高鹗续作的后 四十回又没完全体现作者原意, 我们无法知道其具体情节了。 从书的前几回中, 我们就可以 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

15、辣,敢作敢为,可说是个乱世之奸 雄。在吟上面这首诗时, 他还是个旅居僧房, 向和尚讨粥吃的穷措大, 所以看见个长得周正 一点的丫鬟也使他动心, 一厢情愿地想入非非。 这首诗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穷秀才向慕女色及 荣华富贵的心理。诗写得挺像样,说明贾雨村很有才学。破足道人念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 ?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诗词鉴赏】 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

16、, 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 不收,鼠盗蜂起” ,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 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 、“贫病交攻” , 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 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这首好了歌 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 从宗教的观点看, 人们活在世上, 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 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 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 了便是好”, 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 的“了”,才是彻底的“好” 。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